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早研制潜艇的国家之一,早在本世纪初就开始潜艇的设计、研制和建造工作。二战前,苏联自行建造了184艘潜艇,而当时的德国和美国则各拥有57艘和95艘。苏联当时最先进的是1936年建造的K级远洋潜艇,水面排水量1390吨,水下排水量2600吨,水面航速18节,水下为10节,装有10个鱼雷发射管、2门100毫米火炮和2门45毫米火炮。  相似文献   

2.
于上月自美返台的海军船坞登陆舰旭海号,以及台湾自己研制的锦江级巡逻舰鄱江、昌江、珠江等四艘军舰的服役典礼,7月21日在左营军港水星码头举行。  相似文献   

3.
高歌 《太空探索》2006,(12):16-17
翻开1988年的《人民日报》,细心的读者会发现,8月30日一版上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我着手研制三种大型火箭》。 消息说,为适应国内外商业卫星发射的需要,我国已经制定计划并开始实施三种大型火箭的研制。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人民海军创建于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白马庙成立.也正好是国民党海军第二海防舰队在南京起义的同一日。年内解放军在上海,青岛,江阴,南京.等地共接收了国民党遗留或起义的日制护卫舰8艘.各式炮舰江防舰艇7艘坦克登陆舰1艘、中型登陆舰1艘,炮艇登陆艇等40艘,修理舰2艘,货船2艘、拖船4艘.各式其它船艇26艘.其中有多艘后来被国民党空军派出的飞机炸沉。国民党当局之所以如此紧张.是因为深知这些舰艇将成为解放军日后渡海解放台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要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发展成为由多种型号组成的大家族,具有了进入地球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轨道的能力,为我国空间事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5 首飞大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早在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先后开展了长达20年的新一代运载火箭论证工作.2006年,长征-5运载火箭正式获得国防科技工业局和财政部联合立项,进入工程研制阶段.经过10年的艰苦研制,研制队伍克服重重困难、突破大量技术难关,完成了方案、初样和试样阶段的各项设计和试验工作,将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的蓝图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7.
1998年10月21日,1枚阿里安-5火箭从法属圭亚那航天中心起飞,成功地完成了这种新式火箭的第3次验证飞行,从而结束了欧空局这项耗资90亿美元、历时13年的大型火箭研制计划。阿里安-5火箭在研制过程中曾因遇到一些小问题而拖期,1996年6月4日首次...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始于1949年4月23日,当天,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白马庙成立,也正好是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在南京投诚的同一日。年内新中国在上海、青岛、江阴、南京、等地共接收了国民党遗留或投诚的日制护卫舰8艘、各式炮舰、江防舰7艘、战士登陆舰1艘、中型登陆舰1艘、炮艇、登陆艇等40艘、修理舰2艘、货船2艘、拖船4艘、各式杂艇26艘;其中多艘后被国民党空军派机炸沉。国民党军之所以如此紧张,是因为深知这些舰艇就是新中国渡海解放台湾的本钱。  相似文献   

9.
一、日本H-2大型运载火箭投入使用2月4日,日本自制的H-2大型运载火箭从种子岛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将轨道再入试验装置(OREX)和火箭飞行状态鉴定有效载荷(VEP)送入地球低轨道。该火箭是由氢氧芯级和捆绑两个固体火箭助推器组成,总高约50米,直径4米,起飞重量254吨,其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2吨,地球低轨道运载能力为10吨。其研制费用为25亿美元,历时10年。由于其第一级大氢氧发动机LE-7结构复杂,工作条件要求高,使研制进度多次受阻,研制时间比原计划推迟了两年。8月28日H-2火箭又成功地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反舰导弹在仿制、改造、自行研制取得成功之后,已经具备了发展新型反舰导弹的能力和条件。由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反舰导弹维护比较复杂,使用不便,海军要求以维护简单,使用方便的固体、小型多用途反舰导弹来更新部队装备,提高战斗力。为此,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了多用途反舰导弹的研制工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大家从各种新闻媒体传播的消息中已经知道,在全国人民热烈庆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的欢呼声中,我国航天战线连传捷报:2003年10月21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一举成功地把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二颗资源一号卫星和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创新一号小卫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2.
覆盖我国的气象卫星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气象卫星自60年代初问世以来,在此后的30余年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卫星和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得以利用气象卫星从太空获取大量有关地球及其大气的物理和生态参数,使我们对地球的了解从深度到广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国是使用气象卫星资料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9年就已开始接收、处理和应用国外气象卫星的资料。同时,亦在积极地研制和发展我国自己的气象卫星系统。我国于1988年和1990年先后成功地发射了两颗自行研制的极轨气象卫星风云-1A和1B(FY-1A和1B),它们的后续星(FY…  相似文献   

13.
文青 《国际太空》2005,(10):21-21
2005年8月29日上午07:38,我国自行研制的第21颗返回式卫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精确控制下成功返回地面。就在当天16:45,我国第22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2D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并于9月16日11:28成功返回。截至目前,我国共成功回收了21颗返回式卫星。  相似文献   

14.
实践二十号卫星在轨核心试验全部完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引言2020年6月,基于我国新一代大型公用平台——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简称"东五平台")研制的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完成全部核心试验,充分验证了东五平台性能及其搭载的多项核心技术。实践二十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  相似文献   

15.
正8月2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以下简称四院)自主研制的我国直径最大、装药量最大、推力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民用航天3米2分段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发动机地面热试车圆满成功。试验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大型分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方案及其关键技术,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发动机关键技术,也表明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固体助推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6.
风暴一号创造了中国航天多项第一 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前身为上海机电二局)已经有了探空火箭和地空导弹研制成功的经验,尤其是探空火箭搞了好几年,各种型号和成功的次数比较多,这方面的经验也较丰富。正因为有了这一基础,再加上上海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国营大型企业多,工业基础比较厚实,还有多所国家重点科研院校。因此,将火箭和卫星任务交给上海研制,是党中央的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7.
<正>截至2012年底,我国成功发射了16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完成,具备了覆盖亚太地区的区域服务能力。201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17~第20颗共4颗新一代全球覆盖的"北斗"导航卫星,全面验证了卫星的关键技术,标志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初战告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第18颗、19颗和20颗"北斗"导航卫星分别于7月25日和9月30日成功发射入轨。此后,研制团队紧张有序地开展了各项在轨测试,按计划完成了所有工作项目,全面验证了关键技术,导航信号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行研制、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于1997年8月20日凌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菲律宾马部海卫星送入轨道,这表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了能把5000千克的有效  相似文献   

19.
《国际太空》1999,(9):1-2
8月8日,实践-5卫星圆满完成任务庆祝会在京举行。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徐福祥介绍,我国实践-5卫星,自5月10日在太原发射升空后,已成功在轨运行90天,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科学研究和试验任务。这颗卫星的有效载荷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力学研究所承担的,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用户要求。此举表明,我国小卫星研制已建立公用平台、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的能力,研制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徐福祥说,卫星公用平台是一…  相似文献   

20.
由台湾“中山科学院”研制的“雄风”2E巡航导弹已正式试射成功。台湾岛内一家媒体于2005年5月5日报道称,台湾“中山科学院”研制的“雄风”2E巡航导弹,已突破关键技术,正式试射成功。它围绕一个周长为20千米的岛屿飞行了50圈,由此推算,该导弹射程可达1000千米,攻击范围可涵盖大陆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大陆东南沿海重要军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