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雷达传感器作为战略预警、指挥、控制、防空系统及战术导弹和以高炮为基础的防空系统的一个成员,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自越南战争结束以来,压制敌防空武器(SEAD)的任务已成为空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进攻主要集中于对付预警、战斗机的指挥和控制系统,以及中、远程防空导弹的监视雷达,利用导弹来瞄准雷达的发射机,而现在已发展到使用新一代的反辐射导弹来攻击地面部队的机动战术防空部队.其目的在于为飞机提供防短程地面火力的措施,以此来提高攻击力和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2.
史进 《中国航天》1999,(5):36-37
近年来,由于国防预算的缩减、联合军种作战、工业部门重组等种种原因的影响,使空面导弹的研制、发展和使用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新的研制计划越来越少,大多数国家注重对现有系统进行改进以提高其效能。随着防空系统作战能力的不断提高,导弹载机面临的...  相似文献   

3.
会忠 《中国航天》1995,(8):41-42
美欧联合研制中远程防空系统美国的军级面空导弹计划经过重新调整后,现已成为一项美国和欧洲联合实施的中远程防空系统(MEADS)计划。按照该计划,将在2005年为美欧提供对付隐身巡航导弹和战区弹道导弹的小区域点防御防空系统。MEADS计划将由美国、法国、...  相似文献   

4.
美国航天司令部成立于1985年。它的任务是利用从地面直到3.6万公里高的轨道上的各种系统时刻严密监视地面以及太空中发生的各类大小事件。目前,它正通过实施一系列计划(如军事战略战术中继卫星计划、夏延山改进计划和全球定位系统计划)来更换和改进其空间及地面的一些陈旧系统。 一、机构设置 美国航天司令部总部设在帕特森空军基地,由空军航天司令部、陆军航天司令部和海军航天司令部三部分组成。空军和陆军航天司令部设在帕特森基地,海军航天司令部设在达尔格林。  相似文献   

5.
爱国者面空导弹很快就能成为欧洲的一种主要防空武器,该导弹能同时跟踪上百个目标,并能同时打击多个目标。1985年年初,美国首批装备新型 MIM-104爱国者面空系统的导弹连在西德开始部署后,揭开了北约防空史上新的一页。爱国者导弹计划用来替换奈基Ⅱ和霍克导弹,至少到本世纪末这种导弹将是欧洲的一种主要防空武器。一、爱国者导弹系统概述MIM-104爱国者导弹是一种面空中远程导弹系统,计划用于点、面防空和反导弹防御。该系统完全能够打击高空飞行的目标,但由于它的反应时间短,所以它打击超  相似文献   

6.
据一位高级防空军官透漏,在海湾战争中爱国者防空系统超出美国军队的预想,成功地击落了几乎所有的飞毛腿导弹。美国军方防空系统计划执行官 Robert A.Drolct 准将说:“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到目前为止,取得如此战果已经接近我们所要实现的目的,令人感到吃惊。”交付进度的加快,才使 PAC-2型爱国者导弹现在可以使用。它携有改进的弹头和引  相似文献   

7.
文会 《中国航天》1993,(11):42-42
SAHV-IR 红外型南非高速导弹(SAHV-IR)是在采用雷达制导的雷达型南非高速导弹(SAHV-R)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新型防空导弹,并计划作为对仙人掌-响尾蛇系统的一种改进。SAHV-IR采用双色导引头,依靠目视截获目标并发射导弹。尽管其气动特  相似文献   

8.
导弹威胁与导弹防御殷兴良张万斌一、国外导弹防御思想与技术的发展在空袭与防空之间不断增长的矛盾对抗中,防空导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国防空导弹目前已演变形成了按空域配套的四个系列: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中低空中近程防空导弹,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以及便携式防...  相似文献   

9.
作为打击敌机动防空能力的一项新计划的一部分 ,美国正致力于将卫星通信能力同改进的AGM 88高速反辐射导弹 (HARM)结合起来。这项“先进原理技术验证”(ACTD)计划将在“先进反辐射导弹”(AARGM)上装上一种采用“国家侦察办公室”(NRO)硬件的新导引头 ,使导弹能直接下载NRO的卫星数据。这些硬件使AARGM具有了利用传感器 -武器 -传感器传输结构进行网络中枢战争的能力。ACTD计划旨在使反辐射导弹能快速压制敌防空力量。特别是 ,改进型HARM还应具有在防空系统不辐射雷达信号亦能对之发动攻击的能力。研制…  相似文献   

