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主要研究舰载飞机在进场下滑着舰过程中的飞行动力学问题。着重讨论了舰载飞机在进场下滑过程中的轨迹保持及其纵向控制,同时给出了此时飞机的飞行自动控制系统和进场功率补偿器系统反馈控制参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舰载飞机起降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舰载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是在海上运动的航母甲板上进行的,这使得舰载机具有一些与一般陆基飞机不同的特殊设计要求,尤其在起降动力学方面有许多特殊问题。本文结合“八五”预研以及同国外的技术交流工作,对舰载飞机起降过程中的飞行动力学问题进行了论述和分析,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舰载机起降动力学研究和舰载机方案的总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舰载飞机着舰下滑时的跃升操纵策略进行研究,建立了飞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和驾驶员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50 ft跃升规范”要求,以F/A-18舰载飞机为例,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采取不同操纵策略下的飞机跃升飞行历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F/A-18舰载飞机在着舰下滑状态下无法达到“50 ft跃升规范”.此外,飞机在不开启动力补偿的情况下,飞行员需同时操纵油门杆和驾驶杆来实现轨迹跃升.  相似文献   

4.
赵波 《飞行力学》1991,(4):83-89
本文叙述了舰载飞机在起降过程中一些特殊的飞行动力学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可供舰载飞机方案设计阶段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外舰载飞机进近标准的研究,从下滑道转移机动、视界、失速速度裕量、飞行控制限制速度、大油门响应、小油门响应、飞行品质7个方面,详细分析了JSSG-2001A中对于舰载飞机进近的要求,为我国规范舰载飞机的进近要求,制定相关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子彦 《飞行力学》1997,15(3):60-66
论述了舰载飞机起飞,着舰的地面飞行模拟试验对舰载飞机设计和飞行员训练的重要性。分析了舰载飞机在起飞,着舰环境条件,起飞方式,着舰方式和着舰导引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及实现舰载飞机起飞,着舰地面飞行模拟试验对飞行模拟器的运动系统,视景系统,座舱设备和软件系统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并分析了用现有地面飞行模拟器来模拟舰载飞机起飞,着舰需要进行的各项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7.
舰载飞机飞行品质规范编制的原则,依据和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庚寿  张俊 《飞行力学》1993,11(4):1-6,75
根据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现行国军标(GJB185-86)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论述了编制舰载飞机飞行品质规范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编制此规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依据,最后阐述了舰载飞机飞行品质规范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拦阻着舰过程通常被认为是舰载飞机事故率最高的阶段,因此,自从有了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拦阻着舰动力学就一直是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拦阻钩、拦阻装置和起落架3个关键部件着手,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舰载飞机着舰拦阻涉及到的关键动力学问题及其研究现状,重点对拦阻钩弹跳动力学及其载荷分析、拦阻索动力学及其载荷分析、下沉速度、非对称拦阻对起落架载荷的影响、拦阻系统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对着舰拦阻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拦阻着舰过程通常被认为是舰载飞机事故率最高的阶段,因此,自从有了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拦阻着舰动力学就一直是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拦阻钩、拦阻装置和起落架3个关键部件着手,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舰载飞机着舰拦阻涉及到的关键动力学问题及其研究现状,重点对拦阻钩弹跳动力学及其载荷分析、拦阻索动力学及其载荷分析、下沉速度、非对称拦阻对起落架载荷的影响、拦阻系统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对着舰拦阻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0月27日至28日在飞行力学第15次大会期间,舰载飞机飞行动力学特性研究课题组召开了第二次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北航、西工大、南航、601所、611所、试飞院等单位,会议由课题组组长金长江主持。  相似文献   

11.
舰载飞机复飞决策与操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舰载飞机着舰时的复飞决策、复飞操纵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建立舰载飞机着舰复飞的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复飞包线的生成方法,重点研究了复飞操纵动作对复飞包线的影响,对不同的操纵方法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建立了复飞时最优的操纵规律及相应的复飞包线,开发了复飞决策及操纵模拟系统,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模拟验证。仿真计算表明,优化操纵升降舵可以极大地缩小复飞危险区域,采用模糊控制器则可实现自动复飞。  相似文献   

