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1年8月7日至9日,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承办、国际航空杂志社协办的“新世纪中国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召开。 这次研讨会上,代表们就我国民机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达成了共识。 1.在当前世界民机工业发展大格局下,我国民机工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进入新世纪,我国民机工业发展又成了我国航空工业部门最热门的话题。国家在“十五”发展纲要中已明确重点发展新型涡扇支线客机的产业政策。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国家的产业政策支持为我国民机工业的新崛起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2.
10月24日,中国民航协会联合人民集团有限公司和意大利阿莱尼亚飞机工业公司在成都举办了中国支线航空市场需求与航空工业台作国际研讨会,这次会议有民航、航空工业和国外制造商等多方负责人进行了精彩发言,这些发言将对今后中国支线航空和民机制造业的发展起到指引作用。本刊记者有幸抓拍了其中最精彩的片断,并将陆续刊登其中精彩发言的全文,以飨读者。 贾复文(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山航渴望拥有更多的支线飞机,尤其是国产支线喷气机。对航空公司来讲,国产支线飞机没有高关税,盈利机会更多。为什么要喷气支线飞机…  相似文献   

3.
2002年4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关于审批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新型涡扇支线飞机项目建议书的请示》,新型涡扇支线飞机项目正式立项。这是新世纪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民用飞机产业的重大抉择,也是中国几代航空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业内人士称,我国航空工业从业者别无选择、别无退路,甚至说“这是我国民用航空工业最后一搏”。有的媒体称,“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为振兴制造业所投入的最重的一颗砝码。”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航维修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技术规格最高的专业性研讨会——’95中国民用飞机维修国际研讨会,于1995年9月20日至22日在厦门召开.来自国内外近百家航空公司、飞机维修单位、航空制造业、航空贸易公司及与民用飞机有关的产品供应商、制造商、维修商、学会等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边少斌出席了研讨会,并指出,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民用航空维修业的发展,加强国内外各航空公司、飞机维修企业之间的经验交流与技术合作.在历时3天的会议上,与会代表各抒己见,就目前中国民用  相似文献   

5.
薛玲 《航空学报》2000,21(2):182
中国航空学会维修分会、北京航空航天学会、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于 1 999年 1 1月 1 5日— 1 8日在首都机场召开了“二十一世纪航空维修研讨会”。出席开幕式有中国航空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玉春 ,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维修分会主任委员、空军第一研究所所长张鸿元 ,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张红鹰总经理 ,北京市科协学会部庞志其副部长 ,北京航空航天学会秘书长陈光教授 ,海军航空兵装备部副部长董明奇等有关各方面领导。来自民航、空军、海军航空兵、陆军航空兵和航空工业部门的院校厂所等 2 2个单位 70余名代表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唐军 《国际航空》2006,(10):18-22
航空转包生产对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并已成为我国民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航空工业的合作项目已扩展到50多个,年创汇额约2亿美元,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机零部件制造产业.但与航空转包生产业发达的日本、韩国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战略性地引导我国航空转包生产的发展,不断提升国际合作层次,推动中国航空企业与世界接轨已成为我们未来的主要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1958年3月,航空工业局编制航空工业15年发展纲要,强调中国航空工业生产、科研还十分落后,必须急起直追,力争15年接近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1958年3月25日,航空工业召开飞机工厂领导干部会议。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在会上发表了空军全力支持航空工业搞科研设计的重要讲话; 1958年5月7日,航空工业局向中共中央报告:当前航空工业建设中的主要矛盾是产品设计与科研远远落后于生产; 1958年7月26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喷气教练机歼教1,首次试飞成功; 1958年8月6至15日,航空工业技术会议在沈阳召开。这是继歼教1试飞成功后,计划向更高更广的航空技术领域开展自行设计的一次思想动员和总体部署; 1958年8月,沈阳飞机设计室开始正式设计超音这歼击机“东风107”; 1958年10月 13日中央正式批谁研制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提出的扭音速歼击机“东风113”。至此,我国大跃进时翔航空工业的极品,“东风113w正式展X。  相似文献   

8.
正中俄民机标准专题组(以下简称专题组)第三次工作会于2017年3月16日至17日在中国上海召开。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俄罗斯联邦工业和贸易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俄罗斯联邦技术调节与计量署、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商飞公司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中国航空研究院、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中航工业直升机所、中国商飞基础能力中心、俄罗斯国家研究中心、俄罗斯联合飞机集团、俄罗斯直升机联合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并讨论了有关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必须拥有强大的民机产业,而发展民机产业首先要从支线飞机入手。中国航空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为发展国产支线民机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国内的航空运输市场也需要国产支线飞机的及时进入。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空学会与广东省航空学会于1990年12月17日~20日在广州召开了“飞机维修工程研讨会”。会议代表来自空军,海军,民航及航空航天部系统56个单位总计86人。会议由广东省航空学会秘书长周克峻主持;空军第一研究所总工程师王镇中介绍了当代维修科学技木发展趋势,特别强调了科学管理及现代航空维修科技四大观念的转变,开阔了思路和眼界,受到代表热烈欢迎。广州民航管理局徐亮局长,广  相似文献   

