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HB Z 27-80简介     
为保证各类飞机飞行振动环境测量技术的统一,编制了《飞机飞行环境振动测量一般技术要求》指导性技术文件,经部批准,于198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编号为HB/Z27—80。现对几个具体问题简单介绍如下:1.关子测量仪器的选择(1)低频响应 加速度计的低频响应与所连接的前置放大器的型式有关。使用电压前置放大器时,其频串下限是加速度计的输出阻抗和前置放大器的输入阻抗构成的RC时间常数的函数(等效线路如图1)。低频截止频率为:  相似文献   

2.
压力敏感涂料特性及其校准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细化的校准技术和涂料特性研究是影响压力敏感涂料(PSP)测量技术测量精度及其工程应用的重要因素。为此以PSP地面实验测量系统为主要平台,进行了国产PSP的静态校准和光降解实验,基于自主编制的PSP静态校准图像后处理程序研究了PSP压力、温度灵敏度之外所展现出的重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一定压力范围内,PSP的Stern-Volmer响应曲线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非线性,在校准中应采取高阶Stern-Volmer关系式进行拟合;在均匀压力和温度下,不同样片区域的校准结果呈现出空间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会影响PSP的校准精度;PSP存在光降解效应,其降解曲线在一定时间内近似为线性。同时,本文还简要分析了其产生机理以及对PSP测量精度的影响,初步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指标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热线风速仪主要用于湍流流场测量。热线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是由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的热线校准参数的变化。Brunn提出的传统温度效应修正方法在环境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会带来明显的误差。本文经过理论推导,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隐式温度修正的二维热线风速仪校准方法,并开展了热线校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变化在4℃范围内时,本文提出的方法与Brunn方法的测量精度相当;当环境温度变化超过4℃时,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测量精度远高于Brunn方法。  相似文献   

4.
加速度计高频振动校准中的相关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速度计在高频振动校准中会出现中低频校准中不存在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加速度计的连接、台面弯曲的影响、加速度计的相对运动等做了分析,并通过实验给出了台面均匀性修正参数。  相似文献   

5.
从描述测量系统的微分方程出发,用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辨识系统的离散传递函数,弥补在加速度计灵敏度校准中不能给出加速度计动态特性的缺陷,再应用系统的离散传递函数将加速度计输出信号恢复为一定的动态特性范围内“真实”的现场冲击加速度-时间历程。  相似文献   

6.
作为振动传递标准使用的SHQ-16型标准加速度计。由六二五所于一九七六年研制成功后,经使用考验,证明性能稳定、可靠。为推广使用统一航空振动测量标准,在北京召开了"SHQ-16型标准加速度计鉴定会”。会议有国家和部分省市计量部门,以及七机部、三机部部分厂、所共23个单位27名代表参加。代表一致认为:SHQ-16型标准加速度计性能稳定,结构可靠,设计考虑细致,工艺要求严格,并有一套完整的工装、测试设备保证产品质量,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水平。其技术性能指标为: 1.电荷灵敏度≥1.2×10~(-12)库仑/g 2.频率响应20~3000周/每秒±1%  相似文献   

7.
红外测温中环境辐射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物体进行辐射测温时,若被测物体温度接近环境温度,则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为了提高测量精度,依据普朗克定律通过数值计算得出红外测温中环境温度影响比率在不同物体温度、环境温度和辐射波长的值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若使环境辐射的影响可忽略则被测物体所满足的最低温度.最后讨论了环境辐射对比色测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线加速度计校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包括校准理论、校准方法和相应的校准装置。通过综合研究单一环境参数的加速度计校准技术,阐述了多环境参数的复合环境校准是加速度计校准的主流发展方向,并对国内外加速度计校准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前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PTB)首次测量出环境温度对锶原子的影响,测量不确定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所有物质包括锶原子,都会对环境温度变化产生强烈反应,原子会发生能量跃迁从而导致时钟不准确。为了使测量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航空产品在使用、贮存、运输过程中所处的复杂环境温度条件,是制订产品的战术技术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的重要依据。本文实测了某机在极低温条件下停放,不工作时的飞机蒙皮、设备舱、周围大气温度的日变化情况,并就其相互关系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大g值条件下加速度计温度系数校准装置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半导体制冷技术结合精密离心机实现了大g值条件下加速度计温度系数测试,并通过不同种类的加速度计进行了试验验证,解决了加速度计在大g值条件下的温度系数测试、校准,对提高加速度计的使用精度,乃至提高惯导系统的精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飞机对轻质、经济、安全和长寿命的追求,对飞机制造、安装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飞机部件外形装配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飞机的最终质量.传统的飞机部件装配主要依靠工装和工艺补偿来保证零部件之间的协调,依靠模线模板、光学仪器等装备检测外形准确度[1].这些方法精度差、效率低,已不能适应现代飞机发展的需求.国外先进飞机制造公司已经开始大规模将数字化测量系统引入飞机装配中,利用数字化测量系统高精度的测量、控制和分析系统,提升飞机装配精度[2].但现代飞机部件装配现场环境复杂多变,对测量设备的现场适应性、便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维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作为一种高精度、非接触式测量的数字化测量手段,以其测量现场工作量小,快速、高效和不易受温度变化、振动等外界因素的干扰的优点而被航空航天企业接受.  相似文献   