12.
动力进场速度是舰载飞机在进场任务中使用的带动力下滑速度。通过对国外舰载飞机在进场任务中的操纵需求分析,解析和动力进场速度相关的准则,在此基础上针对与准则相关的飞机特性给出相应的飞行试验方法,初步建立舰载飞机动力进场速度试飞方法,可作为舰载飞机动力进场速度试飞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舰载飞机起降阶段通常被认为是事故率最高的阶段,其特殊的起降环境导致舰载机起飞和拦阻着舰的过程相较于陆基飞机更加复杂,所涉及的动力学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从舰载机起落架和拦阻钩等起降装置着手,重点对舰载机起落架动力学试验、拦阻钩动力学试验以及全机落震试验进行了综述,详细地论述了舰载飞机起降过程涉及到的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外舰载飞机在着舰进近下滑中的操纵需求分析,提出舰载飞机着舰进近适配性的评估要求。在评估要求的基础上针对飞机在进近适配性方面相关的特性给出相应的飞行试验方法和分析方法,初步建立舰载飞机着舰进近适配性评估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舰载飞机着舰最佳甲板风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炎娜  董庚寿 《飞行力学》1995,13(2):18-24,32
主要依据美国海军航空兵试验地各种舰载飞机实际飞行试验研究结果,阐述舰载飞机着舰最佳甲板风研究的意义、方法及其大小。经初步分析认为:对于喷气式舰载飞机着舰甲板风为25kn,对于螺旋桨式舰载飞机着舰甲板风 15kn是最佳的。但通过计算喷气式飞机甲板风值在25kn和35kn的结果比较,在甲板风为25kn时,由于接地速率增加近10%,这将会带来一些不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常规舰载飞机的发展方向岸舰飞机一机两型与一机多用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常规舰载飞机的发展方向。而80年代以前,由于舰载飞机与岸基空军用飞机的使用环境、任务特点的不同,大多数主要舰载常规战斗攻击机,如F-14、F/A-18、A-6、“超军旗”等都是以满足舰上起落和使用维护的特殊要求专门研制的。到80年代后,才出现了岸舰一机两型的发展趋势。即空、海军联合研制同一种基本飞行平台,然后在其基础上按各军种不同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不考虑客观随机因素的飞机飞行姿态动力学建模和仿真过程中,仿真结果通常与飞行实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偏差。以飞行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基础,研究了一种具有随机激励的飞行姿态动力学建模方法,并采用随机动力学的研究手段对飞机的飞行动力学问题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显示,随机因素对于飞行姿态具有显著的影响,且考虑不确定因素的仿真模型随机响应能够比确定性响应更精准地模拟飞机在真实环境中的飞行状态,为下一步精准分析飞行姿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不考虑客观随机因素的飞机飞行姿态动力学建模和仿真过程中,仿真结果通常与飞行实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偏差.以飞行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基础,研究了一种具有随机激励的飞行姿态动力学建模方法,并采用随机动力学的研究手段对飞机的飞行动力学问题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显示,随机因素对于飞行姿态具有显著的影响,且考虑不确定因素的仿真模型随...  相似文献   

19.
余勇  杨一栋  代世俊 《飞行力学》2002,20(2):31-34,38
以准确进行舰载飞机复飞决策为目标,开发了基于飞机小扰动动力学模型及简化的终端飞行状态预估方程的两种复飞决策系统,并对两种复飞决策系统进行了性能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复飞决策系统可及时提供指令,有效地引导飞机复飞,保障了着舰导引的安全,此外,还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开发了具有复飞决策功能的自动航母着舰系统的实时可视化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局、国防科工委<7210>办公室飞行力学专业组的领导支持下,我国首次舰载飞机飞行动力学交流会于1993年10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出席这次交流会的有海军、中船总、中航总、机电部、航空院校等共33个单位、63名代表。海装飞机部张会轩副部长、中航总科技局崔德刚副局长、中航总计划局顾仲潮总师、中船总第七研究院龙子平副院长、中航总科技委常委梁赞勋研究员、中航科公司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