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推动建筑向节能、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是国际建筑界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趋势,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我国居住建筑节能,从八十年代初起步,从全国总体情况看,节能标准在北方地区推行较早,近一两年来,我省尤其是南昌市的节能标准执行力度正在不断加大。本文通过对冬冷夏热地区一栋宿舍建筑实例进行节能设计分析,得出冬冷夏热地区"宿舍"建筑节能设计外维护结构的一般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4.
5.
在短时间脉冲风洞中,对液晶热图实验技术进行了试验。在实验时间为20ms的炮风洞中,获得了清晰的三维高超声速分离流场的热图显示照片。热图照片不仅与油流图谱所显示的特征位置吻合,而且能半定量地显示表面热流的分布。该项技术的研究为国内空气动力学实验研究提供了一项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利用普通自来水,在室内和试验水槽中不设调温装置的情况下,热膜技术在水流测速中应用的有关技术问题。并利用从美国TSI公司进口的1050A恒温型热线/热膜流速仪测量了紊动射流和三峡溢流坝模型冲坑中掺气水流的脉动流速及紊动结构问题,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7.
高温热管在热防护中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高温热管在热防护中的应用原理,并利用电弧加热风洞产生的高温、高速气流,模拟高超声速飞行器高温区的气动加热环境,对一种装有高温热管的简单的球柱形原理性模型进行了加热试验.利用高温红外测温装置对模型表面的温度进行了测量,通过与普通复合材料制成的模型试验结构的对比分析,发现高温热管能够有效地将模型高温区热量传导到低温区.装有高温热管模型的驻点温度明显降低,显示出了良好的防热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作者建立的微机辅助切削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讨论了应用微机实现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磨损的测量,并利用微机的实时计算功能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本文还介绍了应用微机实现机床主轴转速无级调控的原理与方法,以及作者编制的切削试验过程管理软件的功能。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引入了微机进行的切削试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切削试验中各参数的测量精度,并使我们从冗繁的试验数据的读取、登录、统计以及文件编制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试验效率。  相似文献   

9.
光学侧窗热环境极为严酷,可采用液体对流内冷却技术对光学侧窗进行热防护。以有限元法对光学侧窗温度场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可靠;液体对流内冷却技术能有效起到降温的作用。同时还定量的给出了冷却液用量对结构温度场的影响,为设计的经济可行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热膜探头在风沙迁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风沙动力学研究中风速高频测量的需要,将55R49热膜探头应用于风沙两相流测量.通过风洞实验,分析该探头测速性能和频响特性,以及风沙流环境测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20m/s风速范围内,55R49具有良好的测速性能,测量风速脉动频率在30Hz以内是可信赖的;在沙粒质量浓度1.8625 × 10-5g/cm2以内,可安全可靠地用于风沙流测速和频率分析.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野外观测,使用该探头在阵风条件下进行风沙两相流测量.实测结果符合风沙环境大气边界层速度和频率分布规律,证实了55R49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风沙流高频测速仪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湿化学氧化法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进行表面功能改性处理,然后采用溶剂热法进一步处理制备重金属吸附性能的磁性多壁碳纳米管(60-MWCNT/Fe_30_4),并采用SEM、FT-IR、XPS等表征。结果表明:经磁性四氧化三铁表面改性后,在MWCNT表面有效引入了含氧官能团(一COOH)及磁性Fe—0基团,制备的60-MWCNT/Fe_30_4集合了MWCNT材料的优良特性及Fe_30_4磁性材料的磁特性。在此基础上,将60-MWCNT/Fe_30_4作为可靠的吸附剂用于重金属水处理。实验结果表明60-MWCNT/Fe_30_4对Cu(II)、Cd〇I)及Pb(II)具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效果,最佳吸附pH值为6,最大饱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87.64、57.14、215.05 mg?g'且对共存离子具有选择性。吸附动力学曲线拟合发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这项研究为吸附法处理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表面热流预估方法利用试验件内部的温度来预估其表面热流。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测量温度的热电偶是内埋在试验件内部,不与外界的高温气流直接接触。该方法为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实验估计表面热流提供一种可行的途径。为了验证该方法在预测外界流场特性方面的能力,在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CAAA)的 FD-03风洞中开展了一系列高超声速气动热风洞试验。试验中采用一块铝合金试验板,部分试验采用光滑平板,其余试验在试验平板的表面添加拌线以干扰外界流场。而后采用热流估计方法预估试验板的表面热流。预估结果表明,如由拌线产生的激波等外流场的强烈变化将在估计的热流结果中得到清晰的显示。  相似文献   

