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涡扇发动机可调静子叶片控制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采用可调静子叶片,可改善高压压气机的工作特性,扩大喘振边界,保证发动机稳定工作;通过优化可调叶片角度控制规律,还能提高发动机性能。基于双转子涡扇发动机的试车数据,介绍了可调叶片角度的控制方法,研究了可调叶片角度在低转速和高转速时的控制规律,分析了打开可调静子叶片角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压转子转速较高时,通过调节可调静子叶片角度,可以降低高压转子的物理转速,增加转子转速裕度,降低机械负荷,增加发动机在翼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2.
变循环发动机性能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11,他引:9  
在常规双轴涡扇发动机性能模拟程序的基础上,添加了模式选择阀门、前可调面积涵道引射器、后可调面积涵道引射器、核心涵道等部件模块,并加入了低压涡轮导向器面积、高压压气机转子叶片角度、风扇转子叶片角度、核心驱动风扇级转子叶片角度等调节变量,编写了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性能数值模拟程序,模拟了一种带核心风扇级的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的高度、速度和节流特性.计算表明:与单外涵模式相比,双外涵模式的单位推力和耗油率低,受飞行条件影响的主要为前涵道比.随着低压转子转速的降低,双外涵模式的总涵道比呈增大的趋势,发动机的耗油率大幅降低.此外,变循环发动机在几何调节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对工作条件较敏感,必须特别注意各调节参数与发动机工作条件的匹配.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型发动机电子控制器,对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设计了1种基于分布式控制,用AD598、TMS320F2812 DSP和CAN总线构成的航空发动机智能导叶控制装置。阐述了智能导叶控制装置的壳体设计方法,以及TMS320F2812最小系统、基于AD598的LVDT(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器)信号调理电路、电液伺服阀电流驱动电路(电流输出电路)、CAN总线接口电路和D/A转换模块等电路的设计方法,简述了软件系统设计。通过完成半物理试验,基本满足了对风扇进口可调叶片角度α1、高压压气机进口可调静子叶片角度α2的控制要求。结果表明:该装置具备体积小、智能化程度高、控制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软轴推拉钢索在航空发动机反馈机构中运动关系的传递缺乏有效分析方法的问题,根据软轴推拉钢索的结构特点,构建了软轴推拉钢索的运动关系传递模型。通过对采用软轴推拉钢索的高压压气机静子可调叶片角度反馈机构进行建模,获得了高压压气机静子可调叶片角度反馈关系曲线,并采用带约束的非线性优化方法对关系曲线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基于软轴推拉钢索位移绝对值构建的运动关系传递模型能够有效的对其运动关系实现建模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进气道旋流发生器的设计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深入研究旋流以全面评价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设计了一套可调叶片转折角、叶片高度、叶片数的叶片式旋流发生器.利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对旋流发生器进行了各种组合的流场计算,分析了可调参数对旋流发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旋流发生器能够产生整体涡强度达8°~22°的旋流,叶片数对旋流整体涡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二种增加多用途飞机高温发动机寿命的优化控制方法。即通过综合控制压气机导向器叶片角度与喷管临界截面面积的快速变化推力法,和在此基础上增加可调涡轮导向器控制发动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精铸模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精铸模具将朝着智能化、网络化、超精密、绿色化的方向发展航空发动机是航空飞行器的心脏,它的内腔由一系列叶片及其他复杂结构的零件组成,此类零件的制造精度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总体性能。新型发动机不断追求高推重比和高功重比,使航空发动机的相关零件结构日趋复杂。如叶片的流入角和流出角的变化使得叶片向薄壁、扭曲、空心等方向发展,叶片进排气截面半径呈曲线分布,所用材质由铝合金向不锈钢、空发动机及其他产品精铸件二类工装模具的设计主要靠设计人员在图纸上进行手工二维串行设计,要求高、周期长,还容易出现反…  相似文献   

8.
变几何涡轮及其设计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变几何涡轮在变循环发动机中的重要作用,与发动机总体之间的配合关系;导叶可调对涡轮性能的影响;变几何涡轮在叶片造型方面的特点;导向器面积开大和关小与涡轮流量、功率及效率特性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导叶可调机构设计方面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航空发动机的工装制造中,经常遇到空间组合角度的计算。对这些复杂的角度换算,运用矢量分析的方法可使计算简化。象图1所示叶片标准件,叶片根部为枞树榫齿,叶冠由斜面组成。叶冠在垂直和水平剖面的倾角如图1所示。图中尺寸M±0.02毫米是  相似文献   

