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固体火箭自动化设计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固体火箭自动化设计基本思想,介绍了AutoCAD二次开发系统,通过对探空火箭外形及某些典型固体火箭发动机药型参数化设计,阐述了实现固体火箭参数化设计的基本过程,为实现固体火箭外形和装药自动化、一体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现有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装置,以带翼的三级固化运载火箭分析模型为依据,探讨机载火箭发射小型低轨卫星的可行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3.
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始终是推进航天技术和探索未知空间的重要支柱,固体火箭发动机以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点,常被选作推进系统,针对航天工程中火箭运载、在轨维修和精确制导等技术的需求,重点梳理了多年来美国、俄国、日本、欧洲和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进展与成果。以火箭运载和精确制导为临界点,将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大小型区分,基于整体式和分段式的特点,列表对比了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长度、直径、推力等重要技术参数。沿着时间的发展主线,概述了小型单/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参数、飞行测试结果等。通过对比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国内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展的技术差距,提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固体火箭技术》期刊(Journal of Solid Rocket Technology)创刊于197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和中国宇航学会固体推进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七所承办,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固体火箭技术》作为国内外唯一以"固体火箭"为主题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固体火箭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质量评判的特点,以带有两种典型伤情缺陷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为例,对主观Bayes非精确推理方法在固体火箭发动机质量评判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非精确推理框图,并简要介绍了研究推理规划中的充分性度量LS、必要性度量LN和前提的可信度C(E,S),以及计算多种伤情缺陷作用下发动机禁用的后验概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正固体火箭技术JOURNAL OF SOLID ROCKET TECHNOLOGYISSN 1006-2793CN 61-1176/V CODEN GHJIFL《固体火箭技术》期刊(Journal of Solid Rocket Technology)创刊于1978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和中国宇航学会固体推进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七所承办,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固体火箭技术》作为国内外唯一以"固体火箭"为主题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固体火箭推  相似文献   

7.
《固体火箭技术》2005,28(4):252-252
《固体火箭技术》自创刊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在各级领导、广大作者及读者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术质量不断提高,稿源丰富,发展迅速,取得了优良成绩。为使《固体火箭技术》适应我国宇航领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更进一步促进固体火箭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活跃学术交流氛围,同时为了扩大《固体火箭技术》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当代固体火箭技术水平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八十年代国外有关固体火箭新成就和新技术的文献资料报道,分析了国外固体火箭技术的发展前景,文中以当前技术水平为起点,新技术动态作导向,分析和预测未来固体火箭技术的发展景象,评述国外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固体火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特点,研制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CAD软件,该软件系统包括了燃气发生器设计、助推补燃室设计、进气道设计、发动机性能计算和飞行弹道的计算。使用该系统可进行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总体方案论证,预估发动机的主要结构尺寸和发动机的整体性能。本文以一假想的空-空弹用固冲发动机方案设计为例,介绍固冲发动机设计步骤和软件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把故障树模型的层次诊断方法引入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使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故障诊断快速、直观、形象。本文引用国内外三种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典型故障为例,阐述了层次诊断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并得出了明确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1.
The Long March 11 launch vehicle(LM-11) is the only solid launch vehicle within China's new-generation launch vehicle series, enabling a full spectrum of Chinese launch vehicles. Compared with other China's LM series launch vehicles, it has the shortest launch preparation tim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ropriate launch capability, quick response, easy-to-use, flexible operation, universal interface and strong task adaptability, LM-11 can better meet the launch requirements for various small networking satellite, replacement and for emergency use. After four successful launches, LM-11 has become the main Chinese launch vehicle orien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small satellite commercial launch market.  相似文献   

12.
地面系统用于支持和保障火箭的发射与试验,对火箭的使用性能、发射能力、发射场配置及工作流程等有重要的影响。调研了国外运载火箭地面系统发展现状,总结了国外运载火箭地面系统发展趋势。从快速发射、简易发射、安全发射、自动发射和通用发射等方面提出了地面系统发展思路和主要关键技术,为我国后续运载火箭地面系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launch vehicle scheme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cryogenic and quick-launch launch vehicle(LM-6). The main technical innovations of LM-6 launch vehicle include the capability of twenty satellites launched by one vehicle, high-pressure staged combustion cycle engine and oxygen tank self-pressurization, sandwich bulkhead tank with 200 K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7-day quick-launch using the "three horizontals" test and launch mode with integral transportation and erecti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quick-launch launch vehicle is predicted based upon the need for vehicle mission coverage improvement, better response speed, and stronger market competiveness.  相似文献   

