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高超声速导弹武器因具备飞行速度快、机动性强等突出特点,能有效突破敌方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实施对高价值目标的精确打击,是主要军事国家优先发展的武器装备。为了在大国战略博弈中获得竞争优势,尤其是应对俄罗斯高超声速导弹进入实战部署带来的挑战,美国积极推动高超声速攻防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加强高超声速导弹研制基础设施建设。本文在分析美国高超声速导弹武器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2017年5月,美国国防部及直属机构、各军种陆续发布了2018财年预算报告,其中,高超声速技术领域研发投入继续增长,高超声速技术项目总经费7.13亿美元,较2017财年增加约2.16亿美元。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OSD)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延续已有高超声速技术发展计划,空军增加高超声速原型机制造项目,继续推进高超声速技术快速发展;导弹防御局(MDA)新成立高超声速防御专项,针对高超声速助推滑翔武器发展相关预警能力及拦截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高超声速"的概念源于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1946年,尚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的钱学森发表了著名的论文《高超声速相似率》,建立了高超声速飞行的基本理论。经过70余年的发展,随着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技术的成熟,以美俄为代表的军事强国近年来竞相发展高超声速武器,力图在这场极限竞速中抢占先机。高超声  相似文献   

4.
美国典型高超飞行器项目研发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蒙正  邹宇 《火箭推进》2012,(2):1-8,37
简要回顾了美国典型高超声速飞行器项目及其动力系统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其发展的态势、经验和教训。美国始终将高超声速技术作为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领域,高超声速飞行器和动力技术方案与国家战略及应用背景密切相关。为了降低技术风险,采取了多方案并行的研发模式。高超声速技术的研发应充分重视顶层设计,注重技术的继承性,发挥不同单位的技术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实验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俄罗斯密集推进高超声速导弹研制部署进程,继续部署陆基"先锋"高超声速导弹,多次试射海基"锆石"高超声速导弹,并谋划空射"匕首"高超声速导弹系统的持续列装工作,旨在进一步抢占高超声速领域制高点,并稳固已有非对称军事优势。  相似文献   

6.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飞行高度高、速度快以及高效的突防和攻击效能等特点,现已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谋求空天优势,抢占临近空间战略制高点的重要举措。但是,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其技术储备相对不足,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极高的技术风险和挑战。美国在高超声速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的预研和研制项目,但由于技术难度和经费的限制,这些项目至今没有研制出成熟的武器型号。在此过程中,美国多次调整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重点,但一直保证持续的经费投入,通过近年来的经费预算可反映出其在高超声速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继NASP下马之后,吸气式推进的研制一直在走下坡路,然而美国采取降低起点(M8)并与军事应用相结合的途径使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再次走出了低谷,许多迹象表明,现在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又重新获得了新生,各国竞相研制超燃冲压发动机,尤其低速推进系统的引射冲压发动机目前在美国已取得很大的技术突破,更使得以火箭为基础的吸气式组合循环发动机(RBCC)增强了在高超声速导弹、飞机及空天飞机上获得应用的现  相似文献   

8.
徐世南  吴催生 《宇航学报》2019,40(7):768-775
为准确预测高超声速导弹气动力与气动热环境,采用分区求解方法,实现气动力/热/结构多场耦合计算,并通过与试验值对比确立了耦合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建立大长细比高超声速导弹仿真计算模型,对导弹弹体结构变形、温度场和压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弹体结构随着攻角增加发生轴向拉伸和横向弯曲;拉伸变形主要由气动热引起,弯曲变形主要由气动力引起;导弹头部气动热与气动力载荷大;耦合效应随着导弹攻角增加更加明显,造成导弹气动热力学环境更加严酷。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世界各主要军事力量继续追求高超声速能力。美空军AGM-183A成功试飞,多个高超声速武器型号取得进展,第一款高超声速武器可能在2023年部署。俄罗斯在战场上用实战将高超声速武器推上了世界舞台,并继续推动其高超声速武器的部署工作。朝鲜面对美韩挑衅,高调试射其高超声速武器。英澳通过AUKUS联盟与美国合作,希望能够获得高超声速能力。高超声速武器作为近几年的明星武器继续受到世界关注。  相似文献   

