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对于统筹利用军地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协同创新网络理论,构建了网络关系、网络能力与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运用275份有效问卷检验了相关假设。结果表明,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网络关系有利于提高各参与主体在任务目标、价值诉求、资源禀赋等方面匹配性,促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绩效;网络能力在网络关系与协同创新绩效间具有中介作用,其中在关系质量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军民协调机制正向调节网络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建立军民协调机制有利于各创新主体在协同新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从而提升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绩效。研究结论对于发挥军民双方优势以实现高效协同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超视距协同空战仿真是一个复杂系统的仿真特点,通过对预警机指挥引导下的多机协同空战过程的分析,建立了超视距多机协同空战行为功能框架,总结出多机协同空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在分析了现有各种CGF系统体系结构及行为仿真框架基础上,结合超视距空战过程中各作战阶段的特点,建立了具有分层学习能力的编队协同空战自主兵力系统FCAF(Formation and Cooperative Air Combat Autonomous Force System,编队协同空战自主兵力系统)行为仿真框架,并给出了该行为仿真框架组成模块的形式化描述。仿真系统应用表明,在该框架中作战行为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具有经验学习功能的行为基,并且各行为基可以重新组合,全面诠释了协同作战行为仿真的作战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建设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迫切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管理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民航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科技进步对民航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大。但是,同世界民航先进国家相比,同建设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奋斗目标相比,目前我国民航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具体表现为整体科技实力还比较薄弱,对国外技术依赖性很强,  相似文献   

4.
对民航运输系统发展程度的有效测度是实现民航运输系统协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民航运输系统性内涵出发,构建了民航运输系统性测度模型。借助数据包络分析评价方法,建立了民航运输系统总体评价方法,基于协同理论建立了民航运输子系统协调度测度模型和方法。并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和方法,对中国民航运输系统性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民航系统的有效性有待提高,航空公司系统、机场系统与空管系统两两之间均处于中度协调状态,动态协调度呈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张洪 《中国民用航空》2014,(11):102-103
本文从推动民航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以及促进民航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两个角度分析了民航院校构建协同包新平台的重大战略意义,并结合飞院实践经验从协同创新攻关方向、模式类型、体制机制,创建联盟组织、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总结归纳了民航院校构建协同创新平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对航空公司的综合能力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旨在通过该评价体系对航空公司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为航空公司在各种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体系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缺乏协同、创新机制和自主创新意识.地方政府是科技创体制机制的设计者,是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协调者和支持者.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在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任务阶段,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两目标协同控制,完成了协同体系构建、协同模式研究、协同技术攻关、协同方案设计、协同系统研制的完整技术演进过程。本文主要目标是对交会对接任务北京中心的两目标协同控制技术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主要涉及在交会对接任务协同控制技术体系构建、两目标关联计划工作模式、两目标注入安排协同设计与实施的经验与不足,通过对协同系统在交会对接任务中的实战应用情况,分析交会对接任务在协同自动化手段方面的成果和后续改进完善方向,为后续空间站任务设计和实现更复杂的多目标协同控制体系积累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在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任务阶段,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两目标协同控制,完成了协同体系构建、协同模式研究、协同技术攻关、协同方案设计、协同系统研制的完整技术演进过程.本文主要目标是对交会对接任务北京中心的两目标协同控制技术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主要涉及在交会对接任务协同控制技术体系构建、两目标关联计划工作模式、两目标注入安排协同设计与实施的经验与不足,通过对协同系统在交会对接任务中的实战应用情况,分析交会对接任务在协同自动化手段方面的成果和后续改进完善方向,为后续空间站任务设计和实现更复杂的多目标协同控制体系积累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
政府投入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研究——基于管理决策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的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是政府部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和提高科技投入绩效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从管理决策的角度来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对于科技管理部门监管科技项目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政府投入科技项目的目标定位与基本原则进行清晰的界定后,从辅助科技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决策的角度分析了科技项目的绩效评价阶段与评价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管理决策的政府投入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包括预评价、过程评价、验收评价和跟踪评价四个阶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总结了英美两个代表性研究机构在资源投入、管理运作、协同创新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指出了我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应强化政府引导,加强协同创新,完善产业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刘维惠  李晓辉  文闻  赵靖超  姚燕安  李锐明 《航空学报》2021,42(1):523922-523922
面向跨尺度、目标多样化的空间捕获任务,融合Bricard和3RRS机构的折展特性和几何特点对复合捕获系统运动学进行了分析。基于捕获系统的自由度和构型特点分析,通过构建Bricard与3RRS间的转换关系实现了捕获系统各机构间的运动学解耦。根据六棱柱模型,引入Bricard虚拟顶点,设计了面向复合空间捕获系统的运动学求解方法。在仿真环境下搭建捕获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并开展针对动态捕获目标的轨迹跟随实验。通过与基于闭环约束的阻尼最小二乘法(DLS)对比,验证了该运动学求解算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实验结果表明,捕获系统可实现平稳的协同控制,运动过程中位置跟随精度优于4 mm,姿态精度优于0.035 rad。  相似文献   

13.
协同创新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基于协同学理论和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相互关系,分析了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理念、内容、组织和政策四个层面构建了创业教育的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4.
学术不端行为及其实时在线检测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基本定义和各种表现,概述了两种基于网络学术期刊库的实时在线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中国知网(CNKI)的"科技(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与北京万方数据的"科技创新辅助决策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色.前者主要适用于高校期刊编辑部和杂志社;后者更适用于高校科研和教学管理部门,主要为项目申报、查新、结题、评奖等提供支持与服务.而将二者结合使用就更有利于全面的学术价值衡量和科技创新决策.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人才分为杰出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一般创新人才三类。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营造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国际化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五种重要模式。而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高等教育,营造良好环境、保障创新能力发挥,寻求有效激励方法、健全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则是管理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建本科院校各方要素协同育人是新时代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与担当。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实际,研究探寻图书馆构建协同育人服务体系策略与路径,通过挖掘资源、服务、空间育人要素,构建"资源·服务·空间"相融合的协同育人服务体系,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飞机重要指示精神,中国商飞公司立足"一个主体、两个载体"的定位,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提出建设大飞机创新谷、打造与产业紧密协同的科技创新平台的应对策略。大飞机创新谷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飞机科技创新中心为愿景,是大飞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大飞机产品实现的助推者,及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高校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是基于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基础上,我国启动的“2011计划”过程中,伴随着我国协同创新问题的研究而出现的,它在协同创新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主要在分析了高校协同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的基础上,提炼出高校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要素,根据各要素的作用,最终总结了构建高校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多智能体的协同视觉SLAM系统在地面机器人或空中飞行器梯队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由于不同的智能体之间会交换或共享信息,协同视觉SLAM系统不同于应用在单个智能体上的典型的视觉SLAM系统,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准确性和高效性。阐述了多智能体协同视觉SLAM的发展历史和现有的研究方法,描述了协同视觉SLAM系统实现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协同姿态估计和地图构建,以及新兴的分布式架构。此外,对多智能体协同视觉SLAM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企业先进网络化协同制造模式的分析,结合车间在制品管理的特点,提出了面向协同制造的车间在制品跟踪与管理系统模型,构建了系统体系结构,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模块与实现技术,为企业物流的社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过程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