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侯平步  张冲  杜红兵 《民航学报》2023,(4):107-112+42
有效评价塔台管制员的胜任力,可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提升塔台管制员的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工作分析、文献归纳初步获取塔台管制员胜任力指标,基于德尔菲法筛选出25项指标,进而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塔台管制员胜任力指标体系。使用三角模糊数的最优最劣法(ZBWM)确定指标权重,用集对分析的五元联系数法构建塔台管制员胜任力模型。通过实证分析,3位塔台管制员的胜任力等级与绩效考核结果一致。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可有效评价塔台管制员的胜任力,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对扇区空域实施灵活的开合管理是当前提升空域利用率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实时的空域容量和流量信息可为扇区的开合提供预警信息,提升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和紧急情况下流量波动的应对能力。基于Wick‐ens的信息处理与认知模型,构建管制员注意力资源与管制工作负荷的关系;基于仓室(SIR)模型,建立管制员注意力资源与管制工作负荷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AnAnalysisoftheNecessityoftheReforminRecruitingtheAirTrafficController“空中交通管制员一般是智力特别高的。自然倾向测验证明,他们的立体空间想象力和机械能力倾向很强,而且口齿能力象广播员一样好……”以上是美国《航空与空间技术》杂志1981年就美国联邦航空局招收空中交通管制员一事对管制员的评价。如此评价,尽管存在某种意义上的夸张,业内人士仍普遍赞同。的确,空中交通管制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富有挑战性和充满刺激的职业。难怪有的管制员自豪地说“每当我坐在管制台前,面对荧光屏上密密麻麻的航空器,我…  相似文献   

4.
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合理评估对保障空中交通系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空中交通复杂性提出了一种管制员通话负荷的定量化预测方法,首先采集厦门空管站的雷达数据计算得出9个空中交通复杂性评价指标数据,通过共线性诊断发现复杂性指标间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进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多个复杂性评价指标中提取了2个主成分,最后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管制员通话负荷与交通复杂性评价指标间的定量关系,并通过实测通话数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虽然空中交通管制员有保证好飞行安全的良好愿望,但由管制原因造成的飞行事故征候仍时有发生,归纳近年管制事故征候的特点,再次证明了一个共性的管制技术问题——管制信息处理失误,它是管制人员工作中威胁飞行安全的重要隐患。一、管制信息处理与飞行安全管制信息有多方面的含义,在此主要指直接影响管制操作效能的管制动态信息,它作为管制安全决策的依据:1.决定空管系统的安全保障作用航空器活动区域辽阔、运动速度快,加之天气因素、设备因素、管制调配因素等影响,管制信息本身的时空变化周期基本处在数分钟以内,远远高于常见信…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空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运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将对越来越多的国际航班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这将使管制员的英语能力面临极大的考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制员的英语不够熟练而与飞行员之间产生的交流障碍已经导致了不少飞行事故和飞行事故症候。  相似文献   

7.
各行各业对其从业人员都有适应条件的要求,尽管有的少一些、宽一些,有的多一些、严一些。准确选材可提高培训效率、降低培训成本、有利于日后工作。最近几年,由于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空中交通管制员相对紧缺,各民航院校空管专业分配情况看好,报考此类专业的学生大大增加,因此管制员选拔日益受到重视。民航华北空管局从1993年开始在招收管制员的过程中,陆续试用过多种不同手段,意在选拔出适合从事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人才。由于工作关系,笔者参与了管制员选拔的大部分工作,在这里就如下问题谈些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8.
李洋 《民航科技》2007,(3):75-77
管制员的工作负荷包含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定义。众所周知,评价一定时间内某个管制员或某个扇区工作负荷(劳动强度)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例如:工作时间、飞行架次、扇区复杂度、是否有空军活动等等。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地方仍简单地用飞行架次或工作时间作为评估管制员劳动的单一依据。  相似文献   

9.
撤笠 《民航科技》2007,(3):80-82
陆空无线电通话(Radiotelephony RT)是空中交通管制员与飞行员之间交流信息、传递指令的载体。我们对飞行的管制就是依靠陆空通话来实现的,很难想像如果陆空通话错误百出,无法将管制员的管制目的及时准确地传达,空中的飞机将会是怎样的状态。因此管制员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性,通话准确,简明且无歧义。  相似文献   

