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战能力需求生成是在满足多约束条件下完成的,寻求约束集是能力需求生成的重点;以舰空导弹区域防空为背景,通过对作战需求约束、能力需求约束、技术发展约束以及其他因素约束进行综合分析,提取制约能力指标生成的约束集,建立舰艇防空作战效能目标函数,采用基于罚函数法的快速粒子群算法进行能力指标的约束优化求解;以最大预警距离为变量,对其他作战能力指标优化前后的曲线图进行仿真验证,定量生成舰艇区域防空作战所需的能力指标值,验证了模型算法的可行性,为舰艇区域防空作战能力需求生成提供了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作战能力的飞机生存力模型及其综合权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模型在计算飞机主动自主防御下的生存力时存在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飞机生存力计算模型.从攻防结合的角度分析了飞机-威胁-生存力-作战能力之间的相互联系,建立了包含作战能力的生存力计算模型,用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引入权重表示具体作战任务中对生存力和作战能力的不同需求,以武器投射距离为控制变量,采用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对生存力-作战能力进行了多属性决策.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生存力和作战能力需求下,存在最佳的武器投射距离,该距离随生存力需求的不同而变化.此方法可用来指导实际作战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西班牙的“阿尔瓦罗·德·巴赞”(Alvaro de Bazan,亦称F100)级护卫舰是一艘多功能护卫舰,一艘为处理危险状况,能为远征部队提供保护且在海上作战时作为旗舰指挥作战的理想水面舰艇。F100级护卫舰在担任海上特遣舰队的旗舰时,除取有进行空中作战信息整合、指挥舰队进行防空作战之外,也能担任反潜作战指挥平台。虽然在今日海军中反潜已经不是水面舰艇最重要的任务,但是,西班牙海军的“阿尔瓦罗·德·巴赞”号护卫舰还是配置了高科技的反潜作战系统,并在未来的作业中证明其价值。  相似文献   

4.
机载自卫闪烁干扰作战效能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得到机载自卫电子对抗作战样式中的闪烁干扰对工作于角度跟踪状态的敌防空武器控制系统电子设备进行无线电抑制的作战效能,通过对该干扰样式的剖析,对其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详尽建模,并结合相关评估指标来实施评估工作.首先,根据闪烁干扰的基本原理,通过对闪烁干扰作战过程的建模分析,然后,以脱靶量为衡量标准,考虑导弹在攻击期间能修正的误差距离值,推导出来袭导弹的合成均方根偏差,最后得到电子对抗设备所掩护飞机的杀伤概率评估指标的详细模型.仿真算例表明了干扰机功率、被掩护飞机的飞行速度和反射截面积、双机平均闪烁周期等参数对杀伤概率和双机编队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战斗机对地攻击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运用马尔柯夫过程理论,建立了战斗机攻击地面目标的战场想定和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战斗机的作战生存特征、打击能力和所使用的进攻战术以及各种战场防空武器系统的物理特性和损伤机理,评估了任务成功率、目标被毁率、飞机损失率以及与费用相关的最优战斗时间等作战效能指标.给出了战斗机对地攻击作战效能的计算实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客观地描述了对地攻击作战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多机协同与多目标分配任务规划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架飞机攻击多个目标区域是现代作战方式的重要特征,多机协同与多目标分配问题是提高团队作战效能的关键.针对该问题,综合考虑飞机能力差异、协同方式和任务环境的变化,提出多机协同目标分配的任务规划方法.建立了基于能力裕度评价的多机协同目标分配问题的数学模型.对多目标分配问题,通过约束飞机的能力裕度对分配方案进行筛选,保证在战场环境发生改变时任务兵力的完整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目标分配方案,适应任务目标突发性变化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7.
雨丝 《太空探索》2014,(6):47-47
2014年5月4日,伊朗防空部队进行了Mersad导弹防御系统的首次作战试验,试验中,Mersad导弹防御系统发射“萨拉姆切赫”导弹,成功拦截了Karrar无人机。Mersad系统是中空导弹防御系统,与国外系统相比,具有更强的拦截能力、电子战能力以及更大的雷达探测距离。防空基地的研究人员与国防部航空航天工业组织合作,可将国产“猎人”2导弹装备在Mersad导弹防御系统上。  相似文献   

8.
无人作战飞机对地攻击效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UCAV(Uninhabited Combat Aerial Vehicle)具有高隐身、高机动、不涉及飞行员以及全寿命周期费用低等特点.针对UCAV的特点,应用适应现代作战飞机效费比分析的方法和手段,仿真计算了UCAV的隐身、作战半径、机动能力以及武器装载等主要设计参数与对地攻击效能的关系,计算了UCAV主要设计参数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关系,研究了未来UCAV同有人作战飞机及巡航导弹在面临相同的威胁环境、执行相同的对地攻击任务时的效费比情况,并对UCAV在未来作战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UCAV在执行对有防空系统保护的敌重要目标进行攻击的任务时,综合效费比高于巡航导弹和有人隐身飞机.  相似文献   

