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4年前,"阿波罗"17号飞船最后一次在月球表面着陆.而随着"猎户座"载人探测飞船项目竞标的尘埃落定,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承担起研制美国下一代载人飞船的任务,以取代航天飞机向国际空间站输送宇航员,并在2018年载人重返月球.  相似文献   

2.
"无人太空船"(USV)是意大利参与欧空局"未来发射器预备计划"(FLPP)的候选可重复使用型试验飞船,最初的USV-1将在今年夏天进行首次同温层投放试验.  相似文献   

3.
宫颖  程卓 《载人航天》2008,(1):56-59
安全性评估是安全性验证的一种形式,是在产品转阶段或出厂前对产品安全性水平做出量化的综合评估,并为下一步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结合我国载人飞船可靠性安全性工作,研究提出载人飞船安全性定量评估方法。介绍并分析近几年发射的载人飞船进行安全性评估所采用的"安全性评估方法Ⅰ、Ⅱ"和国际上安全性定量评价应用较为广泛的"PRA方法",简述"安全性评估方法Ⅰ、Ⅱ"在载人飞船上的应用情况,提出载人航天器后续安全性评估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马援 《国际航空》2006,(8):85-87
一个由NASA宇航员和工程师组成的驾驶舱团队正在进行"载人探测飞船"(CEV)驾驶舱的初步定义工作.CEV项目将在今年8月选出主承包商,关于驾驶舱的更多具体的设计工作将随后开始.  相似文献   

5.
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雷  张柏楠  郭斌  左光  石泳  黄震 《航空学报》2015,36(3):703-713
在"神舟"载人飞船进入成熟稳定期后,中国有必要尽早启动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的论证和研制。本文对国外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技术方案特点、新的设计理念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适应多任务、降低运营成本、钝头体气动外形、更高安全可靠性以及新型轻质材料使用等多个方面总结了国外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技术发展趋势。初步分析了中国发展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近地轨道、载人登月、载人登小行星、载人登火星等任务需求,基本确定了新一代飞船的总体性能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新一代载人飞船技术途径,初步提出了两种方案设想,为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航空动态     
我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神舟”3号无人飞船2002年3月25日22:15分,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2F”运载火箭将“神舟”3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到预定轨道,飞船入轨后各分系统和有效载荷都运转正常,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空间飞行试验和科  相似文献   

7.
“长征”火箭是我国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它有4个系列12种型号,适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的各种卫星。至2000年底,“长征”火箭进行了65次发射,使49颗国产卫星和飞船升空。目前,我国正在研究新一代火箭,并进行了大量预先研究和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8.
载人飞船返回前为保证正常分离而采用了泄压的模式.分析返回泄压影响轨道的问题,建立相应的简化轨道泄压力经验模型,利用载人飞船返回前的测轨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一致的泄压摄动加速度,并将该参数和模型应用于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过程中.结果表明,飞船轨道预报至返回制动点的精度达到百米级,与以前的飞船返回过程相比有效提高了制动点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9.
佳力 《国际航空》2004,(11):36-38
我国已发射了50多颗自行研制的人造地球卫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卫星技术的国际合作和小卫星研制也获得了较大成功;"长征"运载火箭是国产名牌火箭,为进一步提高运载能力,我国将分三阶段发展运载系统;我国已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明年还将发射搭载2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这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的零突破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气象风修正的返回舱落点快速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载人飞船回收着陆阶段伞-舱系统运动轨迹受中高空水平气象风影响大的特点,研究建立了回收着陆段完备的伞-舱多体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气象风漂移修正的返回舱落点快速预报方法,在"神舟八号"、"神舟九号"任务中进行了验证试验,并与现有返回舱落点预报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伞-舱多体动力学模型的气象风漂移修正量精度较现有方法提高了30%,利用该方法可快速准确预报返回舱着陆落点位置,有助于缩小飞船搜救范围,缩短搜救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