10.
马翔 《民航科技》2007,(3):61-61
管制就是防止航空器相撞,防止航空器与地面障碍物相撞,维持空中的交通秩序,保证有一个快速高效的空中交通环境,执行这项任务的人就是空中交通管制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民用航空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民用航空业务量与日俱增,飞行架次也在以每年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长,这就对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空中交通管制员应具备以下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强  曹义华  陈勇 《飞行力学》2007,25(1):84-88
针对民航客运需求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航班延误和空域拥塞问题,提出一种优化民用机场及附近空域空中交通流量的方法。通过空中交通走廊容量评估方法,对经典优化模型进行了发展和改进,建立起综合性优化模型;将机场和附近空域视为一个整体系统,根据交通需求和容量的相互关系动态调整航班流量和机场起降容量;在优化计算时,提出一种兼顾效率和准确性的新型优化算法。通过算例对所述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方法可以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进行流量优化分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Connor-Davidson量表(CD-RISC)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复原力量表之一。旨在采用经典心理测量学的信、效度理论验证CD-RISC量表在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中的适用性。研究通过随机抽样、集体施测的方式收集数据,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并通过计算Cronbachα系数以检验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果表明,管制员心理复原力结构更趋向于Connor和Davidson的五因素结构,即坚韧性、应对压力、适应性、控制感和信念。CD-RISC量表在管制员群体应用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13.
扇区容量反映的是扇区空中交通管制运行品质诸多要素综合寻优下的流量水平,目前将扇区管制员工作负荷阈值映射为扇区容量的评估方法存在片面性。为改善扇区容量评估方法,以成都进近南扇为研究实例,采集198组实际运行数据建立样本集,确立了涵盖空中交通流密度、管制运行安全性能、管制运行效率性能及管制员工作负荷等4类因子的管制运行品质量化指标,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实现了扇区管制运行品质综合评价,经函数拟合确定扇区容量为29架次/h,新方法更具科学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14.
航站楼行李提取大厅是机场旅客最集中的重要区域之一,大厅的面积直接关系到航站楼空间资源配置、整体运行成本以及旅客服务水平,因此做好该区域面积规划尤为重要。然而,目前航站楼功能区面积确定方法过于粗糙和保守,并且忽略了旅客到达分布特性和服务设施利用的时间性。本方法借助旅客流和行李流累计到达概率分布曲线,通过引入停留时间的概念,将时间融入到空间需求中,实现了行李提取区面积优化。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空中交通系统容量评估的基本方法,随后以恶劣天气为背景,介绍了空中交通系统不同组成单元中容量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分析表明现有研究存在缺乏容量短周期评估方法、容量定义多样化、忽略管制员负荷等问题,并提出了后续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对空管安全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考虑影响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的各种因素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引入云模型理论对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实现定量评价;基于空管安全运行管理的特点,构建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排队理论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值,以克服主观因素对权重赋值的影响;通过逆向云发生器计算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评价指标的云数字特征,得到安全运行保障能力的评价云。通过实例应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云模型能够对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进行整体准确评价,并能找出影响保障能力的主要环节,有助于空管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国内管制员进行了大范围人格特征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分析,证实目前中国民航管制员群体具备多项有利于管制工作的特征,但也在聪慧性、独立性、紧张焦虑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对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不同群体管制员的个性特征差异,为调整和改进管制员培养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4):366-386
In this work, the primary focus is to identify potential technical risk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driven operations for the safety monitoring of the air traffi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eech communication by studying the representative case and evaluating user experience. The case study i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AI-driven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using objective metrics, in which several risks and technical facts are obtained to direct future research. Considering the safety–critical specificities of the air traffic control system, a comprehensive subjective evaluation is conducted to collect user experience by a well-designed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and a face-to-face interview. In this procedure, the potential risks obtained from the case study are confirmed, and the impacts on human working are considered. Both the case study and the evaluation of user experience provide compatible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A) the proposed solution is promising to improve the traffic safety and reduce the workload by detecting potential risks in advance; (B) the AI-driven techniques and whole diagram are suggested to be enhanced to eliminate the possible distraction to the attention of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Finally, a variety of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are discussed to explore their capability to advance the proposed solution to industrial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9.
以空中交通管制员职业特征为依据,深入探讨了适用于空管人才选拔的人为因素实验室的若干重要问题。构建了航空人为因素软件测试平台,并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实验项目,以达到有效选拔空管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A model of the mental activities of en route controllers in air traffic control (ATC) is outlined. As an example of the psychological research rendering the basis for this model, the methods and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 with experienced controllers is sketched which is concerned with conflict detection in ATC. Further, a procedure for conflict resolution is described, supplementing the general model. This procedure is designed to be transformed into a computer based assisting system in ATC. Problems and functions of operator model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in air traffic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