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IPSec在移动无线应用场景下的互操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Sec能够为固定有线网络环境下的IP应用提供端到端通信安全;未来移动无线网络环境下,仍然可以使用IPSec来保障大量移动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安全.在移动无线应用场景中,存在IPSec与其它网络应用协议之间的互操作问题.分析了移动无线应用场景中IPSec和性能提升代理及移动管理等网络协议之间的互操作问题,并给出了可行解决方案;分析了现有IPSec体系结构在移动无线应用场景中体现出的不足,指出了下一代IPSec体系结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地质调查应用网格环境中,数据集成除了实现异构数据源中数据检索,还应满足异构数据管理系统之间数据约束关系维护与协同工作的需求.针对这一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的数据集成机制.将虚拟化的局部数据信息与全局统一的抽象数据视图相结合,形成层次化数据信息组织模型;通过该模型,维护异构数据之间的约束依赖关系,利用数据管理系统触发器与网络服务,满足数据管理系统的协同工作需求.基于研究成果的数据集成中间件NGG-DBMs(National Geology Grid-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系统平稳运行于国家地质调查应用网格环境中.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系统整合、流程统一、参数优化、协同设计的综合设计优化环境.通过 分析复杂工程系统的特点,建立了具有高可扩展性的多层体系架构.阐述了组成该环境的4 个关键模块:项目组织与管理模块,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以设计结构矩阵为表达形式、以 工作流参考模型为运行机制的过程建模与执行模块,提供跨部门的任务流转;基于组件技术 ,实现人员、数据和工具在网络上紧密集成的设计任务单元模块,为系统设计提供简洁一致 的任务模型;以产品数据管理(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为信息基础结构的产品数 据模型,提供单一数据源.最后给出了技术实现和运行机制.该环境的原型系统已成功地经 过了气动、结构、控制和总体设计等领域的设计与优化技术测试试验.   相似文献   

4.
现有IPv4网络的IP地址空间、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控制等问题,限制了Internet应用的发展,研究IPv6的相关技术,可以推动下一代网络的建设和发展.针对移动IPv6在切换过程中出现的数据包丢失和切换延迟问题,分析了相关的快速、平滑切换和分级管理3种解决方案,并结合IETF草案文档建议,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MIPL(Mobile Ipv6 for Linux)的、具有平滑切换性能的移动IPv6切换框架.框架采用将切换过程和缓存管理相分离的松耦合模式,可有效地增强应用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为基于移动IPv6网络的实时应用系统信息的可靠传输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种开放网络环境中的不确定信任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开放网络环境中的信任关系是一种不确定关系,所以在建立信任模型时,需要对信任的不确定性进行建模.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云模型的信任模型.通过用一维正态云来对实体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描述,本模型将实体之间的信任程度和信任的不确定性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基于云的信任关系的传播和合并算法;并通过仿真实验说明,该模型在开放网络环境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复杂产品,将设计作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求解过程,基于系统工程过程的分析,提出了以"需求-功能-结构"为解空间,以"分析-综合-评价"为执行机制的系统综合设计方法,确立了系统综合设计的基本流程,并依据系统综合设计方法,建立了由集成产品与过程模型、工具管理体系构成的综合设计平台,从而为实施系统综合设计方法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集成的环境,帮助工程人员以系统的观点组织和协调产品设计活动,保证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系统整体开展,并以一种统一化手段完整地确定出系统的所有技术、功能要求和物理结构,保证最终系统在给定环境下的行为表现符合用户最初的期望.   相似文献   

