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地介绍了实用通信卫星的静、动平衡原理,特别是对减少测试误差提高测试精度的分析和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作了较详细的说明。另外还介绍了用正样卫星实际标定立式动平衡机以解决由于卫星本身特性对平衡精度综合影响的误差问题。最后着重介绍了卫星平衡测试误差的综合分析与计算。  相似文献   

2.
论述精密陀螺转子激光智能动平衡系统的控制技术,介绍了硬件结构、软件结构,平衡工艺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卫星大型旋转载荷动平衡控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孝补  朱海江  吕旺  杨立峰 《宇航学报》2012,33(8):1001-1005
卫星携带的转动体的动不平衡对星体产生非期望的干扰力矩,进而影响卫星姿态,为此在卫星高品质运动控制中必须对转动体的动平衡特性进行控制。本文在建立卫星多挠性体姿态动力学模型的同时,分析了动平衡检测在转动体残余干扰力矩分析中的应用,提出了大型旋转载荷动平衡控制方法和流程,最后通过实际工程应用情况,验证了该动平衡控制方法和流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对于当代航空发动机的柔性转子,使用经典的振型平衡法需要3~5个平衡面,但是发动机的结构限制了平衡面的个数。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平衡多级轮盘的主动平衡方法。通过合理安排每一级轮盘上叶片的排列,使得由叶片产生的主动不平衡量代替配重,从而提供了多个平衡面,满足使用振型平衡法平衡多级轮盘的要求。通过仿真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平衡精度,降低发动机的振动。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不规则回转体旋转中心处的约束反力和力矩作为模型动平衡特性的判定依据,借助运动学仿真软件ADAMS,进行了结构动平衡设计的仿真分析。分析了回转体静平衡和动平衡的关系,推导了回转体要实现动平衡所需的条件,给出了回转体静平衡和动平衡的评价标准,讨论了回转体模型质量分布与配平结果之间的相位关系。动平衡设计前后结构动平衡特性的对比显示,动平衡设计后,回转体旋转中心处的扰动力和扰动力矩明显减小,结构动平衡特性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大型转子在线动平衡约一般规定和特点,简述了在线动平衡的方法。并结合实例引出了在校正平面上的等效动不平衡量与支撑转子设备的振动特征之间关系的简化数学模型。就实际应用上提出了恰当选择在线动平衡转速的二次梯度法和解决评价平衡质量的全频谱映射法。  相似文献   

7.
赵钧  齐乃明 《宇航学报》2007,28(4):1012-1015,1033
在不改变动平衡机现有状态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利用周向偏置提高动不平衡的测量精度的方法,并给出了基于立式硬支承动平衡机的理论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在立式双面动平衡机上的实验验证,表明这种基于周向偏置的高精度动平衡测量方法是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张天赫  吴成松  陆姗姗  张文巧  刘瑞  诸成 《上海航天》2023,40(6):152-158, 164
对于安装低转速、大质量旋转载荷的卫星而言,旋转舱体的动不平衡对其在轨的姿态稳定性有重大影响,因此动平衡试验是该类卫星的重要试验之一。提出基于立式动平衡机的三平面动平衡试验配平方法。与传统配平方法相比,该方法从动不平衡的原理出发,能够充分解耦静不平衡量与偶不平衡量,有效减小配平次数、降低配平质量并获得更优的动平衡指标。该方法通过某型号批产卫星的试验实践,卫星在轨运行良好,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微波成像仪扫描运动方式,分析了微波成像仪扫描运动及对卫星姿态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微波成像仪扫描运动稳定性控制中天线静平衡、天线展开到位精度、转动体动平衡和整体动平衡状态的控制方法。给出了微波成像仪扫描平衡状态及在轨验证效果。结果表明:微波成像仪动平衡控制有效,达到了预期的姿态稳定性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刚性涡轮泵转子低速动平衡是装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残余不平衡量的大小是转子振动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涡轮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在某型发动机涡轮泵研制过程中,出现试车分解后不平衡量较装配时增加10~20倍的情况。对该涡轮泵转子建立了装配间隙对动平衡影响程度的理论模型,研究了不同零件的偏心距以及配合间隙对转子残余不平衡量的影响程度。根据影响程度对比,可以确定需要严格控制装配状态和单独动平衡的零件。通过反复拆装动平衡测试试验,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卫星飞轮的静动不平衡原理,对飞轮的静动不平衡进行了建模。根据建立的整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飞轮的静不平衡对整星的扰动较动不平衡大2个量级,是主要的颤振激励源。  相似文献   

