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总结了上海虹桥机场趋势预报的气象要素预报方法,并通过天气实例进行分析验证。研究表明,趋势预报是预报机场未来2h风、能见度、天气现象、云四大气象要素的重要变化情况,时空尺度小,局地特征明显;虹桥机场趋势预报中,风的重要变化主要由强雷暴来临、强冷空气南下、春夏季午后局地风突变引起,能见度主要有早晨能见度短时降低、上游平流雾及锋面雾、强降水等3种情形,天气现象主要由雷暴和强降水引起,云主要是降水性低云、平流低云、与雾有关的低云。每种要素的趋势预报侧重点各不相同,数值预报在机场趋势预报领域表现仍不理想,必须充分发挥预报员作用,运用中尺度分析、统计分析和预报经验等方法解决临近预报"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2.
雷暴是危及飞行安全最危险的天气之一,也是目前航空预报的难点所在。因此,提高准确预报雷暴的能力,更好地为飞行服务,对机场气象人员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1991~1995年5年间每日08~20点(因无夜间资料)绵阳机场的雷暴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绵阳机场雷暴天气的一些特征,并从天气学的角度对不同雷暴过程作了初步分析,得到了一些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3.
雷暴是威胁飞行安全的重要天气现象之一。广汉机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多雷暴天气。本文对2008年广汉机场雷暴天气进行了统计,并与《民航广汉机场航空气候志》(1986-1995)进行比照分析,发现2008年广汉机场雷暴在符合历年一般规律的同时有偏多、偏早等一些特点。归纳总结了2008年雷暴的特征和天气形势概况以及雷暴云团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上的特点,并对预报思路进行了总结,以期对以后雷暴预报有更进一步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雷暴天气气象要素及风切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跑道自动观测系统(简称AWOS)的实时观测资料, 分析、总结了不同天气形势下典型雷暴天气时跑道附近气象要素演变及风切交特征,希望能对雷暴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和保障服务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针对2006年5月18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出现的强雷暴天气,利用常规天气资料、机场跑道自动观测系统(以下简称AWOS)采集的实时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大气层结演变等资料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雷暴天气的预报和服务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对2001年7月2日出现的雷暴大风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McCann定义的WINDEX大风指数并对之进行了检验。发现WINDEX大风指数对提高济南雷暴大风的强度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另外,通过与天气形势和其它的不稳定指数的综合,初步建立了一个济南雷暴大风的简易程序,用于预报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地面大气电场仪一般采用电场阈值法进行雷电预警,实际业务应用中容易出现空报和漏报,而结合差分电场可以有效提高预报准确率。本文利用大气电场仪分析民航气象保障工作中关注的初雷、强雷暴、干雷暴、阵雨等4种强对流天气下大气电场和差分电场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强对流天气背景下的大气电场和差分电场有着显著差异,利用其特征能够在机场预报中提高强对流天气类型判别和预警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8.
利用气压场、风场、雷达资料,对洛阳机场出现突发性风切变做一浅析,以便当洛阳机场周边有雷暴时,对洛阳机场突发性大风切变天气的预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MICAPS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以及气象报文资料对2016年5月12日绵阳机场一次雷暴空报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天气过程从地面到高层系统叠加较好,但是大气中水汽、能量及动力条件配合不好,导致12日雷暴天气过程出现了空报。(2)此次天气过程中大风产生的原因为冷平流较强,机场上空整层为下沉运动,动量下传,地面具有强气压梯度。(3)大风指数对大风预报具有一定指示意义。(4)影响系统移动速度判断不准是空报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5月16日—19日大连机场的一次冷涡系统引发雷暴和大风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最后,结合葵花(Himawari-8)气象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更好地监控冷涡雷暴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高空冷涡配合地面冷锋是影响此次雷暴的主要天气系统。(2)低层暖湿气流的上升运动配合高空干冷气流的南下为雷暴发生提供有利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K指数、SI指数和TT指数等表明了大气层结不稳定,低层不稳定能量输送为雷暴发生提供热力条件。(3)冷涡系统降水的发生区反应在TBB值相对低值中心。TBB≤-50℃,对雷暴发生有很好指示作用;冷涡雷暴发生在水汽图上高层急流左侧暗区和亮区的过渡带。(4)冷涡雷暴雷达回波上表现为线状回波,强雷暴发生在反射率大于50dBz回波区域,强回波区与对流天气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86-1995年十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对广汉机场雷暴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及持续时间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产生雷暴的天气系统及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FNL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8月25日宁波机场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锋是影响此次雷暴的主要天气系统。(2)低空的辐合配合高空辐散为雷暴发生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3)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及低层不稳定能量输送为雷暴发生提供有利热力条件。(4)水汽分布具有下湿上干的垂直结构,水汽和上升运动区配合进一步加强不稳定能量的积聚。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2006年大连机场重要天气做一概述,之后分别分析了2006年大连机场影响飞行的大雾、低云、雷暴、雪或雨夹雪和大风等重要天气的天气背景,归纳了其预报思路和方法,以便今后更好地提高航空气象服务。同时让相关人员了解大连机场的天气特征,以便能够有效地趋利弊害,将因天气原因造成的飞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4.