10.
试验     
《航天》2011,(1):55-57
印度成功试射R-73空空导弹;美国公布高超声速试验飞行器试飞失败原因;雷锡恩公司完成滚转弹体导弹关键飞行试验;印度成功试射烈火-1导弹;联合空地导弹成功击中6千米外目标;美海军中断阿连特科技公司的导弹测试;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世界主要国家高度重视下一代弹道导弹发展,强调慑战并举;持续推进飞航导弹更新换代,远程打击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注重提升防空反导系统一体化实战能力,注重一体化发展;加强研制部署高超声速导弹,防御方案多措并举。未来,导弹装备与技术发展将越发重要,成为各国的利器和博弈筹码。  相似文献   

12.
新型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设计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蔡巧言  杜涛  朱广生 《宇航学报》2009,30(6):2086-2091
气动技术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重要支撑技术。目前高超声速飞行器迅速发展,飞行器向外形 复杂化、大气层滑翔飞行方向发展。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时间加长,飞行距离延长。新型高 超声速飞行器的迅速发展向空气动力学领域提出了众多高难度的问题,需要研究新的技术加 以解决。结合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的方向和一些典型项目的气动需求,针对高超声速飞 行器可能的新型气动布局和相应的气动设计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国外高超声速武器发展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超声速武器兼具极高的战术实用性与战略威慑性,这类先进武器正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关注,高超声速武器技术开发呈现出竞争扩散态势。主要梳理了美俄高超声速武器发展的最新动态,从武器的列装情况和预研项目的研发进度2个方面展示了国外关于高超声速武器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美国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桐林 《航天控制》2004,22(4):36-41
高超声速技术是许多航空航天新技术的集合 ,它的发展将对世界安全、宇宙空间资源开发及相关学科产生重大影响。本报告介绍了美国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进行了历史性的经验教训总结 ;重点对美国最新发展计划的内容进行了述评 ;分析了美国开发高超声速技术的战略选择及对世界安全形势带来的影响。最后阐明了高超声速技术全球化将会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  相似文献   

15.
国外高超声速组合推进技术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推进技术是高超声速武器的核心技术,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为基础的高超声速组合推进技术是高超声速武器的首选动力方案。本文介绍了几种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为基础的组合推进方案,并简要介绍了美国、日本以及印度的技术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国外高超声速技术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美国成功地进行了X-51A的第4次飞行试验,实现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的重大突破;洛马公司提出新型高超声速飞机SR-72的研制计划,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发布“试验性空天飞机”(XS—1)招标公告,继续拓展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未来应用。  相似文献   

17.
安慧 《航天》2011,(2):46-49
发展高超声速武器是2010年的一个热点2010年,世界武器装备发展的一个热点是所谓的高超声速武器。高超声速飞行是指飞行器的飞行马赫数大于5的飞行。美国发展以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为核心的高超声速技术,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已经50多年了。在这过程中,它的发展态势一直是时高时低,不大顺利。其困难之处,就在于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工作,就像要在12级飓风中点燃一支蜡烛一样困难。2010年5月26日,美国空军研制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验证飞行器X-51A进行了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18.
超高速防空导弹结构防热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炳渊 《上海航天》2002,19(4):41-45
介绍了高超声速导弹结构防热技术的发展现状,根据新一代超高速防空导弹气动加热特征,讨论了防空导弹弹体结构,包括天线罩,弹身各舱段,弹翼和空气舵的结构热防护技术以及相关的热结构分析与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19.
高超声速跳跃飞行武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廖少英 《上海航天》2005,22(4):27-30,44
介绍了高超声速跳跃飞行武器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阐明了弹道一升力式和跳跃式再入大气层返回轨道两种沿大气层跳跃飞行轨道技术的原理、实现途径,以及高超声速跳跃飞行武器的基本特性。此外还分析了美国Demo方案中高超声速航天飞机的主要用途、性能参数及主要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美国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临近空间高超飞行器的战略意义和目标特性.根据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对防御系统预警能力时间性、高速机动目标精确探测、拦截弹机动过载和高精度制导控制等要求,阐述了预警探测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拦截武器系统可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