14.
运载火箭捷联惯组全自主对准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前通常通过光学瞄准确定初始方位角,采用捷联惯组自对准解算获取水平姿态角。以可实现简易、快速发射的新型火箭为背景,在发射场阵风等干扰引起箭体低频微幅晃动的环境下,研究了捷联惯组自主对准技术。分析了运载火箭全自主对准的特点,利用以惯性系为参考基准的解析对准法和卡尔曼滤波精对准方法,对高精度全自主对准技术和其在运载火箭上的应用展开了详细论述。开展了全自主对准试验验证,结合新一代运载火箭首飞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捷联惯组全自主对准技术可替代复杂的光学瞄准系统,实现运载火箭发射前初始姿态的确定。  相似文献   

15.
重复使用运载技术是降低单次发射成本、提高发射密度和减少残骸危害的有效手段,随着以Falcon 9系列为代表的垂直起降运载器的成功回收与重复使用,其在商业航天发射市场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掀起了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究新热潮。首先梳理了垂直起降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发展现状,然后结合垂直起降运载的任务特征分析了其关键技术,最后总结了垂直起降运载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基于模块化研制的运载火箭其飞行剖面载荷与承载能力不匹配而导致发射概率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弹道风修、发动机节流、主动减载、横向动载荷精细化四项减载技术的飞行载荷联合优化控制技术。以箭体承载能力为约束,提高发射概率为目标,多种载荷控制技术联合为手段对运载火箭进行逆向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模块化研制火箭的发射概率。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为例,该技术成功将发射概率由研制初期的33%提高到83%。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一代中型高轨运载火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一代火箭CZ-5、CZ-6和CZ-7陆续首飞成功,拉开了我国运载火箭更新换代的序幕。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CZ-7于2016年6月和2017年4月圆满完成了两次飞行任务,为中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CZ-7火箭基础上,增加CZ-3A氢氧三子级,在海南文昌发射GTO轨道卫星,运载能力不低于7.0t,可快速形成更新换代能力,填补我国GTO轨道该吨位的运载能力的空白。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运载火箭的竞争力,对标国际先进水平,针对新一代中型高轨运载火箭开展构型优化研究,以提高火箭性能,降低火箭成本,提升火箭的使用维护性能,满足后续GTO发射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18.
运载火箭性能计算一体化优化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载火箭性能计算一体化优化设计系统在运载火箭方案论证设计阶段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在面向对象方法学的指导下,建立了运载火箭性能计算一体化优化设计软件系统的对象模型、动态模型以及功能模型,划分了系统的组成模块,利用Visual studio 6.O和Office2000开发实现了该软件系统。对象技术的应用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该软件系统可以完成不同型号运载火箭和不同优化设计性能要求的仿真优化计算,软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9.
载人运载火箭全箭模态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吴素春  贾文成  邱吉宝 《宇航学报》2005,26(5):531-534,570
介绍载人运载火箭全箭模态试验技术,给出了火箭全部可靠性模态数据,及飞船内关键设备的振动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认为:船箭耦合远比星箭耦合复杂;代替低空逃逸发动机的配重对火箭的频率特性影响不大;试验取得的全部模态数据可靠,为稳定系统设计、船箭耦合动态分析及火箭飞行过程中宇航员的振动环境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执行器故障下的运载火箭非奇异终端滑模容错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艳如  王青  胡昌华  周志杰  梁小辉 《宇航学报》2020,41(12):1553-1560
针对存在未知外部干扰和执行器卡死故障的运载火箭,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面的姿态跟踪控制算法。首先,建立了考虑干扰和执行器卡死故障的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系统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模型;然后定义了运载火箭姿态跟踪系统模型,针对定义的模型,设计了一种非奇异终端滑模面,使得系统在执行器故障情况下仍能较为精确地跟踪参考信号。基于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了运载火箭姿态跟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有限时间收敛特性。数值仿真检验了本文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运载火箭姿态跟踪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