7.
针对旅客机座舱综合环境质量评价问题,提出一种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其采用分层评价体系,将座舱热环境、座舱空气质量以及座舱声、视、安全环境作为评价模型的第一层,各环境要求的具体评价因素作为评价模型的第二层,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两层因素结合在一起.在第二层次中,根据对座舱环境的影响,合理区分其重要程度,利用模糊运算得出初级评价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第一层次三方面的权重系数,从而得出座舱综合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并通过求重心的方法解决了最大隶属度不适用的情况.还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应用,证实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航空航天的飞速发展对抗辐射加固仿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组合可重用中间件的云仿真平台.该平台中,仿真软件采用虚拟机+docker的方式进行部署,以降低虚拟机的功耗并避免资源浪费.在该平台架构上,首先提出了基于微服务的可组合可重用仿真中间件通用模型.然后在通用模型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典型抗辐射加固仿真场景下的关键中间件,包括模型显示中间件和脚本转换中间件.最后通过Petri网动态组合仿真中间件来完成仿真任务.结果表明以云平台为基础,可重用可组合中间件为核心的仿真平台架构能够有效提高仿真平台的可重用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工作流的集成质量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传统的面向功能的质量管理系统流程控制能力的不足,分析了工作流技术在实现质量过程管理、过程控制和过程重组方面的优势,基于工作流技术设计了支持过程管理和控制、面向飞机制造领域的集成质量管理系统模型,研究了基于J2EE (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架构的三层体系结构,通过将工作流中间件与系统框架集成,建立了支持工作流管理的使能技术平台,该平台提供了工作流建模工具和工作流执行服务以及系统开发、运行环境,实现了过程管理和信息管理的集成;描述了基于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系统集成方法,提高了质量系统与其它系统的集成能力.该设计已应用于某大型飞机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0.
对比分析了目前2种BACnet(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与Internet的互联技术,即B/IP PAD(BACnet/Internet协议包封装/拆装设备)和BACnet/IP,并指出了这2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ACnet网关的互联模型,此网关工作在BACnet网络层,需要配置一个独立的IP地址和一个BACnet网络号,同时也必须维护一个对等网关的IP地址与BACnet网络号的本地数据库.该模型通过BACnet网关来完成不同协议之间的语义转换、广播及管理等功能,为BACnet网络与Internet之间提供了统一的网络接口,增强了楼宇控制网络与Internet融合的能力,并大大简化了BACnet网络与Internet的互联过程.在研究此模型的体系结构和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模型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基于QFD/TRIZ/CAD技术融合的创新设计方法,用于复杂多参数模糊系统的最优化设计。首先,基于QFD质量屋,明确关键技术矛盾,然后利用TRIZ的矛盾矩阵、创新原理分析、物场模型、标准解技术确定优化设计的理想解决方案,最终通过专业CAD设计工具完成定量的优化设计。通过微波遥感亮温定标源的优化设计实例证明了QFD/TRIZ/CAD融合技术实现复杂系统优化设计在创新性和设计效率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实时连续多媒体任务模型及调度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周期任务模型过于简单,不能适应实时多媒体流任务的多种形式,以用户为中心的连续媒体的调度算法由于未能从全局上考虑任务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需求,因而调度效率较低.提出一种改进的以多媒体对象为中心周期任务模型,该任务模型概括了目前多媒体任务的基本表现形式.基于该任务模型,提出了一种以连续多媒体流的整个质量表现过程为中心的任务表现路径模型TPP(Task Presentation Path).在全面考虑表现路径中媒体流对象的全局死线、局部死线和任务连续失效率的基础上,给出了连续多媒体流的比例资源分配调度算法PSTPP(Proportional Share based on Task Presentation Path).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周期任务模型的合理性,调度算法能提供比传统分时策略以及EDF算法更好的QoS保证.  相似文献   

