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1年,世界民航在风风雨雨中度过。 新世纪伊始,世界经济乌云密布,在一片增长放缓的低调中起步。民航业以其对宏观经济惯有的敏感踏上了下滑道。到8月底,国际航空运输亏损30亿美元,民航的各项经济指标全面下降。举世震惊的“9·11”事件更是雪上加霜,使已经不景气的民航  相似文献   

2.
一、民航面临的新威胁及对航空保安的新挑战“9·11”事件的发生,使民用航空安全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更加严重的是,这种威胁来自于恐怖主义,出现了高度自觉并准备在袭击民航的行动中献身的恐怖分子。2001年发生的两起事件反映了这个趋势,除“9·11”事件外,另一起是2001年7月24日对斯里兰卡机场的袭击,这次袭击对斯里兰卡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造成严重的影响,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明显减少;而“9·11”事件后果更严重,影响更大,影响到全球航空运输、保险、旅游、贸易、移民乃至全球政治格局变化、经济发展和军事变革。…  相似文献   

3.
余平 《国际航空》2001,(12):12-14
“9·11”事件及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对全球经济和航空运输业的冲击相当于推倒了一副多米诺骨牌:美国经济衰退引发了世界经济滑坡,全球经济的滑坡引发了全球航空运输业的大震荡,全球航空运输业的震荡引发了飞机制造业的萧条,……而世界民航业希望藉中国市场摆脱不景气的阴影。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的中国民航与国际民航十大新闻评选已于近日揭晓。在由本刊和《中国民航报》联合举办的评选中,安全、改革、发展成为2002年中国民航业的关键词;而受“9·11”余波及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世界民航业仍回升无力,处于惨淡经营之中,裁员、亏损、破产的阴影仍未消散。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后,如何加强航空保安工作,预防和消除恐怖、非法干扰行为对民用航空业的危害,是各国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中国民用航空保安标准在国际上来讲是比较严格的,航空安全诸多措施早已走在世界前列,得到了国际民航组织的高度赞誉。最近在昆明召开的国际航空保安研讨会期间,本刊记者就“9·11”后中国强化航空保安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民航总局公安局局长刘晓林。记(记者):首先请您谈谈目前中国民用航空保安状况。刘(刘晓林):中国民航的航空保安状况,从这几年的总体趋势来看,还是比较好的。在国务院、民航总…  相似文献   

6.
航空港简讯     
对伊战争将使全球民航客源减少一成Global Air Passengers to See 10% Less Due to the War国际机场理事会总干事亚历山大·斯特拉尔预测,如果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全球民航客源将减少10-12%。斯特拉尔2月24日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机场安全研讨会上说,由于“9·11事件”影响,全球民航乘客人数出现下滑,2001年仅为32亿人次,2002年比上年又减少了1亿人次。这两年是世界民用航空业发展史上最糟糕的年份,增长率之低是过去50年未曾有过的。亚洲和中东是去年全球航空客运形势最好的两个地区,北京、上海、东京、汉城、悉尼、新加坡和迪…  相似文献   

7.
从民航重大安全事故与社会危机管理出发,阐述了美国媒体在美国“9·11事件”中的表现和做法,说明了媒体在民航重大安全事故中的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媒体在民航重大安全事故中应当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Ten Top News for World Civil Aviation 20011.“9·11”事件使世界航空业遭受重创World Aviation Beaten by 9·11 Events 9月11日,两架美利坚航空公司和两架联合航空公司的客机分别被恐怖分子劫持,并先后撞向纽约世贸中心"姊妹楼"、华盛顿五角大楼,另一架最终坠毁在宾夕法尼亚州。4架飞机上的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纽约世贸中心两座楼倒塌,五角大楼也被撞得面目全非,成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恐怖事件,它所带来的冲击也使世界民航业步入了“寒冷的冬天”,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大量裁员。“9·11”事件后,…  相似文献   

9.
民用航空运输跨越国界,是世界各 国人民联系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具有全球性特点。“9·11”事件对各国的安全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极大地促进了航空保安领域的国际合作。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民航总局于2002年12月4日至6日,在昆明举办了国际航空保安研讨会,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机会,供大家研究当前所面临的新的威胁,探讨民航保安新的措施,分享各国的经验,以达到共同维护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目的。来自2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80多名民航官员、代表、专家、学者和公司代表以及国内80余名民航界人士参加了研讨会;国际民航组…  相似文献   

