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  BH 周敏 《空载雷达》1997,(2):61-65
综合了提取机下地面背景中低速支目标的最优和最优算法,分析了探测特性,指出采用方位扫描单波束天线的处理系统,由于时间加权,可以将探测到目标的最小径向速度降低至几米/秒。  相似文献   

2.
目标管理引入我国后,曾经流行一时。但是,由于对目标管理知之不深,推行之后,只得形式,未得要领。目标管理是否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到底应该怎样进行目标管理?从目标管理的本质开始,到目标管理实践,我们对如何推行目标管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可变结构相互作用的多模型(V-IMM)评估器的设计,它采用从机载传感器中获得的地面动目标指示(GMTI)的报告来跟踪难以确定的地面目标。为了避开GMTI传感器的探测,目标采用“动-停-动”模式,即目标在加速之前的某个时候以非常低的速度运动或停止。在这种情况下,当目标的径向速度(沿传感器的视线方向)降至低于某个最小的可探测速度时,传感器就无法探测到目标。在这种条件下,如果使用的传感器不能识别“动-停-动”运动模式,将破坏目标的运动轨迹。本文所提出的VS-IMM评估器就是处理难以确定“动-停-动”目标的运动,在这里,当目标的速度降至某个门限以下,跟踪模型就包括了“停止-目标”模式。采用停止目标模型后,即使在目标检测不连续时仍能保持跟踪的稳定。文中采用仿真的方法来说明设计参数的选择和跟踪器的具体设计。最后,对使用停止目标模式的VS-IMM评估器和传统的:IMM评估器进行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4.
5.
空间目标特性的研究是开展空间目标探测的重要基础。研究了目标姿态对空间目标辐射特性的影响,建立了相关的物理模型。在工程应用方面,对这种影响作为目标探测依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套针对目标灰度变化的探测算法,为物理仿真系统的建立和探测载荷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W.  Rob W.  John 《空载雷达》2001,(2):27-34
由于聚焦运动目标本身的困难给运动目标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和自动目标识别(ATR)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运动目标的自动目标识别(ATR)最近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距离高分辨率(HRR)雷达模式通过多普勒波滤和杂波抑制形式显著地提高了目标与(杂波加噪声)(T/(C+N))比的聚焦HRR轮廓像,提供了一条运动目标识别的途径。HRR和ATR的目的是实现并评估推广的工作条件下表现出稳健性的算法。采用了运动与静止目标捕获和识别(MSTAR)数据库的子集对基于模板的一维ATR研究了设计和性能。由于不能得到具有充分的统计意义的地面运动目标数据库,在仅采用距离维图像识别目标时,采用这种方法作为评估地面目标的可区辨性的间隔性中间步骤。本文概括数据、算法、性能结果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70年代分形几何的概念提出以来,分形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分形几何方法的引入使一些蓬勃发展的新学科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分形几何和目标检测与识别领域的结合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在简要介绍分形理论的基础上,主要从一维序列分形分析和分形图像处理两个方面对分形理论在复杂自然背景下的目标检测与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对合成孔径雷达 (SAR)图像目标识别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发展现状作了简单介绍 ,然后分析了SAR图像目标识别问题的复杂性 ,讨论了SAR目标识别系统的一般方案与方法 ,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和人机协作的识别框架 ,进而展望了SAR图像目标识别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小波变换的运动点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杰  彭嘉雄 《宇航学报》1996,17(3):20-24
在运动点目标的检测问题中,当目标轨迹产生随机偏移时已有检测算法的效果很不理想。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定义了一种新的小波变换——方向小波变换,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向小波变换的多尺度点目标检测方法,能够稳定、有效地检测出各种作近似匀速直线运动的点目标轨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密集目标环境下航迹起始性能的分析情况。文献「6」已对跟踪性能的分析给出了非常简便的能用跟踪参数预测平均航迹纯度的表达式。,然而,所得结果主要是对已建立起航迹的航迹连续阶段则言的。本文则是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之上扩展到了航迹起台阶段。  相似文献   

11.
12.
AN/APY—6是由NorthropGrumman公司在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0NR)的资助下研制而成的X波段雷达。研制目的是进行所有速度的目标探测、定位、跟踪、成像和处理。1999年7月,该雷达被安装在美国海军的NP—3飞机上,目前仍在此飞机上继续做测试和验证。。本文以从NP—3飞机参与的项目中获得的SAR、GMTI和跟踪图像的形式给出了AN/APY—6雷达的测试结果。这些结果包含从DARPA的负担得起的动目标与静止目标处理(AMSTE)GMTI精确定位项目和大量的美国海军舰队的战场训练(FBE)以及NAT0的C1eanHunter2000训练等项目中所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战略导弹与战略防御之间的矛盾与斗争阐述了战略目标突防的重要性,如何针对战略目标的飞行特点,采取有目的的、针对性又强的突防措施;弹头突防技术与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是战略攻防斗争的内涵与外延,因此对真假目标的目标特征及其识别技术进行必要的探讨是研制突防技术并使之发展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目标管理的特点,简介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并对其方针目标如何实施与管理作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5.
Tran.  GV 《空载雷达》1996,(3):9-17
为了消除杂波,采用了距离和多普勒都模糊的中脉冲重复频率波形及距离模糊而多普勒不模糊的高脉冲重复频率波形,以前的文章已表明对单目标采用群集算法可获得优良的分辨效果。本文要研究的是多目标的分辨问题。为解决这个难题,提出了引用群集算法的最大似然技术。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中PRF波形并运用ML分辨技术可同时分辨具有相同速度而不同距离的4个目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相参宽带雷达可资应用性的提高,雷达目标识别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宽带相参雷达的大带宽可提供高的距离分辨力,这意味着目标鉴别是可以做到的,而其相参性则使横向距离高分辨力和雷达成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机载远距NCTR技术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地位和需求进行了分析描述。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机栽远距NCTR的技术发展现状、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机载远距NCTR技术是现代战争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关键技术,特别是在今后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情况下显得更为重要。该技术将作为机载火控雷达的一个重要功能,为机载武器系统提供正确攻击目标的参数,也为战场态势分析和战略决策提供依据。NCTR关键技术的突破,在提高各国空军武器装备的性能、制空能力和生存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空间目标可见光相机探测能力理论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目标可见光相机的探测能力主要与相机自身收集目标信号的能力、相机本身的背景噪声以及探测器组件的噪声水平有关。衡量空间目标可见光相机探测能力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信噪比。在国内外相关资料比较缺乏的情况下,文章通过原理研究和理论推导,得到了空间目标可见光相机探测能力理论计算公式,并用实例进行了例证,表明该方法正确可取,为空间目标可见光相机设计时对探测能力的分析和预估提供了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引信近场雷达散射截面(RCS)计算的特殊性及难点,同时介绍了计算引信目标RCS的多种高频理论预估方法,着重比较了物理光学面元法与几何光学法,并讨论了其他一些理论方法的特点。通过某型导弹的应用实例,指出了引信目标模型在雷达引信目标系统仿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天基目标信息数据自主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目前星载文件系统无法有效支持作战任务对目标信息的灵活访问和目标信息动态随机更新的问题,从空、天、地三个维度对目标的特性进行分析,依据目标特性和存储芯片特性,提出基于MANAFS的目标信息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建立多级目录结构,实现目标的快速索引和精细颗粒度的更新或重构,采用CCSDS航天器星载接口业务的基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