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最近,405名世界著名科学家参加了在巴塞罗那召开的有关生命起源的国际性会议,提出了不少关于生命起源的新理论.使人类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现就几种较有代表性的新理论介绍如下.一、生命是否是由彗星带来的?出席这次会议的300名科学家认为,一切都是45亿年前,在一个没有大气层并受过亿万颗彗星和陨石撞击的世界上开始的.当时,地球的温度达数千度,首批实体结构刚刚开始形成.地球再用31亿年  相似文献   

2.
当地球在大约46亿年之前刚形成时,它没有生命,一片荒凉。10亿年以后,它充满了类似于蓝绿色水藻的生物。这些生物是怎么来的?换句话说,生命是怎样开始的?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引发了诱人的推测和实验,其中许多推测在能自我复制的RNA(核糖核酸)是通往生命之路的里程碑这个可能性上。在17世纪中叶以前,大多数人相信上帝创造了人类及其他高级生物,而昆虫、青蛙或其他小的生物是自发从泥中或腐烂的物质中产生的。在以后的两个世纪中,这种观念越来越多地受到严厉批判。在19世纪中叶,两个重大的科学进展使有关生命之源的讨论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其…  相似文献   

3.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人造卫星收集的最新资料证明,地球磁场已出现数个大洞。科学家经分析后认为,这标志着此前预测的南北两极大翻转即将开始。地球两极翻转过程中一旦地球磁场消失,太阳粒子风暴将会对地球气候和人类命运产生致命的影响。有科学家怀疑,地球磁极翻转正是古人类文明覆灭的原因。地磁场的起源及变化规律自公元1600年英国的吉伯提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石”开始,有关地磁场起源的推测已有了四百余年的历史。地磁场的主要部分犹如一个近似沿自转轴方向均匀磁化的球体的磁场,因此永久磁石说就成为地磁场成因最早和最自然的猜…  相似文献   

4.
每当我开启喜爱的《飞碟探索》类杂志仔细品读,总被遇到的一些所谓正统的“学者”讲的关于“地球之外不可能存在生命”之类的文章气得乱七八糟,那些结论的条件总是以当前人类所处的环境为依据而推断出来的。实际上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按照“正统专家们”所依据的形成生命的条件来推断的话,其实世界上就没有恶劣环境下人眼看不到的细菌了,因为那不该有。比如在核爆试验区试验结果后,科学家们还是发现了一些微生物在核污染的水内生活,这显然是违反常理的,但它确实出现了,就应该去正视。不知为什么,传统学术界总是固执的认为“形成生…  相似文献   

5.
北辰 《飞碟探索》2002,(6):15-17
一天上的神仙从来没有出现过,嫦娥奔月的故事也已被登月行为证明是子虚乌有。进入20世纪,这种幻想已被更进一步的科学幻想所取代。遥望苍穹,无数的科幻作家喋喋不休地诉说着天外来客的故事,这些故事的情节大都雷同,令人十分反感,然而外星生物的相貌却有着永恒的魅力。1927年,威尔士在小说《宇宙战争》中把进犯地球的火星人描写成像章鱼一样的怪物,极端聪明而且极端残忍。此后,科幻作品中的外星人多不胜数。天文学家说,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可能存在着生命,于是,在科幻这个“工厂”里,就有许多不假思索的“工人”在信口编…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它们遍布于土壤、水和空气中。在地球上,微生物无处不在,无处没有。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一群构造简单、形体微小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大多数微生物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但是这并不会妨碍它们成为生命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而且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微生物不仅在地球演化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茫茫宇宙中,它们很可能起着生命播种机的作用,四处播撒生命的种子。地球生命的种子现代科学已经揭示,海洋是地球生命的孵化器,起着脱氧核糖核酸即DNA溶液的作用。在38亿年前,…  相似文献   

7.
张枚 《太空探索》1999,(3):24-25
当金庸笔下的一群人从灵鹫宫抓回一妙龄少女时,他们万万也没想到,这个貌若十几岁少女的女子,竟是让他们闻风丧胆的九十多岁的天山童姥。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天文学家们也正面临着同样问题的困扰。 这个让天文学家困扰的问题就  相似文献   

8.
行星和生命     
宇宙中有无穷的奥秘,其中最大的奥秘是生命现象。组成生命的元素虽然是恒星的核灰烬,但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却是在行星上,所以我们把行星和生命放在一起来介绍。 行星的形成 恒星死亡时抛洒在太空的氢、氦和重元素,形成星际气体和尘埃云团,它们在收缩形成恒星时旋转速度加快,离心力增大。离心力最大的是云团赤道区,它对云团向内收缩起阻碍作用,就是说使引力变弱,收缩率比其它区域小,结果使收缩  相似文献   

9.
10.
模拟生命     
纵观热带雨林这一地球上最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科学家一直在思考,40多亿年来,覆盖我们这个荒芜星球表面的众多化学物质是如何从原始混沌态转化为连贯有序的生化态的.研究化学进化论的学者逐渐倾向于下述观点,即出现史前生命并非是不可能的.使用计算机实验手段,通过模拟原始生命的产生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化学物质是如何首次搅起古老地表的生物潮,并逐渐发展进化为复杂的生化态,由此产生从微生物直至人类等一系列生命模式.  相似文献   

11.
余扬 《飞碟探索》2003,(1):22-24
古代美洲,无论是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还是印加文明和奇布查文明,它们都散布在纵贯美洲太平洋海岸的科迪勒拉山系一带。尤其是墨西哥与秘鲁这两个主要以农耕和畜牧为主的地区,也是古代美洲的两大文化区。它们均是靠近太平洋的地带。同时,美洲印第安人的分布也是极不均匀的,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从墨西哥到秘鲁的近太平洋地区,而广大内陆平原和大西洋沿岸则人口较少。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说明美洲古文明和朝鲜、日本一样最初都是从西部海岸发展起来的。众所周知,朝鲜和日本的文化受中国影响,中国的文化从西边传来时,最初都是在他们…  相似文献   

