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从物理链路与互连协议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设计出一种应用串行编解码收发器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器件编程配合,实现遥感卫星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方案;通过伪随机码传输测试,实现了在速率2Gbit/s下数千亿位无误码的高速稳定串行传输。该设计传输速率快,可靠性高,为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合成孔径雷达的极化校准的根本目的是校正各个极化通道的极化不纯度和通道间的不平衡量,而对于星载系统,还要考虑受到Faraday旋转引入的极化矢量偏移的影响。文章首先利用电磁数值计算的方法获得点目标的极化散射矩阵,利用Kroneker积的性质得到极化校准模型,从而得到极化校准矩阵。由于不需要得到各个通道具体的失真特性,以及Faraday旋转的具体大小,因此该方法更容易实现。最后利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微波电路三维集成结构的迫切需求,开展宽带高集成多级射频互连技术研究。主要设计了两种电路结构,多级水平互连电路与多级垂直互连电路。多级水平互连电路中,通过优化同轴-微带线的水平过渡以及倒角过渡方式,得到在DC~30GHz内的仿真结果,回波损耗优于21dB,插入损耗优于0.16dB;多级垂直互连电路中,通过优化BGA板间互连结构,得到在DC~30GHz内的仿真结果,信号的回波损耗优于13dB,插入损耗优于0.57dB。在小型化、高集成的需求下,宽带高集成多级射频互连技术是解决宽带射频信号传输问题的关键技术路径,可以广泛应用在微波电路三维集成结构中,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代航天器的飞速发展,航天器装备多功能化、高度集成化、一体化、微小型化、轻量化趋势不可逆转,电气互连技术将成为影响和制约新研航天器技术迭代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以传统电缆网互连的现状引出航天器互连系统无缆化的需求,总结归纳国内外互连技术实现无缆化的有效途径及措施,并针对现有无缆化互连技术存在的固有缺陷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出无缆化互连技术未来将朝着立体柔性光纤传输互连、非接触高效传输互连、MEMS一体化集成互连、组网多维互连等方向发展的趋势,为先进互连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射频微波系统小型化、一体化、低成本设计需求,利用HFSS软件3D建模仿真研究微波毫米波多层板高密度垂直互连技术,对比不同结构参数的频率特性,在结构上通过加载层间焊盘改善特定频段内传输性能,在DC^20GHz内回波损耗小于–20dB。基于该高效垂直互连技术,实现32路信号输入4波束输出交叉网络3D垂直合成,体积仅为125mm×30mm×1.8mm,经测试带内插损≤10.95dB,驻波比≤1.4,较好地实现了X频段合路输出功能。  相似文献   

6.
美国BMDS网络化作战核心系统C2BMC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化作战的发展,实现弹道导弹防御系统(BMDS)之间及其与信息源之间的互连、互通和互操作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为此,美国导弹防御局提出了指挥控制、作战管理和通信(C2BMC)系统.主要从整个BMDS网络化作战建设的角度,分析了C2BMC的构成与功能、研制进展、具体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针对航天嵌入式软件的系统级虚拟测试环境实现技术。通过该技术实现的系统级虚拟测试环境准确同步每个弹上处理器的运行时间,并模拟各处理器板之间的硬件接口,使基于多处理器的嵌入式软件测试摆脱了半实物环境的制约,提高了测试有效性,缩短了测试周期。该技术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进程间通讯机制,构造了可扩展的弹上软件系统级测试环境,并且在实现系统互连的前提下保证了虚拟环境执行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基于光互连网络的MIMD模型上的关系数据库并行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技术。着重讨论了系统的总体构架,任务划分策略,数据划分策略,B+树并行维护机制以及系统物理层数据的页面交换、数据通讯策略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拟在以光互连网络为基础的并行机上利用所述的方法实现了一个并行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9.
SPARC 5/SUN工作站是用于进行RAYTHEON(雷神)一次雷达数据处理的系统。该工作站采用可移植、多用户、多进程的UNIX操作系统,是基于UNIX系统V第4版(SVR4-UNIX System V Release 4)开发的Solaris 2.3版本。工作站间以及与显示终端间用局域网连接,网际协议为TCP/IP。  相似文献   

10.
高集成度的收发模块是现代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关键器件。本文描述了一种X波段、带有集成辐射器和环形器的新型收发模块的结构和相关的互连技术。利用这种结构和互连技术,将来可以实现具有小安装厚度的平面或共形有源阵列天线,而且同时具有很高的可维修性。  相似文献   

