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判断多状态的仿真结果正确与否,建立了变异系数相等情况下的确定性仿真结果检验方法.同时,在变异系数相等或方差相等的情况下,分别建立了一种确定性仿真结果状态分析方法,可对仿真结果的各个状态逐一进行分析,以确定哪些状态已被正确仿真,哪些状态尚未被正确模拟,从而指导仿真软件的编制.  相似文献   

2.
双因子仿真结果水平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双因子的情况,提出了一种仿真结果水平分析方法,旨在对各因子的不同水平以及各因子水平组合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当仿真结果不正确时,并非所有因子的所有水平以及它们之间所有的交互作用全都仿真错误.该方法可以确定哪些因子的哪几个水平未被正确仿真,或哪几对因子水平组合的交互作用未被正确模拟.在工程应用中,只需按照文中给出的流程图进行判断,即可为仿真软件系统的编制和修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因子异方差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提出一种多因子异方差分析方法,在变异系数相同的条件下,详细讨论了单因子、双因子以及多因子异方差分析。该方法可以对多个正态母体是否具有某种不同的均值进行检验和估计。并且通过少量试验,对仿真和数字化设计结果进行检验,分析各个因素(因子)对仿真和数字化设计结果的影响,以确定哪些因素已被正确仿真,而哪些因素尚未被正确模拟,从而指导仿真软件的编制。此外,该方法还可以根据试验数据对仿真和数字化设计结果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4.
确定性仿真结果检验和因子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确定性仿真结果(不考虑随机因素影响的仿真结果)检验方法, 能够对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之间的误差进行分析, 确定该误差是由于仿真不正确引起的系统误差, 还是由于试验结果的分散性引起的偶然误差, 进而判断仿真结果正确与否.同时建立一种确定性仿真结果多因子分析方法, 能够对仿真结果的各个影响因素(因子)进行分析, 确定哪些因素已被正确仿真, 哪些因素尚未被正确模拟, 从而指导仿真软件的编制.   相似文献   

5.
仿真结果距离检验方法和TIC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惠民  陈建伟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12):2784-2788
针对仿真结果动态一致性的检验,将距离检验方法和TIC(Theil's inequality coefficient)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距离检验方法可以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给出一致性检验的拒绝域,在时域内实现了定量检验.TIC方法的检验指标是TIC系数,经过研究发现,TIC系数的计算结果可以通过坐标原点的选取而进行人为调整,大大增加了误判的可能性,所以TIC方法既不能定量检验,也不能有效的定性检验.对比研究表明:距离检验方法不受量纲、坐标原点选取等因素影响,其检验结果具有更高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的三维数字化仿真方法的飞速发展,使得在安装ILS系统前,先对安装环境进行分析,优化仿真论证变成了现实.因此仿真模型的建立的现实有效性决定了仿真的准确度,然而,如果是ILS系统下滑信标,则要求比较严格,需要数学仿真结果和飞行检验结果相互论证才能确定仿真准确度,而且在分析论证已知地点的ILS安装同时还可以等效的获取飞行校验误差.数字仿真分析和飞行校验原则上应该遵守相同的约定规范.可是一些数字分析方法可以转译成飞行校验程序,另一些则不能.因为数字分析不仅可以借助任意辅助手段研究而且可以计算一些非常精细的和高需求的导航参数如DDM=0的航道.按照附件10 的规定,利用数字仿真分析和飞行校验的相互论证可以精确的计算出下滑角和复飞点高度.重点讨论在复杂环境下下滑信标的分析优化论证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机载蒸发循环制冷系统的仿真模型.分别在3种典型工况下对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在相同工况下在蒸发循环制冷系统试验平台上进行了地面试验,得出了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参数和影响程度,以及不同工作状态下各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仿真与试验结果,证明仿真结果基本正确,采用蒸发循环制冷系统的仿真方法可行.仿真结果可为机载蒸发循环制冷系统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三、正交表的方差分析正交表方差分析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步: 1.列出计算表,计算各列各水平对应的数据和,即Ⅰ、Ⅱ、Ⅲ等。 2.利用上述计算结果,求出因素与误差的变动及自由度,进行显著性检验,并把结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Turbo码研究的无人机信道分析与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人机通信信道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一种无人机信道模型.通过分析无人机通信信道的组成,将信道按照无人机的飞行状态划分为3种主要状态,最后通过实验给出了无人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误码率性能和的仿真结果,并将此结果与计算机模拟该无人机信道下的仿真结果相比较,得出在进行无人机信道编码的仿真研究中应用该信道模型的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种轴向喷注端面燃烧固液火箭发动机开展了研究,分析了该类发动机的燃烧机理,建立了考虑气-固边界耦合及燃料热解的发动机燃烧流动仿真模型,对发动机内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认为:发动机内存在端面燃烧和侧面燃烧两种燃烧状态,燃烧状态主要受氧化剂流速的影响.当氧化剂流速跨越转变速度后,燃烧状态发生改变.发动机流场数值仿真结果同样表明:不同氧化剂流速下发动机内存在上述两种燃烧状态,仿真得到的转变速度区间与文献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史忠科  王培德 《航空学报》1989,10(10):501-508
 本文根据最小方差估计和分离算法原理,提出一种新的非线性状态估计和偏差辨识的分离算法。并用此算法确定飞行状态和测试仪器的误差,同时U-D分解保证计算效率和数值稳定性。为了得到数据相容性检验的准确结果,本文采用直接离散化的飞机运动模型,以减小模型误差。通过仿真并在我国两种歼击机上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所给的算法对不同的初值和噪声统计特性都能得到飞行数据相容性检验的一致结果,并能用于低采样率下的数据相容性检验。  相似文献   