13.
SBD技术及其在自动飞行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BD技术是将仿真技术应用于产品研制阶段,在未真正制造出原型系统的情况下,用虚拟原型样机(VP)展示产品的动、静态性能,从而缩短产品研制的周期,减少研制的费用,提高产品的质量。SBD在于提供一个开放、分布和并发的环境。对SBD技术的主要功能框架结构进行了论述,并给出SBD技术在自动飞行系统设计、开发中应用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4.
Motivated by the IGS real-time Pilot Project, GFZ has been developing its own real-time precise positioning service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An operational system at GFZ is now broadcasting real-time orbits, clocks, global ionospheric model, uncalibrated phase delays and regional atmospheric corrections for standard PPP, PPP with ambiguity fixing, single-frequency PPP and regional augmented PPP. To avoid developing various algorithms for different applications, we proposed a uniform algorithm and implemented it into our real-time software. In the new processing scheme, we employed un-differenced raw observations with atmospheric delays as parameters, which are properly constrained by real-time derived global ionospheric model or regional atmospheric corrections and by the empi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mospheric delay variation in time and space. The positioning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convergence time and ambiguity fixing depends mainly on the quality of the received atmospheric information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onstraints. The un-differenced raw observation model can not only integrate PPP and NRTK into a seamless positioning service, but also syncretize these two techniques into a unique model and algorithm. Furthermore, it is suitable for both dual-frequency and sing-frequency receivers. Based on the real-time data streams from IGS, EUREF and SAPOS reference networks, we can provide services of global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PPP) with 5–10 cm accuracy, PPP with ambiguity-fixing of 2–5 cm accuracy, PPP using single-frequency receiver with accuracy of better than 50 cm and PPP with regional augmentation for instantaneous ambiguity resolution of 1–3 cm accuracy. We adapted the system for current COMPASS to provide PPP service. COMPASS observations from a regional network of nine stations are used for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and clock estimation in simulated real-time mode, the orbit and clock products are applied for real-time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The simulated real-time PPP service confirms that real-time positioning services of accuracy at dm-level and even cm-level is achievable with COMPASS only.  相似文献   

15.
R.Al-Ali提出了一个基于网格的服务质量(QoS)管理框架模型,该模型将网格QoS问题划分为应用层QoS、网格中间层QoS以及网络层QoS,并重点对应用层的QoS表示和优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目前关于网格QoS方面的大多数研究都集在对应用层如何扩充WSDL文档以实现服务等级协商(SLA)的表示等问题上.对于如何将应用层所需要的QoS与网络传输层的QoS机制模型结合起来以适合于网格计算的研究还是相当少,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策略的网格QoS管理模型,该模型既能够屏蔽由于网格应用服务使用不同的QoS级别带来的映射差别,也能够屏蔽由于跨越不同组织所采用不同QoS机制模型带来的映射差别.当组织的QoS机制模型采用差分模型(DiffServ)时,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初步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可以将这一策略模型集成到开放网格服务体系(OGSA)中实现对网格应用服务的QoS管理.  相似文献   

16.
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发展 及其模型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智能交通系统在欧洲也称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系统,是基于系统工程、电子、通信、信息等多种高新技术,并已渗透到航空、水运、铁路交通领域的新型交通系统.ITS的建立可以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改善环保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介绍其基本概念以及国内外发展的概况后,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学科体系模型、服务功能模型和网络层次模型,并简要分析了模型化的意义.最后,对系统的标准化问题及模型化研究对标准化的作用作了简单地介绍.  相似文献   

17.
并发多媒体负载访问存储系统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媒体应用要求存储系统提供满足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需求的数据访问服 务,反应时间超过截止期限的访问请求必须小于一定的比例.在开放环境下,并发多媒体负载中访问请求的随机性增加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并发多媒体应用的访问请求经汇聚后到达存储系统的过程服从泊松分布,存储系统的服务时间服从指数分布;并发多媒体负载访问存储系统的过程用M/M/1排队论模型描述.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推导出构成并发负载的多媒体应用数量N与负载中访问请求的响应时间分布之间的关系.仿真试验的结果证明该模型对于保证并发多媒体应用的QoS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轻量级门户单点登录服务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门户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容易实施且灵活高效的整合模式.为克服传统单点登录机制无法满足在动态松耦合环境下实现快速整合的缺陷,结合面向服务架构思想,提出一种轻量级门户单点登录服务机制(LSSO-Service,Lightweight Single Sign-on Service),可为门户整合提供结构简单、完善通用、松散耦合、快速机动的单点登录服务.LSSO-Service基于高于对象层的分布式服务集成模式进行功能划分,可实现采用不同技术的应用系统在门户中的快速动态整合.阐述了LSSO-Service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在国内某大型水利信息门户中的应用实践,说明该研究结果对于门户建设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