12.
作为卫星在轨对地探测的有效载荷,星载辐射计在轨扫描转动时的动平衡特性直接影响卫星在轨探测精度和姿态稳定度。文章介绍星载辐射计动平衡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基于现有地面动平衡技术的局限和型号发展需求提出在轨动平衡技术的初步设想,阐述了在轨动平衡配平技术、测量技术和实时调整反馈控制技术,可为今后类似旋转式星载辐射计的动平衡设计和动平衡控制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旋转式星载辐射计转动体升降、天线收拢展开后整机动平衡状态不稳定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天线展开机构设计改进、转动体升降方式改进及动平衡试验方法优化。经动平衡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旋转式星载辐射计动平衡状态稳定,对卫星干扰力矩小,可以满足卫星的姿态稳定度指标要求,可为类似旋转式星载辐射计结构机构设计、动平衡控制、动平衡试验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补燃发动机涡轮泵的工作特点,本文就平衡活塞的结构、平衡能力和反应灵敏度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平衡活塞能力的计算方法与涡轮泵装配时的调整方法.经过涡轮泵组件单项试验的验证和发动机不同试车工况的整机热试车考验,涡轮泵轴向力平衡系统的调整和计算与试验吻合,完全满足发动机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涡轮泵转子的具体结构特点,解决了高速运行试验过程中的支承、驱动、轴承润滑冷却、振动测量、转子高速动平衡及轴向力加载控制等问题。结合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技术,提出了高速动平衡效率、转子支承状态及轴向力加载状态的优化方法,并在试验过程中对该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实现了涡轮泵转子的高速稳定运行。结果表明:涡轮泵转子高速运行试验应采用刚性连接的柔性联轴器;涡轮泵转子高速轴承需采用高压直喷式供油;通过平衡效率优化可将非线性振动影响下的转子一次平衡效率由30%提高至73.7%;为避免高速运行时产生基础松动,试验中滚动轴承外环应采用紧配合安装;轴向力应沿轴承周向均匀加载,其大小应根据轴承-转子系统具体结构及运行状态综合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含不平衡飞轮的卫星动力学模型,给出了不平衡飞轮的转动惯量矩阵。用多刚体建模方法,建立了综合的完整姿态动力学分析模型,提出了质心位置的计算方法。通过飞轮系统的完整精确模型,将飞轮扰动对三轴姿态稳定卫星的影响反映至滚转一俯仰一偏航三轴姿态。Matlab/Simulink环境中仿真验证了该系统角动量为常值。分析了不平衡飞轮对卫星姿态的影响,并解释了模型的应用。研究表明飞轮扰动影响不可忽略,精确的动力学模型对未来航天器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颖  孙德敏 《航天控制》2000,18(1):55-60,66
通过对月球车资料的调研,介绍了月球车的导航系统以及实现方案,并针对安放摄像机的平衡系统提出使用无平台平衡系统的设想,对原有的平台平衡系统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对于绩效考核的精细化和导向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平衡计分卡作为国际先进的绩效管理模式正逐渐被更多的国内商业银行所关注和应用。本文分析了平衡计分卡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优势,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特性提出了四个维度下常见的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模式,并指出了平衡计分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旨在探索新型考核机制,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空间站力矩平衡姿态和动量平衡姿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空间站的力矩平衡姿态(TEA)及动量平衡姿态(MEA)的求解方法。首先定义了瞬时TEA、平均TEA和MEA的概念并建立了环境力矩在本体系下的数学模型;其次用迭代法确定出瞬时TEA,进一步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组计算平均TEA,仿真表明在一个轨道周期中空间站保持在平均TEA时所受外力矩的平均值远小于保持在零姿态的情况;最后提出求解MEA的方法,仿真表明空间站保持在MEA的动量积累及其峰值远小于保持在零姿态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卫星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QPSK调制的原理,并对QPSK调制中I、Q幅度和相位不平衡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实例给出了I、Q输出幅度不平衡和相位不平衡的测试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