10.
便携式防空导弹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法西斯为了挽救战争败局,在1944年底就迫不及待地将研制成功不久的C-2防空导弹投入实战,并击落盟军多架轰炸机,首开防空导弹作战先河。 到目前为止,防空导弹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不仅可以反飞机、反巡航导弹和反战术弹道导弹,而且还可以抵御反辐射导弹、空地导弹的攻击,成为防空武器系统中一种极为重要的作战武器,在国土、要地防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各种防空导弹当中,小巧轻便、机动灵活、反应迅捷的便携式防空导弹主要用于防御采自低空、超低空(特别是10~100米之间)的空中威胁。在20世纪的历次局部战争中都能见到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身影,尤其是在对超低空点状目标的防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低空、超低空空袭目标的克星。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几次典型局部战争中,便携式防空导弹均取得了良好战绩,进一步证明了它防御低空、超低空空袭目标的价值。 随着便携式防空导弹技战术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有人预计在今后10年内对便携式防空导弹的需求将占整个防空导弹总需求量的65%。可见,便携式防空导弹将会成为国土、要地和野战防空不可或缺的主要兵器。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防空导弹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多用途、研制与改进相结合和采用模块式设计.为适应这一研制方向,导弹的弹体结构也要作相应改进.导弹舱段受力外壳与内部设备外壳合二为一和缩小翼展是使导弹外形小型化的重要措施.弹体结构改进还包括研究垂直发射技术和开展隐身技术研究.加强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也是改进防空导弹弹体结构的重要内容.应该开展碳纤维复合材料和优质铝合金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原野 《中国航天》1996,(6):26-28
国外导弹预警卫星发展动向原野为了提高军事航天系统的战术运用能力,各有能力的国家都在调整或修改军事航天计划,其中尤以美国最为突出,其导弹预警卫星计划或因经费、或因政治等诸原因多次改变方案。一、美国导弹预警卫星方案1.后续预警系统(FEWS)在发展国防支...  相似文献   

13.
战术弹道导弹目前已成为防空系统最难拦截的目标之一。它给防御系统造成的最主要问题是预警时间短。阐述了战术弹道导弹的威胁特点以及防御系统的基本要求和技术途径,探讨了利用防空导弹发展反战术弹道导弹系统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NMD中导弹预警卫星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核心——导弹预警卫星系统自1959年以来的发展和未来趋势,详细阐述了国防支援计划(DSP)与天基红外预警卫星系统(SBIRS)的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美国国家弹道导弹防御计划中导弹预警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国外近程低空面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关键技术(上)舒承东,郑万千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按射程和空域可划分为远中近程和高中低空等不同的系列,按作战使命可划分为国土防空(区域、要地防空)、野战防空和舰艇防空。近程低空面空导弹是国土防空的参与者及师级防空、野战防空和舰...  相似文献   

16.
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跃青 《上海航天》1998,15(1):53-58
简要地回顾了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的出现背景和演变历程,介绍了武器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并对此类导弹的改进更新方向和发展前景作了估计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精确化防空是未来防空作战的发展趋势,而精确预警是精确防空作战的前提和基础。针对防空雷达精确预警存在的不足,研究了基于“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精确标定和时间校准的方法,探讨了提高防空雷达预警探测精度的方法,在空间校准、时间统一的基础上研究了雷达组网的数据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汤善同 《宇航学报》2002,23(6):38-42,61
本文根据现代战争敌我双方对抗格局,提出了防空导弹拦截高速大机动目标,采用微分对策强迫奇异摄动方法零阶组合反馈解析解制导规律。这种制导规律只需要导弹和目标的位置、状态变量和法向过载的测量量,易于弹上实时实现。为了证明该制导规律的良好性能,文中给出了另一种改进的比例导引制导规律,并以某防空导弹为研究背景,对两种制导规律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分对策制导规律的弹道参数特性比改进的比例导引制导规律好得多。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导弹预警卫星系统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警卫星是实现导弹预警,监视、发现和跟踪敌方弹道导弹发射,并发出警报的侦察卫星。美国现役的预警卫星系统为“国防支援计划”(DSP)卫星系统。由于DSP存在着问题和未来对空间预警的需求发生变化,美国正在发展“天基红外系统”(SBIRS)。  相似文献   

20.
爱国者导弹在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战争结束后,美军方加速了该弹的改进计划。美国陆军将于下个月在白沙靶场试验点火改进型爱国者防空导弹的4台样机.这次改进包括新型多方式寻的头、改进的地面雷达和遥控发射能力,使爱国者的射程增加30%(20km).在这些试验中,该弹将以较低的雷达反射面和较高的末端速度向目标发射.与德国联合研制的多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