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08年民航空管工作会议上,苏局长提出了民航空管系统今后三年总体发展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高空管系统“安全、容量、效率、服务”为目标,坚持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加快构建民航空管系统运行保障服务体系,全面完成空管系统“十一五”规划建设,大力提升空管系统综合保障能力,推动民航空管系统全面发展与进步。今年是贯彻落实民航空管系统三年发展思路的中间年,苏局长又强调了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笔者着重围绕“安全、容量、服务、效率”的发展目标,阐述今年空域管理工作如何落实持续安全、提升服务、夯实基础、增强体系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
“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要发展,人才必先行”。安全是空管行业的立足之本,而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对空管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员工的安全素质以适应航空运输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安全压力,便越来越受到民航界的关注。为此,系统、科学地  相似文献   

3.
《空中交通管理》2006,(10):34-37
2004年7月,以甘肃省内四个机场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为标志,民航体制改革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其中,就空中交通管理体制改革而言,已初步形成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7个地区管理局空中交通管理局——32个空中交通管理中心(站)(现已增加至37个)为一体的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体系。这一变化对整个民航——尤其是空管事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民航郑州空中交通管理中心(以下简称"郑州空管中心"),成立于2001年12月28日,是民航空管系统改革较早的单位。5年来,其根据自己所辖的空域特点,在安全保障、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制度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富有特色和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2006年9月,本刊记者采访了郑州空管中心主任刘建彬和党委书记吴新安。  相似文献   

4.
"安全第一"永远是民航的主题,更是空管系统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民航的快速发展,更谈不上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先进的空管安全文化,能够激发空管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凝聚人心、激励进取,促进民航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安全运行在全民航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空管设备保障部门的设备保障工作则是做好空管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空管工作的成效。现在,随着空中飞行流量的不断加大,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民航的应用,使得空管设备保障部门所属设备越来越复杂,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伴随着空管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领导干部职位与基层值班员岗位也在不断地变动。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空管安全形势相对平稳,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为促进民航快速发展和创造新的航空安全记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1-8月份,空管系统安全态势基本平稳,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机遇期,是我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民航系统加快发展,基本实现空管现代化最为关键的阶段。当前,如何在不断满足地区空中交通保障需求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空中交通管制服务质量,实现民航空管现代化目标,走科学发展之路,是民航空管系统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今年3月21日召开的全国民航空管系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上,民航局空管局领导强调指出:“要以推进空管文化建设为重点,构建空管安全工作的新格局”,同时指出,“继承并发扬空管系统特有的优秀安全文化,使广大一线员工成为安全文化的执行者、传播者,使所有空管干部职工成为空管安全文化的实践者、创造者。”作为突显空管行业的安全文化,是全体空管人员价值取向的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系统正常运行、空管安全的最有效的管理形式和力量。因此,如何针对基层特点,加强空管安全文化建设,是我们必须面对不断学习研究和探索发展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飞行流量和密度不断增大,给空管服务保障工作带来巨大压力。由于空管服务保障对空管设备的依赖性强,飞行安全对空管设备保障的关联度高,空管设备持续运行的风险性大,加强空管设备保障能力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国际和国内民用航空有关资料统计情况看,因空管设备原因而导致飞行不正常事件时有发生,有的甚至直接影响到飞行正常和安全。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 2009年是民航空管系统完善一体化管理机制、实现新发展的重要一年。民航空管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以胡锦涛总书记对空管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和李家祥局长、王昌顺副局长在空管系统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确保运行持续安全,提高管制服务质量,建设和谐空管系统。下面我向大会作空管系统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1.
House CH 《Astrobiology》2003,3(2):245-247
  相似文献   

12.
13.
目前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教务管理过程中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对教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就教务管理过程中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对教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The China Great Wall Industry Corporation(CGWIC)confirmed on November 11 that the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Nigcomsat-1 had failed to work.It was announced that power exhaustion attributing to a technical error of the satellite's solar wing had resulted in the termination of the satellite at 04:33(Beijing time)on November 11.  相似文献   

16.
PIC单片机在粮食水分子测量仪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PIC单片机控制的粮食水分子测量仪的基本组成原理,分析湿度、温度传感器检测特性及温度补偿方法,借助虚拟曲线拟合仪对传感器输出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应用软件编程实现非线性校正。叙述PIC单片机在实际应用中特点及PICCC语言编程要点,并给出系统软件流程图。  相似文献   

17.
基于PIC单片机控制的粮食水分子测量仪的基本组成原理,分析湿度、温度传感器检测特性及温度补偿方法,借助虚拟曲线拟合仪对传感器输出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应用软件编程实现非线性校正.叙述PIC单片机在实际应用中特点及PICC C语言编程要点,并给出系统软件流程图.  相似文献   

18.
构筑"数字地球"促进中国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迎接21世纪的历史时刻,我们来自世界五大洲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专家亲切聚会,展示“数字地球”相关领域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探讨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交流对“数字地球”理论、技术、应用等各方面的认识,展望“数字地球”的前景,倍感欣慰。“数字地球”既...  相似文献   

19.
The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1 developed by the DFH Satellite Co., Ltd under CASC has completed thermal testing and magnetic testing as part of the Flight Model phase and the final testing before leaving the factory, the satellite burn-in testing. The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1 is the first satellite of the national major project High-resolution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and is expected to be launched in April, 2013 by a LM-2D launch vehicle. With 5-8 years of lifetime, the satellite is capable of providing high-resolution and wide-coverage images which can meet the urgent needs of  相似文献   

20.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NDRC)announced on January 30,2008 that it had approve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three national aerospace industrial bases.Building a civil aerospace industry base serves to optimize and integrate aerospace resources to further increase the potential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duct R&D in China's aerospace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