11.
张伟  谢寿生 《航天控制》2005,23(6):59-61
飞机性能的提高,对发动机推进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EEC检测系统,对t4通道进行了独立检测试验,得出了通道在4种工作状态下t4与S1的特性关系。结合通道原理电路,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辨识结果证明通道为变结构控制系统。试验证明,EEC检测系统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抗干扰,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对研究EEC内部控制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时间在轨上面级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面级动力系统提供用于变轨所需要的动力,同时提供姿态控制、推进剂沉底、末速修正功能所需要的动力,将上面级和北斗导航卫星一起送入预定轨道。回顾了从早期的上面级动力系统选型论证到后续的关键技术攻关过程,对比研究了泵压式与挤压式动力系统的技术优势,分析了动力系统研制过程中的主要关键技术,并对关键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长时间在轨上面级动力系统的后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种卫星低频接口自动测试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卫星低频接口测试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导致接口测试自动化程度低,测试效率不高,测试受主观因素影响大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测试工具和测试方法的分析,并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了一种卫星低频接口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一套硬件设备和一套控制软件,硬件设备与星上电缆通过转接电缆连接后,在控制软件的控制下自动完成星上电缆中所有待测点的接口测试工作。测试结果表明:测试效率提高了50%;系统规范了低频接口测试流程,并有效降低了测试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独立运行的导弹制导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接入联合试验系统的问题,应用了仿真代理的方法。在对原有系统控制关系进行最小化的改造前提下,通过控制接口的转换,实现了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与其它异类异构系统之间的互联,拓展了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信栋  邹奎  苟兴宇 《宇航学报》2019,40(11):1304-1312
针对一类挠性多体卫星的复合控制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新型算法利用闭环系统Lyapunov函数的一阶导数估计值设计控制器,且控制器采用了递归学习控制结构,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滑模控制技术的颤振问题。随后根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闭环系统轨迹可以快速收敛到滑模面,并且系统状态误差可在滑模面上渐近收敛到零。此外,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有效抑制外部干扰,而且控制器只需要控制输入矩阵信息而不需受控系统和未知参数的其他先验信息,使得算法具有较强鲁棒性。最后通过数值仿真与现有文献中控制算法进行对比,结果充分验证了本文设计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李书  张璞  申麟 《宇航学报》2007,28(3):667-670
上面级结构复杂,各组件之间的刚度、质量差异很大,且飞行时处于高过载状态,如设计不合理,易产生局部模态和应力集中的问题,影响结构安全。应用PATRAN/NASTRAN软件系统进行上面级结构的力学特性预示,对出现的模态局部化和应力集中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设计方案,比较了改进设计前后的效果,改进后的模态和应力情况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的连接与分离技术是航天运输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连接分离装置作为该技术领域的关键装置,一直是航天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针对航天器连接与分离的要求,提出一种涡卷弹簧非火工分离螺母装置,并对装置进行结构设计。涡卷弹簧是装置的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涡卷弹簧分离螺母装置的承载和工作特性。对涡卷弹簧的张力和扭矩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仿真分析研究涡卷弹簧分离螺母装置的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18.
董飞垚  雷虎民  李炯  邵雷  胡小江 《宇航学报》2013,34(11):1456-1461
针对传统制导和控制分开设计在拦截高速机动目标时的缺陷,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最优滑模制导和控制一体化算法。首先基于零化视线角速率的思想,建立了制导和控制一体化模型;然后选取视线角速率为滑模面,结合HOSM鲁棒精确微分器参数,提出了一种最优滑模一体化制导和控制算法;最后设计了一种不确定性上界的自适应估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制导和控制分开设计相比,所设计的一体化方法使得拦截弹具有更小的脱靶量,且姿态变化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9.
载人航天器大气环境控制系统性能集成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考虑到载人航天器大气环境控制系统设计参数和控制参数众多,文章建立了一种载人航天器大气环境控制系统性能集成仿真分析模型,包括舱体模块、航天员模块、舱压控制模块、温湿度控制模块和二氧化碳净化模块。利用该模型对载人航天器常规工作模式下大气环境控制系统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在不同热负荷水平下载人航天器密封舱空气各个参数随在轨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氧分压控制、二氧化碳净化和人区温湿度控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不可孤立地进行分析。此外,文章还分析确定了非常规工作模式下热负荷水平允许上限,为载人航天器工作模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有助于载人航天器大气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流程改进。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天基综合信息网构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阐述了天基综合信息网的定义、组成和特征;介绍了美国和欧洲天基综合信息网的研究情况;提出了我国天基综合信息网的体系架构,其中包含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载人飞船等航天器和临近空间各种飞行器,以及地面系统。分析了该网络的特点和可用的网络协议结构;探讨了该网络的组网结构、网络协议、服务质量(QoS)路由、网络管理、网络安全防护、激光通信和星载处理交换等多项关键技术。依据国情,提出了我国天基综合信息网构想。此构想采用双层(地球静止轨道和低地球轨道)通信卫星星座和导航卫星星座,实现全球全时覆盖空间层航天器、临近空间层飞行器和地面层各种用户终端,通过星间链路、星地链路和地面线路组成一个空天地一体化的全球信息网络。在国外不设地球站的情况下,该网络可实现:国内测控站测控我国全球运行的卫星;国内遥感站实时接收我国全球遥感卫星发送的信息;国内关口站管理我国授权的全球用户站之间的互通信息。最后,提出了开展我国天基综合信息网的可行性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