积雨云产生的雷暴作为航空安全最重要的天气之一,对它及时的从航空气象资料中获取,识别和分析,对保障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雷暴天气产生的机理讨论雷暴在卫星云图上的识别与分析,阐述雷暴天气对航班飞行过程中的影响及处置办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揭阳潮汕机场2012-2014年夏季(6-8月)的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揭阳潮汕机场夏季的雷暴特征。结果表明:揭阳潮汕机场夏季雷暴发生较频繁,按日数统计的气候概率达36.6%;一天中雷暴多数出现在12:00-15:00,与气温的日变化基本同步;最多连续天数在1-3 d内;持续时数较短,一般在2.0 h内;雷暴一般形成在南、西南、西和西北部,消失在西、西北和北部,移动方向主要为由南向北。形成夏季雷暴的天气形势主要有副热带高压边缘、热带气旋和热带辐合带3类。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5-2016年上海虹桥机场中有关雷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雷暴发生频次统计特征分析。研究表明,以雷暴日数、初/终雷日、雷暴小时数表征的雷暴发生频次特征有明显的季节、年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上海虹桥机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8.7 d,各月雷暴日数呈明显的单峰型特征,其中雷暴发生日数最多的是7月,具有季节性强、高度集中的特征。虹桥机场初雷日发生在1-4月,终雷日则发生在8-12月间。近52年来,年雷暴日数呈现缓慢震荡向下的趋势。从1960年代-1990年代,雷暴日数减少趋势非常明显。但进入21世纪后,年雷暴日数出现明显的回升。1986-2015年间,雷暴小时数及雷暴日数趋势一致,都是呈现增加的趋势,但雷暴小时数的增长趋势比雷暴日数更显著。最近30年来,6-9月较其他月份,雷暴小时数的增加远大于雷暴日数。雷暴日数和雷暴小时数都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虹桥机场初雷的发生日期在逐渐提前,而发生终雷的日期较明显地推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雷暴形成的几种天气现象分析其危害,总结在飞行训练时如何避免遭受雷暴影响的飞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机场常规观测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MICAPS资料以及雷达反射率资料等,对2016年6月28-29日宁波栎社机场的一次长时间雷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存在阻塞环流,中低纬度西风槽缓慢东移,低层暖湿气流持续输送是导致此次雷雨生成并长时间维持的环流背景。雷暴过程基本可分为系统性雷暴前沿被激发的局地热雷暴和系统性雷暴两个阶段。雷暴期间低层水汽通量值均在12g/(cm·hPa·s)以上;0-6km风切变值为3.7×10~(-3)s~(-1),达到强风切变级别;高空辐散远大于低层辐合,上升运动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全球预报系统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数值预报资料对2012年11月21日西南地区高原机场一次地面阵性大风天气过程进行预报和分析。对比预报和实况,结果表明:GFS数值预报产品对云南地区高原机场的阵风发生区域、影响时段和持续时间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对藏区的拉萨和康定机场强阵风发生情况也有一定的预报效果;但对阵风的极大值有着不同程度的误差。  相似文献   

20.
重庆江北机场周围的地形复杂、空域有限,每年的3月至10月份是雷暴天气的频发期。本文以重庆空管分局塔台管制室的实际运行程序为基础,提出了一些在雷暴天气条件下管制指挥建议,在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管制运行风险等方面能起到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