10.
将可变几何的压气机、涡轮特性计算程序和发动机稳态性能计算程序综合,评估风扇、高压压气机静子可调叶片角度、高压和低压涡轮导向器面积、混合器进口内外涵面积比、以及喷管喉道面积的调节对加力涡扇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调节,可以大幅度地改善发动机性能。  相似文献   

11.
动态消息     
EJ200发动机是由欧洲4国为EF2000战斗机研制的推重比10级的涡扇发动机。3级风扇采用无中间凸台的按损伤容限设计的跨声速宽弦叶片、整体叶盘和单晶材料;5级高压压气机的转子采用三元亚声速叶片、可调进口导向叶片、整体叶盘、单晶材料、等外径通道、全长双层结构机匣和刷式密封;环形燃烧室采用蒸发式喷嘴和先缓扩再突扩的二级扩压器;单级高、低压涡轮采用三元气动设计的低稠度单晶转子叶片和粉末冶金盘;加力燃烧室采用高效的径向火焰稳定器;喷管采用可调的轴对称收敛扩散喷管;控制系统为有故障诊断和健康监控能力的全功能数字式发动机控制  相似文献   

12.
航空发动机推力测量台架动架支撑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提高发动机推力测量精度,从推力测量台架设计和推力测量系统校准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影响航空发动机推力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及推力测量台架;然后分析了不同动架支撑方式对台架刚度系数的影响,及发动机推力、动架支撑方式和台架刚度系数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了不同校准方式对动架支撑方式的决定性影响;最后总结了推力测量台架设计应遵守的优选原则。  相似文献   

13.
进气道旋流的模拟及试飞中的测量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深入研究旋流以全面评价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研制了一套可调叶片转折角、叶片高度、叶片数的叶片式旋流发生器.通过数值模拟、风洞试验逐步验证了叶片式旋流发生器的有效性,分析了各种可调参数对旋流发生结果的影响.提出了飞行试验中可行的旋流评价指标以及测量方案,并应用于风洞试验以进行验证.数值及试验结果表明:①所设计的旋流发生器可产生整体涡强度达28°的旋流;②叶片数、叶片攻角对旋流发生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③通过不同的叶片布局方式可模拟出各种典型的旋流结构.   相似文献   

14.
某型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外场抢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外场更换和修理某型涡扇发动机各级风扇叶片的技术。通过研制必要的工装,采取适当的工艺,在外场迅速、有效地排除了某型涡扇发动机第1~4级压气机风扇叶片打伤故障,更换了低压单元体和相关零部件,大幅度缩短了检修周期,节省了检修费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某型航空发动机可调导向叶片测量的一般原则和内容。由于测量、数据处理、叶型修正等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高了叶片的测量精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某型航空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多次出现开车前接通飞机增压泵后,高压压气机进口可调叶片角度α2自动上升现象。本文根据发动机α2传动机构结构、α2控制原理,结合修理实际,对该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航空发动机结构特征和鸟撞后的风扇叶片损伤特征,提出风扇第一级转子叶片是发动机抗鸟撞关键零件,叶片前缘为抗鸟撞设计关键部位。建立一种风扇叶片鸟撞理论分析方法,研究撞击工况、结构参数与鸟撞过程、损伤模式、损伤程度的关系,提出前缘角度是抗鸟撞能力关键结构参数。当撞击工况确定后,前缘角度决定了撞击形式和叶片损伤模式,影响损伤程度。采用显示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设计了一种带前缘特征的模型,对前缘角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验证,并开展了实际风扇叶片改进设计,改进后的叶片被鸟撞击后变形减小最少33%,抗鸟撞击能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8.
某型发动机台架试车喘振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涡扇发动机整机地面台架试车中遇到的喘振故障,从研究多级轴流式压气机在低转速下发生喘振的机理出发,查找发生喘振故障的根源。分析发动机试车中喘振前后所采集到的数据,确认高压压气机可调导向器叶片角度及转差不合适是导致喘振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针对航空发动机装配工艺过程、工装设计工艺过程及发动机盘类转子部件的共性,结合机器人理论,将串并联机构应用到航空发动机构型中,研究并设计一个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型号航空发动机的柔性工装构型.详细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及设计关键技术,并用有限元方法进行静力学验证其可行性.对航空发动机数字化装配的实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弦规是精密量具,不仅可以测量角度,也可以间接地测量斜面上某些几何尺寸。斜面上几何尺寸的测量一般是采用圆柱法或专用测试设备。但对某些体积笨重、斜面较窄、斜面离基准面距离较远或具有局部锥体的工件用圆柱法或专用测试设备几乎无法测量。对于这些工件用正弦规进行间接测量,则既简便又精确、经济。发动机叶片形状复杂,其中不少叶片在机械加工中用斜面定位,因此,在工装的设计、制造、检验中,斜面测量的工作量很大。几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