12.
当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有高山,有平原,有大海,有湖泊,有巍巍高原,有茫茫戈壁,有滚滚江河,有淙淙溪流,青山绿水与光山秃岭同在,美丽富饶与荒凉贫瘠共存……地球何以形成这种格局?为什么地球赤道和黄道的夹角是23.45°?这个倾斜夹角是怎么形成的?距今几亿年、几千万年前的数次导致地球生物灭绝的冰河期是怎么造成的?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长江及黄河的形成有什么关联?地球上众多的盆地和沙漠是怎么形成的?地球大陆断裂为现在的七大洲并仍在漂移是什么原因?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地震有无关联?西亚地区和中国西北部…  相似文献   

13.
夕龙 《飞碟探索》2001,(3):29-29
设想太阳系形成之初,在直径 0. 01光年的范围内是一团高温的太阳云气体尘埃,其密度为 15克/立方厘米。由于冷却和万有引力的作用,在这团太阳云气体尘埃边缘的物质逐渐向中心运动,并同时产生向中心的旋转力。  根据地球自转的科里奥利效应,在地球南半球的大气环流的旋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在北半球是顺时针的,因此金星和天王星及其卫星也是在太阳的另一面形成的。它们的自转方向和太阳系的其他的行星的自转方向相反。但是鉴于太阳系中旋转方向相反的行星的质量只占极小部分,所以原始太阳星云一定不是球形的,而是一个类似伞面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瘐晋  周洁 《飞碟探索》2003,(4):7-10
古细菌是一类生活在今天的生物,被称为活化石细菌。它们并不是细菌,因为它们有着与细菌不同的遗传基因。它们是独立的一类生物。生物界被划分为真核生物、细菌和古细菌三大类。古细菌之所以被称为古细菌,只是因为它们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并且在形态上跟细菌差不了多少,所以人们把它们叫做古细菌。古细菌的生命沉浮古细菌出现于38亿年以前的生命诞生之初。那时的地球,大气中充满了有毒气体(比如硫化氢),完全没有氧气(即使有那么一点,也会与其他物质反应而被消耗),大气的化学性质是呈还原性的。在这样奇特的环境影响下,古细菌形成了严格厌…  相似文献   

15.
巨尤 《太空探索》2001,(4):26-29
如果真有什么传奇和壮丽的事物,最堪称传奇和壮丽的,当属恒星的一生。 传奇出自单纯和执著 宇宙是复杂的,宇宙中的事物也是复杂的。在复杂的宇宙中最单纯的事物是恒星。目前,能用计算机演示的唯一天体就是恒星,因此,  相似文献   

16.
在巴斯德与普歇就生命能否自发产生的问题争得热火朝天的同时,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引发了生物学上另一场更为重大的辩论。这场有关生物是否进化而来的大辩论也包含了有关自发发生说的辩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被许多人认为替自发发生说提供了支持。进化论本身并不解决生命起源的问题,但是如果生命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有个起点,那么,最初的生命要么是神创的,  相似文献   

17.
《圣经》里记载了一个诺亚方舟的故事。故事说,最初是神创造了人,接着下了连续40个昼夜的大雨,洪水淹没了整个大地。神不忍心让善良的诺亚死于洪水,便命令诺亚用歌斐木建造一艘方舟,让诺亚和他的亲属以及7只雄鸟、7只雌鸟、7头公兽、7头母兽上船逃难。最后洪水漫过了高山的山顶,除了诺亚方舟上的生命外,其他的生命都已灭绝。后来,劫后余生的诺亚成为人类的先祖。有趣的是,当人们在谈论“生命是如何从没有生命的地球上产生的”这一问题时,世界各国文化中都出现一把有关大洪水的“钥匙”———一个类似诺亚方舟的故事。于是,到底有没有一条诺…  相似文献   

18.
在较为久远的人类历史里,许多不同地域的文化对生命的起源都有过描述,如上帝造人和女娟造人等等。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它们的意义只是提供了关于起源的解答,这样的解答现在看来是荒谬的。但今天仍有很多人在回图从宗教中找到心灵的安慰。吸引他们的是宗教对生存起源看似“明确”的解释,填补了他们认识世界的空白,淡化了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寻找自身起源和自身在这个世界所处的位置是人的精神需求,任何人都会依据所处的文化氛围和自身素养去选择最能让他接受的答案。今天多数人倾向于科学的解释,但是生物起源和生物本身有很多问题不可…  相似文献   

19.
达尔文的<物种原始论>(大陆一般译为<物种起源>)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了.但是对这本书的书名--物种原始--了解的人并不多.  相似文献   

20.
虽然我们对宇宙了解了不少,但我们仍然有许多疑惑和不解,有些难以用语言表达.比如我们为什么会存在?物质为什么会存在?我们所有的一切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模式:宇宙诞生、灭亡,再诞生、再灭亡,永恒不息地变易存在着,难道没有别的模式可以选择吗?爱因斯坦说,上帝在创造宇宙时究竟有多少种选择?在没有最终解决疑惑之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反对这样的设想成立:我们这个宇宙或许是另一个巨大无比生命体上的一个小小的细胞,我们的银河系可能就是“线粒体”、“高尔基体”之类.或者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物体上的一个小小原子、分子.可能等不到我们的最终认识时,宇宙就开始了新的变易,也许这是存在着的重演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