9.
动态火力接入下要地防空作战目标威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动态火力接入下海军要地防空作战为背景,综合考虑要地相对价值和目标攻击能力、攻击意图以及到达时间,构建空袭目标威胁评估模型。首先,阐述了动态火力接入下要地防空作战系统及其动态接入与退出策略;然后,结合要地相对价值和空袭目标数量以及毁伤能力构建了空中目标威胁能力量化模型;其次,基于目标相对要地的航路角构建了目标攻击意图量化模型,并根据目标运动特性分别给出到达要地时间的计算方法;最后,根据目标距离防空体系拦截区的关系进行威胁等级排序,并提出威胁度计算方法,据此给出目标威胁等级排序。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符合实际作战中的一般战术推理,能够客观地给出空袭目标威胁等级排序,可为要地防空作战决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在国际防务展览会上,我国的新型低空和超低空防空导弹系统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兴趣。该系统能有效地对付各类高速飞机、武装直升机、地空和巡航导弹。它主要用于对机场、港口、油田、交通枢纽、部队集结地及军事要害部门等进行要地防空;亦可与其它防空导弹与防空火炮等组成防空系统,进行区域防空。 系统组成 该武器系统由作战装备和支援维护装备两部分组成。作战装备的基本作战单位,称之为作战分队,三至五个作战分队组成一个作战联队,配备一套支援装备。支援装备由电子维修车、标杆车、电子备件车、导弹测  相似文献   

11.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空战决策点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几何空战理论经过能量空战理论,直到角度空战理论,空战理论的发展更多的是从战斗机性能的角度来分析空战过程,忽略了作战飞行员在决策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本文分析空战飞机的客观数据的变化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的近距空战流程分析方法,使用维特比算法判断飞行员在空战过程中的状态序列,从而获得了理论上的空战决策点。在理论分析上,提出了一种空战决策点理论用以评判飞行员飞行品质。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使用隐马尔可夫模型讨论近距空战的可行性,并且发现飞行员空战决策点包络处于包围趋势时,飞行员获胜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2.
超视距多机协同空战目标分配算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对未来超视距条件下多机协同空战中的威胁估计与多目标分配,结合超视距空战特点,在综合考虑参战双方飞机性能、几何态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参战双方飞机空战效能优势与当前态势优势的加权和为最终结果的超视距空战威胁估计的非参量法模型;在威胁估计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以空战优势函数为依据,多机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协同作战过程的多目标分配算法,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空战中协同干扰、探测、攻击任务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战中协同干扰任务分配问题,根据己方飞机的干扰功率、干扰工作频段、干扰样式,敌方飞机雷达的工作功率、工作频段、抗干扰样式,建立了干扰功率优势、干扰频率优势、干扰样式优势;再考虑己方飞机的干扰作战能力以及敌我双方的空战能力指数建立了总的干扰优势,建立了协同干扰任务分配模型.根据干扰后敌方飞机的距离性能以及敌我双方的空战态势,对己方飞机对敌方飞机的探测能力、攻击能力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多机协同探测加攻击任务分配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建立的任务模型问题进行优化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这些模型能够有效地完成协同干扰、探测加攻击任务分配.   相似文献   

14.
航空综合体对地攻击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航空综合体作战效能评估是武器装备和战略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讨论了航空综合体机载空对地导弹的可攻击区及航空综合体的首攻概率.建立了在一次出击中航空综合体单机在对地攻击阶段作战效能和机群对地攻击作战效能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在一次出击中航空综合体在攻击阶段对目标的平均杀伤概率和航空综合体被击毁概率的计算方法,航空综合体在一次出击中单机平均杀伤目标的数目和机群平均被击毁概率的计算方法.在效能指标中反映出与对地攻击靶场效能、对国土防空系统突防效能以及对要地防空系统突防效能的关系.为评定航空综合体多步骤作战行动的作战效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Coastal marine gravity modeling faces challenges due to the degradation of the quality and poor coverage of altimeter data in coastal regions. The effective fusion of shipborne gravity data and altimeter-derived marine gravity data can make shipborne gravity data more useful for th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altimeter-derived coastal marine gravity. A mean sea surface height constraint factor (MSSHCF) method based on the ordinary kriging method and the remove-restore technique is proposed to fuse altimeter-derived gravity model with shipborne gravity data. In this method, all data are standardized during the interpolation process to reduce the error and mean sea surface as a vertical variable is added to the semi-variance function in ordinary kriging to obtain the residual shipborne gravity as corrected data source. The coastal marine gravity models V2.1 and V3.1 which fused altimeter-derived gravity data with shipborne gravity data and V1.1 without shipborne gravity data at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1′×1′ can be obtained. Valida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gravity model V3.1 obtained by the MSSHCF method more closely agrees with the validated gravity model DTU17 and SS V31 than the model V2.1 obtained by the ordinary kriging interpolation method and the V1.1 model. Our results were validated against shipborne gravity data; the accuracy of model V3.1 was 4.95 % higher than the model V1.1 in South China Sea area A and 2.48 % higher in South China Sea area B. Meanwhile, the accuracy of model V3.1 was 2.07 % higher than model V2.1 in South China Sea area A and 2.42 % higher in South China Sea area B. The effects of distance from the coast and sea depth on the marine gravity model were also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vity model V3.1 has higher accuracy with the change in ocean distance and depth than the V2.1 and V1.1 gravity models. Thus, our study shows that the MSSHCF method effectively refines coastal altimeter-derived gravity using shipborne gravity data.  相似文献   

16.
为开展不停航施工情境下机场安全风险预警,集成了动态权和物元可拓分析法(DW-MEE),构建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历史事故分析、文献及规章制度分析、专家访谈的方式初步构建不停航施工情境下机场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筛选出33个指标。将不停航施工情境下机场综合安全风险警情和单指标警情分成无警、轻警、中警、重警4个等级。构建基于动态权和物元可拓分析法的动态预警模型。结果表明:10个样本机场,1个机场处于红色重警状态,3个机场处于黄色轻警状态,6个机场处于绿色无警状态。飞行员的情境意识、业务技能水平、机场不停航施工安全监管能力3个指标对综合警情影响最敏感,施工对地勤工作的影响、不停航施工应急预案的科学性、供电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3个指标对综合警情影响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