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空制造技术》2020,63(4):60-61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11月由教育部批复立项,2007年7月通过教育部验收后被批准对国内外开放。实验室定位于先进制造领域中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应用基础研究,面向机械制造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发展需求,聚焦高性能零件精密制造,重点围绕精密/超精密加工理论与技术、特种加工及复合加工技术、精密测量与加工过程数字化控制技术、微系统与微制造技术等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您在数字化工艺与装备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请介绍一下您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情况。张国军: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数字化工艺与装备"。装备是工艺的载体,工艺创新是装备创新的基本手段之一。工艺积累相对不足,尤其是精密加工工艺缺乏定量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是造成我国高端装备与国外存在巨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  相似文献   

3.
大口径光学元件超精密加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精密机床、数控、加工技术与工艺、精密检测和补偿控制等机电控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其发展与一个国家的高端制造技术及装备发展能力息息相关,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主要介绍了厦门大学微纳米加工与检测联合实验室在大口径光学元件超精密加工技术及装备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针对大口径光学元件磨削和抛光两个加工流程及其配套的精密检测技术,详细阐述了磨削装备及单元技术、可控气囊抛光机床及相关单元技术、精密检测装备及相关单元技术等的研究应用情况。这些技术研究从超精密加工的需求出发,借鉴国内外的研究经验和成果,通过对装备、工艺、检测等各方面整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磨削、抛光和检测装备及工艺技术的大口径光学元件超精密加工体系,这些技术与装备确保了大口径光学元件的高质量超精密加工。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空间制造技术的发展背景与技术特点,介绍了国内外空间增材制造技术、空间焊接技术的发展情况,总结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非金属与金属空间增材制造工艺、装备的发展现状,空间电子束焊接、固相焊接等工艺与装备研究进展等。论述了我国空间制造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空间制造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防工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制造技术与装备的现代化,“2000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制造技术与装备展览会”为航空航天制造技术及装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次机遇。为顺应国家加快国防工业发展,满足 航空航天工业制造技术与装备水平的要求,首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制造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及“航空航天制造技术与装备高层论坛”于2000年12月5~8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 此次展览会是由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航空行业分会、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航天行业分会主办,《国际航空》杂志社及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一次专业展览。来自美…  相似文献   

6.
航空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国外先进航空产品发展需求,对航空产品研制及生产中所应用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技术、大型结构件数字加工/成形技术、高温复杂结构件制造技术、先进连接与装配技术、超精密加工及微系统制造技术、特种加工技术、表面工程技术以及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商用航空发动机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及装备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论述了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特点、优势及相关装备,分析了该项技术在商用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发掘可使用该技术进行加工制造或修复的商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及具体的成形方式和装备。  相似文献   

8.
面向航空智能制造的DT与AI融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隋少春  许艾明  黎小华  刘顺涛  黄伟 《航空学报》2020,41(7):624173-624173
针对航空装备复杂制造场景下制造过程管控维度多尺度大、制造资源组成复杂性高、质量问题跟踪定位难度大等问题,结合数字孪生(DT)与人工智能(AI)技术特点,开展了面向航空智能制造的DT与AI融合应用研究。基于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应用现状,系统性地阐述了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融合机理,分析了支撑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融合驱动航空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和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融合驱动的AI控制中心构建涉及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加工制造过程自适应控制、智能车间生产过程智能管控、制造过程资源调度与优化决策、产品智能质量控制等应用场景,为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在航空智能制造融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雪松 《航空制造技术》2020,63(10):78-79
金属高性能增材制造与创新设计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定位于金属增材制造与创新设计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建立涵盖增材制造金属材料、工艺、装备技术、创新设计到重大工程型号应用的全链条增材制造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核心目标,始终注重学科前沿性与学科交叉的结合,前沿性研究与科学技术攻关、解决现实问题的结合,学校与工业界的深度结合,积极参与培育创新创意设计、个性化定制、专业化服务、绿色制造和社会化“泛在制造”等新兴制造模式。实验室重视人才培养,向社会输出大量增材制造相关专业技术方向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在大型工程装备快速变批量生产需求环境下,基于可拓协同制造资源概念,提出了装备可拓制造"超网络"链制造模式,研究了可拓制造能力单元的RKCQ流模型,构建了可拓制造"超网络"链的参考模型与组建过程模型,并指出使能技术框架体系,可拓制造"超网络"链模式提出的目的在于为大型工程装备制造系统应对不确定性的需求提供制造能力储备.  相似文献   