10.
根据Overhaul&Maintenance杂志每两年一次的飞机维修业调查,新加坡科技宇航公司(ST宇航)成为排名第一的全球飞机机体MRO供应商。 尽管经济恢复缓慢和“9·11”恐怖袭击事件对全球民航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在过去的两年通过采购和合资的方式,ST宇航公司和汉莎技术公司  相似文献   

11.
面对一路“飞扬”的油价,“9·11”后一直一蹶不振的美国航空公司处境犹如雪上加霜;亚欧的民航运输业因征收燃油附加费,仍勉强保持盈利;国内航空公司继8月开始复收燃油附加费以来,现又联合提出了欲将燃油附加费翻倍的申请。燃油价格的一路攀升虽使全球民航业如遭严冬,但也让他们在此危机面前尽显其能。  相似文献   

12.
作为高度环境敏感性的行业,民航很容易遭受地缘政治、能源危机、经济危机、公共卫生等国内外重大外部事件负面影响,引致行业发展困境。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民航业发展影响为切入口,从全球和中国视角分析重大外部事件冲击与民航业发展周期波动的关联性,并结合2003年"非典"疫情复盘状况,研判中国民航业发展一般规律性态势,从政策出台、运输模式、内生机制、风险应对能力等提出应对外部冲击事件的策略建议,以此形成规律性的机制安排与常态化制度设计,提高中国民航业发展"反脆弱性"和韧性,更好地发挥民航在建设现代化强国中的行业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战火已燃烧了20多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随着战火的蔓延而被聚焦在这片土地上。 人们关注战事的进展,更关注战争带来的经济后果。因为这场战争造成的不确定性,必将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战争对经济的影响是多元化的,许多影响可能逐步才会显现出来。但与“9·11”相同,受到直接和首当其冲打击的是航空业。战事刚开。减少航班和裁员的消息就纷纷传出。4月1日,世界第11大航空公司加拿大航申请破产保护,成为伊拉克战争开始后首家申请破产的航空公司。而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美洲航也宣布解雇2500名飞行人员。对“ 9·11”之后一直…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向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迈出的极其重要的一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正在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而民航业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据WTO的规则和我国所作的承诺,在积极、渐进、有序、有保障地实施航空运输自由化的过程中,推动我国民航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我国民航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航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国际民航组织(ICAO)、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一些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迅速采取行动,制定严厉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安措施,公众对航空运输安全的信心逐步恢复。下面分别介绍ICAO、APEC及美国有关加强航空保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向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迈出的极其重要的一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正在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而民航业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据WTO的规则和我国所作的承诺,在积极、渐进、有序、有保障地实施航空运输自由化的过程中,推动我国民航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我国民航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航的重要任务。一、民航业对外开放的意义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区域经济融入世界大市场,极大地增强了资源和人员的流动,…  相似文献   

17.
受经济不景气和美国“9·11”恐怖袭击的影响,全球商用喷气飞机MRO市场所遭受的损失超过10%,预计5年以后才能恢复到2001年初的水平。但对中国市场的估计却很乐观。  相似文献   

18.
民航运输     
世界航空巨头上海共商大计 世界航空运输峰会暨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第58届年度大会6月3~4日在上海举行。这是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首次在中国举行年会。 此次会议议题涉及两个方面,第一个议题为“从生存到复苏”,着重讨论两个问题:一是“重塑消费者信心’,主要讨论“9·11”事件后航空公司的安全保障和战争责任  相似文献   

19.
<正>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安全从业人员的良好工作作风是促进民航安全生产、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行业发生的高风险严重事件中,人为因素导致的事件占比达82%,其中机组原因占比更是高达78%,而大部分事件中都暴露出工作作风问题。为此,民航局近年来针对各类一线安全从业人员持续开展工作作风管理(以下简称“作风管理”),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春运期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大量航班延误,成千上万旅客滞留机场。民航人在全力抢险救灾的艰巨任务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但同时也凸现了在面临危机事件时的措手不及和困境。包括前不久东航在处理云南分公司18个航班“集体返航”事件上的作法引起公众的信任危机,从而造成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一事,也都反映了民航企业在座对“危机事件”上的经验缺乏。本期以“雪灾后民航业对危机应急的反思”为题,从机场、运行管理、航空公司、民航服务、安全检查等不同方面回顾抗击雪灾历程,反思面对危机事件民航业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分析未来需要尽快完善和弥补的关键之处,以期为业内同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