13.
朱海龙  唐凯郭华 《飞行试验》2004,20(1):15-18,29
就机载设备可靠性振动测量技术的特点与振动环境测量技术对比进行了说明,并针对某飞机可靠性测量具体特点分别就飞行试验安排及数据处理方面的技术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无线电罗盘(ADF)的罗差无法消除,该罗差会对飞机ADF的导航精度产生影响,以及ADF校准是在白天特定时间段内飞机机头朝向繁忙的跑道延长线进行校准的问题,研究了基于GPS-RTK与惯性导航技术联合校准无线电罗盘的技术,通过GPS-RTK测量飞机和无方向性信标台NDB位置,计算以飞机无线电罗盘天线为原点,真北方向到飞机无线电罗盘天线与NDB台连续的夹角α,此角度为飞机机头指向NDB台时飞机航向真北值,此时ADF指针调0°,从而按照常规方法即可完成ADF校准工作,达到了非跑道ADF校准的目的。该技术与跑道校准方式进行了试验对比,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在非跑道延长线完成ADF校准工作,对ADF进行罗差补偿,使ADF导航精度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5.
石英挠性加速度计是惯导产品的核心器件之一,主要敏感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为系统提供位置信息.加速度计具有力学敏感特性,其测量精度易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针对加速度计在不同地域测试时标度因数发生较大变化的问题,分离了加速度计异地测试过程中的时漂、温变、形变等多个环境因子后,提出了造成加速度计异地标度因数改变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气压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的基本原理,结合加速度计检测质量摆的具体受力情况,对气压变化造成加速度计标度因数改变的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标度因数随气压变化的相对变化理论计算公式,经过验证试验,实测情况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可以为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的优化改进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 0 3月 7日 ,“高精度加速度计校准技术研究”课题验收及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原三 O四所 )召开。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院、三院等单位著名专家组成的课题鉴定委员会认为该课题的技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动态半径测量及转速控制精度等主要技术指标属国际领先 ;“高精度加速度计校准技术研究”课题是对高精度加速度计进行测量和建模的关键技术 ,它的研制成功 ,将对提高航空、航天领域使用的导航系统的精度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静电驱动是实现微米光栅加速度计小型化和闭环力反馈控制的关键, 其引 入的静电刚度对加速度计灵敏度有着重要影响。对基于静电刚度的微米光栅加速度计灵 敏度特性进行分析。首先, 建立了基于静电刚度的微米光栅加速度计灵敏度模型。其 次,通过MATLBA 仿真,得到静电驱动电压与传感器灵敏度的理论关系。最后,对理论 分析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静电刚度可以改善系统刚度,静电电压从1.25V 到 2.05V 等间隔变化时, 加速度计的灵敏度由871mV/g 变化为1148mV/g, 分别相对于未加 电时的灵敏度783mV/g 提高了0.46dB 到1.66dB,提高了微米光栅加速度计的灵敏度。本 文研究内容对集成式闭环微米光栅加速度计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现代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燃油流量高精度、快速度的测量要求,针对涡轮流量计不能长期保持校准曲线的缺陷,提出了原位校准技术。重点介绍了原位校准系统的技术要求、主要功能、工作原理、校准装置、工作模式,以及不确定度评估,并进行了对比检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主要技术指标满足发动机试验需要,测量不确定度满足要求,主要设备具有高的工作可靠性、可控性和稳定性,可实现原位校准和冗余测量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智能高性能航空发动机高温、高振动、高冲击的苛刻工作要求,采用MEMS(Micro-elect ro-mechanical-syst em,微机电系统)薄膜技术制作了发动机涡轮叶片原位集成高温温度传感器,并进行了高温下的温度试验和振动冲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热电阻传感器温度的线性良好,可以实现在高温环境下的温度控制;叶片原位温度传感器及其连线系统可以在规定的苛刻的振动与冲击试验指标下安全、可靠地工作,振动与冲击之后连接特性没有变化。将该原位集成传感器应用在涡轮叶片表面,不仅可以原位测量800℃的环境温度,而且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可以承受40g的振动和100g的冲力。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浴式黑体辐射源,并详细说明了校准方法。校准过程包括恒温槽内工作区域划定、介质温度测量、黑体腔有效发射率评估、辐射温度有效发射率修正等步骤。最终给出了浴式黑体辐射源的校准结果,并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