11.
航空新闻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高层论坛在阎良举办5月8日,以共享航空历史机遇,绽放现代工业之花为主题的中国航空工业发展高层论坛在西安阎良举行,来自国家政府机关、学术机构、中外企业界的近200名高层人士一同出席了这次规模宏大的高层次航空发展研讨会,共同探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之路,展望研究未来航空工业发展方向。中国一航副总经理胡问鸣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希望论坛能为促进国内航空制造优势地区之间、国内外航空企业之间、国内航空工业各相关单位之间的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上海飞机研究所是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成员,是中国航空工业专门从事民用飞机设计和研究的航空科研所。有高、中级职称技术人员近500人。建所以来,完成了大量民机航空科研和型号设计任务。70年代,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第一架自行研制的大型旅客机运10;80年代,参加了运8气密型飞机设计和美国麦道公司超高通技术准备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984年起承担中美合作生产 MD-82、MD-90飞机的联络工程任务,现正努力为中国的支线飞机、军用大型运输机作出新的贡献。同时,充分发挥航空高技术的综合优势,完成非…  相似文献   

13.
刘胜君 《国际航空》2005,(10):18-19
2005年9月19日,“2005中国支线航空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我国政府部门、支线飞机用户以及国外支线飞机设备供应商和支线航空公司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支线航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96年7月9~10日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局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民用飞机关键技术预先研究论证会。国家计委国防司、中航总计划局、民机局等有关司局的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航空系统50多个厂所院校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上,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局和民机局的领导就民机预研的发展思路和安排原则作了重要讲  相似文献   

15.
北京航空航天学会于 2 0 0 0年 5月 8日~ 1 2日在浙江温州召开了第七届学术年会。来自航空航天、民航系统的厂所、院校代表 3 0余人出席了本届学术年会。本届学术年会征集到的论文 3 0余篇 ,内容涉及到航空维修理论、维修技术、航空电子、航空材料等学科领域。在年会上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光教授作了“从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从空中飞行梯队组成看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的综述报告 ,受到与会全体代表的热烈欢迎。会议期间 ,还对学会工作进行了研讨 ,与会代表广泛交流了各单位学会工作的经验。中…  相似文献   

16.
航空质协召开QC小组工作经验交流会1993年10月27日至30日,中国航空工业质量管理协会在大庸召开了QC小组工作经验交流会。来自航空系统各厂、所的6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航空质协张性原副理事长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航空质协秘书处刘友丹同志在会上传达了...  相似文献   

17.
《飞机设计员手册》编订工作会议,在三机部、六院主持下已于一九七三年八月七日至十六日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部属有关厂、所及航空院校和国防工业出版杜等二十五个单位。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为了适应我国航空工业、航空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应对原《飞机设计员手册》进行修订、增补工作。会上研究制订了《飞机设计员手册》编写大纲(草案),明确了完成此项工作的组织形式与分工,由松陵机械厂、洪都机械厂、六○一所等十余个单位组成了编辑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刘高倬 《国际航空》2003,(12):12-13
民机产业是高技术、高附加值、高风险的战略性产业,无论从我国国民经济和航空工业自身发展来看,还是从航空工业发展规律来看,中国都应大力开发属于自己的民机产业。历史的经验表明,以自力更生为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将是我国发展民机产业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9.
简讯(二)     
赛克斯坦航空电子公司拓展在华业务1997年4月15-16日,法国赛克斯坦(SEXTANT)航空电子公司与中国航空工业公司联合举办对21世纪航空电子技术研讨会,旨在与中国航空界及军方进行合作。航空工业总公司总经理朱育理、各航空公司、国防科工委、空军装备部和科研部、总参等单位的有关领导约5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赛克斯坦公司总裁让·罗贝尔·马丁先生(Jean-RobertMARTI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1996年中国空运业增长率为12%-13%,而欧洲只有6%,可见,中国航空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赛克斯坦公司在航空电子设备方面拥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空质量管理协会于8月27日~30日在北戴河召开了“航空工业质量管理小组经验交流会”。参抓会议的有部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的代表和有关质量管理人员共23个单位的39名代表。航空质协副理事长张性原、航天质协副理事长于永步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