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星船材料在轨出气加速地面测试的实验设计,并经具体测试和6500余小时的1:1验证实验测试,肯定了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星用非金属材料出气污染性质原位测试设备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功研制了星用非金属材料出气污染性质原位测试设备。设备可原性,连续,定旧测试星用非金属材料出气可凝挥发物率,给出全过程的出气数据。设备测控系统稳定、测试仪器灵敏,测试数据可靠。整体设计和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有所创新,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多功位星用非金属材料出气污染高灵敏度原位测试设备。  相似文献   

3.
王先荣  柴强 《宇航材料工艺》1997,27(3):56-56,60
根据有关标准,对卫星用13种胶粘剂材料出气污染性质进行了标准筛选测试和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的再标准测试。测试结果分析表明:真空烘烤预处理可明显降低材料总质量扣损失;真空烘烤预处理不能明显改善材料水气回吸性。  相似文献   

4.
未来卫星所携带的光学系统载荷温度往往很低,低温表面更容易被出气污染物分子污染,进而可能降低光学系统的性能以及其在轨使用寿命。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扩散理论和经典吸附动力学理论,获得了胶黏剂出气污染物在低温敏感表面详细的理论模型,利用航天器材料放气污染特性测试标准ASTM E 1559对胶黏剂出气污染物在低温敏感表面出气凝结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获得了胶黏剂出气污染物在低温敏感表面的凝结理论模型,用于对低温表面进行污染预估和控制,从而为污染计算与预测提供了可借鉴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星用非金属材料出气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卫星上所用非金属材料,在空间真空环境下存在出气行为,产生污染效应。为了研究这种出气行为,本文以扩散理论为理论依据,推导材料出气模型。利用空间分子污染气体分析仪,测试了星用非金属材料的出气速率变化,对所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证实了模型推导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经过6h的真空加热预处理能够有效减少出气污染。  相似文献   

6.
通过地面环境模拟实验,分析了高模碳纤维/环氧树脂改性氰酸酯复合材料(M40J/CE/EP)的表面元素,研究了高真空加热环境下复合材料的真空出气性能和出气气体成分.结果表明,M40J/CE/EP复合材料的表面主要由C、O、N元素构成;经高真空加热后,复合材料的出气气体成分以小分子挥发物和碳氢化合物电离碎片为主,有可能在空间低温条件下冷凝在航天器的敏感器件表面而造成污染;通过真空出气性能实验测得,M40J/CE/EP复合材料的总质量损失(TML)的平均值为0.27%,收集到的可凝挥发物(CVCM)为0,完全达到出气筛选合格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实际金属浇注法的基础上,运用参数优化技术设计了求解砂型材料导热系数的通用程序,测定了几种常用砂型材料的表观导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干砂型的表观导热系数是其密度、温度的函数;湿砂型水分凝聚区的表观导热系数是干砂区表观值的3~4倍。本研究为砂型材料导热系数的测试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空间环境下,材料出气引起的分子污染效应是影响飞行器寿命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材料出气分子经历的出气、在空间的传播输运和沉积三个过程及有诸多污染出气源存在时,对敏感表面沉积量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针对飞行器敏感系统功能表面在轨分子污染沾染量的预估模型。并利用该理论模型,结合相机镜头结构和空间环境的使用条件,模拟计算其镜头表面在轨飞行期间的分子污染物沾染量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同时理论计算结果结合试验测试数据评估相机镜头的在轨使用业绩。结果表明,镜头由于分子污染物沉积引起光学透过率的衰减达30%以上。所得到的结论对完善飞行器的防污染设计,提高飞行器在轨期间安全和性能保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上使用了大量的火工装置来完成特定的功能,它们在动作时会引起强烈的高频冲击环境,对航天器上的仪器设备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借鉴活塞压力计的原理设计了一种专用爆发器,它同时具有传统的密闭爆发器和推力测试架的功能,能够同时测试航天火工品爆炸后产生的压力、加速度和位移等冲击参量,可增加一次试验能够获得的测试信息量.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自动化测试语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丹  马世龙  李先军  孙波  叶钢 《航空学报》2010,31(2):290-300
航天器测试语言是支撑航天器自动化测试的形式体系及航天器测试过程标准,在当前多航天器批产网络化测试的新需求下,测试语言标准体系研究对于提高航天器测试自动化水平和保障测试过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现有典型航天器测试语言的全面分析和比较,总结出基本特征,并结合当前先进的网络计算技术,提出了我国航天器测试语言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同时针对国内航天器测试语言研究设计工作的不足,给出一种航天器测试语言CATOL(China Aerospace Test and Operation Language)。该研究对提高我国航天器测试业务规范水平和测试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航天器测试自动化研究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