12.
根据航空发动机支承锥壁结构受力特点,对风扇叶片飞失冲击载荷作用下的锥壁失效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仿真方法,对冲击载荷作用下的锥壁结构动态失效过程进行了瞬态分析.开展了对锥壁的落锤冲击试验,并与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载荷作用下锥壁减薄处破坏为剪切失效破坏.采用的显式动力学有限元...  相似文献   

13.
仿真飞行轨迹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全面真实的飞行轨迹数据很难获取,而捷联惯导系统性能测试又必须要有飞行轨迹数据和惯性器件的输出作为基础,为此,介绍了一种仿真飞行轨迹的设计方法,将飞机飞行过程分解为若干基本运动状态,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可根据实际需要组合各种基本运动状态构成一条完整的飞行轨迹.据此设计了一条仿真飞行轨迹并对该轨迹进行了应用仿真.结果表明,此法不仅能够较好地模拟飞机的实际飞行状态,更能有效地测试捷联惯导算法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应用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水陆两栖飞机地面和水面起降特性需要满足适航规章的要求,有必要在飞机方案的优化设计过程中建立准确的计算分析方法来开展评估,以保证飞机方案的适航符合性、降低设计更改风险。基于滑行艇水面滑行水动力分析方法、地面起落架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及 Matlab / Simulink 仿真环境,分别建立某船身式水陆两栖飞机水面、地面起降的飞行仿真模型,数学模型中包含飞机本体飞行力学模型、水动力模型或起落架模型,通过对算例飞机水面和地面起飞过程开展飞行仿真,得到飞机各运动状态变量、起落架参数、水动力等的时间历程,并与飞行试验、水池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船身式水陆两栖飞机地面、水面飞行仿真方法达到了型号设计的精度要求,仿真结果与试验试飞结果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5.
惯性组合三位置现场测试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陀螺漂移和加速度计零偏,提出了一种三位置现场测试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转台,对夹具和测试基准无特殊要求,惯性组件无须精确取向。仿真结果表明,惯性器件测试误差主要由安装失准角和标度因数误差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截尾数据整体估计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提出一种截尾数据整体估计方法。该方法能够将仿真(或数字化设计)结果与截尾试验数据或不完全数据有机结合,实现多个状态下(多个母体)截尾试验数据或不完全数据的整体推断,从而建立各状态下正态分布、极值分布和Weibull分布等位置-尺度分布族的参数估计量,给出母体百分位值的置信限和置信区间估计。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信息量大,精度高的特点,能够进行极小子样可靠性评定。文中还给出一种利用截尾试验数据或不完全数据对仿真结果进行检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欢  孙牧桥  杨刚  张建伟 《推进技术》2020,41(12):2860-2867
以涡轴发动机线性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状态变量对不同参数的影响,建立简化的传递函数模型。将传递函数转换成状态空间形式,推导出动态系数法模型的平衡流形展开形式,确定了建模要素。然后进行离散化分析,结合平衡流形原理,获取了分别基于加减速试验和阶跃辨识试验求取动态系数的方法,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出动态系数,并分析了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一致性。最后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动态系数计算及建模方法是正确的,模型稳态误差小于1%,动态误差小于4%,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