11.
科研平台与团队建设 高效精密加工与装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拥有一批在高效精密加工与装备技术领域长期从事基础研究、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科研人员,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学历层次高、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材料成形加工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论述了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作用及地位 ,介绍了快速产品与工艺开发系统、新一代制造工艺与装备、模拟与仿真 3项关键先进制造技术 ,指出轻量化、精确化、高效化将是未来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先进飞机智能制造装备系统的集成在飞机制造阶段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智能化装备系统的集成与管理成为飞机智能制造的技术基础与关键。积极探索智能协同管理平台设计,开展智能装备产品的自主研发,生成智能物流运输与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我国飞机智能制造的工程化应用,使得飞机智能制造成为制造行业的领先模式。  相似文献   

14.
航天高性能产品在生产制造中普遍存在产品合格率低、参数稳定性差、使用可靠性不高的现象.要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在产品设计阶段解决设计缺陷外,就是要识别和解决产品制造阶段的工艺缺陷.首次提出了一种自下而上的产品“工艺可靠性设计”概念和要素体系,提出关注产品制造的源头工艺设计,把产品的“工艺设计过程”当作研究对象开展工艺可靠性设计研究.提出了全新的制造工艺技术思想,从零件微观特征与产品设计原理匹配性,以及未来失效机理和产生根源的微观角度,研究建立产品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使用全寿命周期的失效机理(可靠性缺陷)与“工艺可靠性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模型,为完善产品工艺设计体系提供创新思路,为解决产品合格率问题提出了新的技术路径,也为产品设计阶段的产品可靠性设计的提升提供工程支持.  相似文献   

15.
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装备深化应用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材制造技术对飞机结构研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应用潜力尚未完全发挥.通过梳理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装备中的应用现状与特点,分析了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发展趋势,并从结构设计、专用材料、制造工艺、性能验证4个方面对制约增材制造技术全面深化应用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树脂基复合材料点阵结构集点阵结构与复合材料优势于一体,是实现飞行器等高端装备结构轻量化、功能化与智能化的理想结构材料。然而,由于复合材料点阵结构的材料高度各向异性、结构跨尺度、几何拓扑构型复杂、多功能集成设计需求等特征,导致复合材料点阵结构的制造技术存在诸多难题与挑战。本文回顾了复合材料点阵结构的发展历程,重点围绕近年来国内外在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与突破,根据点阵芯体的核心成形工艺,在给出制造技术分类与优缺点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点阵结构成形质量的关键工艺,进一步剖析了制约当前复合材料点阵结构制造技术发展的问题,最后对复合材料点阵结构制造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装备领域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作为重要的金属增材制造工艺方法,电子束增材制造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技术可满足航空大尺寸结构件的快速低成本制造,并可用于高价值零件的修复。电子束选区熔化增材制造技术在复杂结构以及难熔合金制件的制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在对国内外电子束增材制造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从发展需求、目标、共性关键技术、应用、战略支撑与保障5个方面综合分析,绘制了面向2035年的航空装备电子束增材制造技术路线图,以期为航空装备电子束增材制造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 ):您主持完成众多科研课题,您认为基础研究对引领技术发展有何重要作用?高能束流加工技术体系还需加强哪些方面的基础研究? 关桥:虽然我们已建立比较完整的高能束流加工技术体系和相应的装备,如把激光、电子束用于焊接、制孔、强化、涂层表面改性与毛化、增材制造等;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的技术基础研究,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创新发展;否则,由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朝一日眼前的“成果”、“成就”中就有可能呈现出发生事故的“瑕疵”.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在国家973、863、重大专项等国家级项目支持下,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智能制造与RFID技术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RFID标签封装装备,研发了全系列工业应用高性能RFID读写器和标签,开发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航空、汽车、工程机械等制造龙头企业应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模具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模具的CAD/CAM技术、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技术、镜面加工技术、测量及反向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