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用试验方法研究了纳米粒子对环氧648树脂空间环境性能的影响,主要空间环境模拟试验包括真空挥发、电子辐照、常压冷热循环和热真空试验等。纳米Ti02、SiO2的加入能大幅度降低环氧648树脂的空间出气性能。树脂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35%和20%,电子辐照后性能变化不大,常压、真空热循环后性能有所降低,添加纳米材料的有些性能还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文章用试验方法研究了纳米粒子对环氧 6 48树脂空间环境性能的影响 ,主要空间环境模拟试验包括真空挥发、电子辐照、常压冷热循环和热真空试验等。纳米TiO2 、SiO2 的加入能大幅度降低环氧 6 48树脂的空间出气性能。树脂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 35 %和 2 0 % ,电子辐照后性能变化不大 ,常压、真空热循环后性能有所降低 ,添加纳米材料的有些性能还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水对树脂基复合材计影响方面的最新研完结果。主要总结了水致性能恶化的机理,水对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热物理性能的影响,同时也综合了经热循环或应力循环后的附加影响。  相似文献   

4.
核热火箭发动机是未来实现载人火星探测的首选动力方案,其具备高比冲、大推力和长工作寿命等优点。我国在此方面研究较少,亟需开展核热推进技术理论及方法的研究。核热火箭发动机系统循环分析与设计是关键问题之一,对推进系统总体设计有重要意义。分析了3种可用于核热火箭发动机系统循环的方案特点,基于闭式膨胀循环设计了比冲为910 s ...  相似文献   

5.
采用DSC法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E51环氧树脂与ABO芳香胺固化体系的固化工艺、固化交联反应动力学参数及树脂体系的热性能。通过分析确定了树脂的基本固化工艺,采用Kissinger、Ozawa方法计算出树脂的表观活化能,其平均值为52.94 kJ/mol,结合Crane公式求出反应级数为1.1,固化反应动力学符合n级反应模型;测得玻璃化转变温度Tg=217℃,热失重曲线表明体系的起始分解温度为361℃。  相似文献   

6.
微波固化环氧/酸酐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实验及测试,初步研究了微波固化的条件及微波固化对环氧/酸酐体系浇铸体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固化树脂浇铸体比热固化树脂浇铸体压缩强度高15.8%,固化物拉伸强度比热比树脂高13.2%,弯曲强度比热固化树脂高10.7%,微波固化树脂的耐热温度比热固化物低10℃。  相似文献   

7.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喉部结构热疲劳寿命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预估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喉部结构的热疲劳寿命,采用热-力耦合方法对推力室喉部结构在整个循环加载过程中的变形进行数值模拟。以最危险的温度最高和变形最大处为考察点,在多次循环载荷下,综合运用循环疲劳和准静态疲劳理论,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分析,预估了结构的热疲劳寿命。研究表明:单次循环下,喉部结构寿命预估值最小,偏保守和安全,因而推荐工程设计和工程应用最优先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阿拉伯石油禁运之后,美国工业已经仔细地检查了对节能所抱的态度。燃料价格上涨和削减配给使大家关心起燃料的使用效率。工业热处理生产中由于采取利用废热,陶瓷纤维衬里和改变热处理周期的措施,结果在节能上取得很大的成功。热处理过程中,总的能量分布如下:1)能量用于加热工件,2)烟道气带走的能量,以及3)通过设备散失的能量。其他能量是用于制造热处理用的气氛和用于构成火幕(flame curtains)。任何能提高1)的措施都能提高热效率也就是节省费用。用同流换热器作废热回收系统,将助燃的空气予热使2)降低。陶瓷纤维衬里可用于降低3)。根据冶金的基本原理,把热处理温度降到尽可能的最低限度。本文中列出了废热回收,陶瓷纤维衬里和改变热处理循环所得到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对高速钢热处理的新工艺方法有:低—高温配合回火;深冷处理;淬火中回火;循环热处理等。通过同普通方法的对比,阐述了新方法的原理、工艺参数及效果,提高高速钢的硬度、红硬性,提高使用寿命和韧性等性能。  相似文献   