13.
研制了一种包含球冠测热体和热防护罩的球头水卡量热计,建立了球冠测热体与测试水的流热耦合模型,基于该模型和热流标定试验分析了水道内水温分布特点及其对热流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道内测试水离受热面越近,水温越高,且沿水道径向的温度梯度越大;测试水质量流率越小,沿水道轴向和径向的温度梯度越大,热流计算结果因水温测点位置不同的差异就越大。设计水卡时应使热电偶尽可能远离受热面并靠近水道中轴线;使用前需进行热流标定,确定合适的测试水质量流率范围,获得准确的修正系数。试验结果表明,该球头水卡量热计能够应用于长时间、高精度、多状态的驻点热流测量。  相似文献   

14.
空间热环境严重影响航天电子元器件的失效率,针对这一重要可靠性指标的计算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分析计算方法。该方法分析了温度、应力的大小及温度、形变的相对变化率对失效率的影响,有效解决了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的过渡以及传统数学模型数据缺失等问题。本文研究为航天卫星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分析提供有效的计算基础。  相似文献   

15.
星载天线的热分析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ANSYS软件不能通过轨道信息模拟太空环境下的温度场,提出了利用I-DEAS软件和ANSYS软件相结合进行星载天线热分析的方法和基本步骤。该方法首先通过I-DEAS软件计算出太空环境下的温度场,然后利用Delphi语言编写的接口程序把I-DEAS的计算结果导入到ANSYS中去,最后通过ANSYS计算出在轨星载天线的热变形和热应力。通过一具体的算例,说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辐射加热方法在结构热试验中的作用与地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超声速飞行器经受着严酷的气动加热环境,为验证飞行器整体设计、考核热结构耐热性能,需要开展大量的结构热试验研究,如辐射加热、气流加热方法等。其中辐射加热方法具有加热时间长、加热能力强、多温区控制等特点,是有效的结构全尺寸热试验方法;气流加热方法受试验空间、加热时间等限制,在特定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给出了高超声速飞行器防热区和高温区的热结构设计理念,总结了国外结构热试验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指出用辐射加热模拟气动热环境仍将是新型飞行器热结构优化设计和性能考核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地面实验中,使用粒子图像测速测温(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and Thermometry, PIVT)技术测量了单滴热毛细迁移时液滴周围同时刻的速度场和温度场.选用密度相近的豆油和硅油作为实验系统的母液和液滴.实验结果表明单滴周围的温度场扰动不同于线性理论预测的随到液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是距离一次方成反比,这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浮力效应造成的,地面实验中重力作用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8.
工程胶粘剂固化过程中的热焓变化与反应转换率成正比,由此可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实验确定反应动力学参数,获得反应转换率和时间温度的关系式。胶粘剂的固化反应不仅与时间和温度有关,还受温度变化条件的控制。恒温固化的速度通常大于等速升温固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简单介绍了国外符号运算在工程分析中的应用现况和发展趋势,旨在引起同行对这个领域的兴趣和重视。文中给出了一个符号运算的简单例子—用MAPLE导出了12自由度矩形板弯曲单元刚度矩阵的显式并将其自动转换成FORTRAN程序,以说明符号运算的优越性。可以看出,符号运算的程序简洁、直观,且不易出错。繁锁的公式推导和程序编制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不但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也确保了公式推导和程序编制的可靠性。顺便指出,本文导出的矩形板弯曲单元比目前不少教材中采用的单元在性能上要优越。由于本文已给出了单元的插值函数的显式,故可望用该单元来替代教材中所用的单元.  相似文献   

20.
在对热膜流速仪的探头标定及两相信号分离的方法等特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测定了V-V浮阀塔板的流动特性。对于水,提出标定数据的两段线性拟合法,能够准确、快捷地用于流速测量。对气液两相信号分离的两类方法进行比较发现,概率法用于测定两相中每一相的时均速度,阈值法用于确定各相所占的比率都能取得比较准确的结果.测定了以V-V浮阀塔板几个阀片所形成的局部区域的气含率及流速分布特点,得出对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