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空技术创新: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航空工业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已初步建立了立足自己的航空科技和工业体系,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它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在世界航空科技和工业的发展速度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化和集约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的今天,我国航空工业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巨大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应当把航空工业作为一种战略性产业加以发展;加紧结构调整,实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我国航空工业才能实现跨跃式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有力地推动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本刊刊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育中同志的这篇文章,阐述航空科技与工业的发展特点以及技术创新对发展我国工业的作用和意义,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我国直升机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要加快我们直升机工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本文拟对我国直升机发展的若干政策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只有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才能全方位地满足循环经济产业化的金融需求。因此我们要为循环经济相关的市场主体建立一个良性的、面向市场的投融资环境和金融支持体系:改革发展循环经济的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体系;建立专为循环经济生产提供资金的政策性金融组织;组建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拓宽循环经济项目融资渠道;推进与循环经济相关的金融资源创新,实现循环经济和金融创新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M:作为我国高校焊接专业的创建者,您的学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您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 潘际銮院士:焊接是一种重要的机械制造工艺,重大工业装备都离不开焊接。据统计,钢消耗量的45%要用焊接方法才能制成产品,我国今年钢消耗量为2亿吨,换言之,有近1亿吨钢要进行焊接。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机械制造业,就不可能成为强大的国家。我们的学生已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很多还走上了领导岗位,我期望他们今后继续为我国的强大做出更多更重要的贡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振兴民族经济、发展民族工业的灵魂和核心.只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早日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而强化爱国主义意识、振兴民族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及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基本保证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控机床在工业装备中占有率的提高,企业对数控机床编程人员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快速编程系统成为推动数控加工技术发展的关键.虽然目前一些大型CAD/CAM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图形化数控编程功能,但就CAD/CAM的工作方式而言,CAM过程必须在资深CNC工程师的参与下才能完成.本文针对目前数控编程的工作量大、重复性劳动多、数控程序的质量完全依赖于CNC工程师的知识积累等缺陷,提出了通过建立UG编程模板,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以及整体CAM技术水平,实现数控编程标准化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7.
农民收入问题,既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产业结构方面的原因。因此,从深层次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必须制度创新和产业突破并举。在制度上,要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以农业支持工业发展向以工业反哺农业转变,从农村支持城市向城市支持农村转变,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在产业结构上,必须扭转工业结构升级速度过快的趋势,扶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大幅度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降低农村土地负荷,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创造条件,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8.
单片计算机以其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工业控制界倍有青睐。近十年来,以美Interl公司MCS-51系列为代表的8位单片机作为嵌入式控制器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仪器仪表和通讯设备等机电一体化产品,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分析,提出我国工科学校要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必须要加强工业培训。  相似文献   

10.
对发展中国航空工业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航空工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拉大,国际形势正在迫切要求建立强大的中国航空工业,我国的军机工业应当调整思路加强对地攻击力量,我国的民机工业不能再等下去,应当从支线飞机工业中找到突破口,振兴中国航空工业必须要建立新的机制,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的积极性,提高设计人员的待遇,稳定、吸引和培养人才,为我国航空工业在21世纪再创辉煌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