10.
空间站充气式下载系统 (IDS)是在俄罗斯充气式再入与降落技术 (IRD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概念航天回收技术。详细介绍了IDS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通过与传统降落伞回收方式的比较 ,总结了该技术的特点。讨论了该技术对结构、轨道、气动力、气动热、热防护层等关键子系统的设计需求。归纳了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分析了航天和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大型空间环境模拟试验的特点对林德循环和克劳特循环两种液化方法进行改进,提出节流膨胀和涡轮膨胀两种回收方案。计算出它们的较佳运行参数,分析和比较了两个方案的技术性和经济性,为我国空间环境模拟设备冷氮气回收系统研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空间站充气式下载系统(IDS)是在俄罗斯充气式再入与降落技术(IRD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概念航天回收技术。详细介绍了IDS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通过与传统降落伞回收方式的比较.总结了该技术的特点。讨论了该技术对结构、轨道、气动力、气动热、热防护层等关键子系统的设计需求。归纳了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航天和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试验箱内温度循环条件下温度快速变化时.热量或冷量由流体一循环风向产品表面和内部传递的过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流体与产品表面之间的对流传热、产品表面部件自身温度升高、热(冷)量沿传热途径向内部传热这3个影响温度应力场的主要环节的影响因素,并应用实例进行了定性分析,最后对温度循环试验的过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型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及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不同升温速率下DSC研究了E51环氧树脂与DIA芳香胺固化体系的固化工艺、固化交联反应动力学参数及树脂体系的耐热性,利用FTIR方法计算了体系的固化度。通过分析确定了树脂的固化工艺,采用Kissinger、Ozawa法计算出树脂表观活化能,其均值为87.02kJ/mol,结合Crane公式求出反应级数为0.93。采用扭辫法测得玻璃化转变温度Tg=178℃。热失重曲线表明,体系的起始分解温度为364℃。  相似文献   

15.
针对热密封件的使用特性,引入了新型三维编织结构热密封件。采用单向压缩和循环压缩方法,对三维四向、三维五向编织结构热密封件进行了室温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维编织结构热密封件具有良好的可压缩性,在循环压缩时,表现出良好的压缩回弹性。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类三维编织结构热密封件循环压缩峰值载荷和载荷保持率随编织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减少纱线细度或增大编织角,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压缩性能。此外,三维五向编织结构热密封件的压缩回弹性能高于三维四向编织结构热密封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浸渍/炭化(PIC)工艺制备了糠酮树脂炭块及糠酮树脂基炭/炭复合材料,对其密度分布、力学和热物理性能及微观结构高温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糠酮树脂炭块及其炭/炭复合材料密度分布较为均匀,其压缩强度分别为33.9、99.4 MPa,室温~1 000℃时平均线膨胀系数分别为3.91×10-6、1.69×10-6K-1;当热处理温度达到2 100℃左右时,Lc值开始大幅度增长,标志着无定形碳向石墨晶体结构转变。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炭/炭材料石墨微晶尺寸增长幅度比纯树脂炭的大,树脂炭块的显微结构为一种高孔隙度的炭结构,但在炭/炭复合材料中树脂炭与纤维之间界面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空间环境对热控涂层性能的影响,文章设计了舱外热控涂层搭载试验方案,包括试验件配置、在轨试验和回收方法。试验件在轨试验期间安放在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前舱门外,暴露于空间环境中;在实现对接、建立组合体后,航天员不需太空行走即可实施对搭载试验件的回收及再次安装等操作。该方案若成功应用并回收试验件至地面,我国将首次获得热控涂层空间飞行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PIP工艺对2D高硅氧/甲基硅树脂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浸渍工艺对2D高硅氧织物增强甲基硅树脂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密度及抗氧化性随着浸渍循环次数和热裂解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热裂解温度不高于400℃时,复合材料仍具有较好的假塑性;但当热裂解温度高于400℃时,复合材料表现为典型的脆性断裂。当浸渍过程中热裂解温度为400℃、循环次数为2次时,500℃热处理20 m in的复合材料的室温弯曲强度最高,为49.8 MPa,比未处理的提高了150%。  相似文献   

19.
张军  李伟  方国东  梁军  孟松鹤 《宇航学报》2020,41(6):739-748
针对树脂基防隔热复合材料高温条件下复杂的热/力/化学的多场耦合问题,从高温性能预报模型、高温响应求解方法和高温试验测试三方面进行了论述。详细介绍了研究树脂基防隔热复合材料高温响应相关的热解动力学模型、材料高温热物性及力学性能演化表征方法、材料高温响应模型的求解方法以及表征材料高温响应的多种高温试验测试手段。对上述研究方法的发展进行了评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有助于相关研究人员认识和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热力响应分析方法,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对这类材料的防隔热性能和高温承载性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教材循环利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本文以本校图书馆为例详细阐述教材循环利用是贴合当今、利于后代的行动。通过设计我校教材循环利用调查方案,分析教材循环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材回收管理、有针对性地给出教材循环利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