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楠 《航天员》2010,(4):22-23
自7月22日正式卧床开始.一天24小时志愿者基本每刻都头低位、躺卧在-6°倾斜的床上。洗漱、吃喝等活动.甚至是小便都要在这张床上进行。虽然不是病人.但躺在床上不能充分自理的情形却也让志愿者着实体验了一把重病卧床的“病号”感觉。  相似文献   

2.
《航天员》2008,(3):32-33
实验志3实验进程30天~45天实验日期2007年12月29日~2008年1月12日实验白描:实验进行了一半,志愿者队伍情绪稳定,士气也高涨,他们与测试人员逐渐配合默契。但根据国际相关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卧床实验时间继续延长,志愿者的心理问题将逐渐突出。不可忽视。这阶段已是春节临近,志愿者想家、焦虑等负性心理越来越多,因此志愿者管理及心理支持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对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双重考验一直都在!  相似文献   

3.
沈羡云 《航天员》2013,(5):50-53
2013年8月9日NASA网站发布消息,NASA航天员迈克尔·弗勒(Michael Foale)正式宣布退役,结束了他近30年的航天职业生涯.弗勒曾执行过6次航天飞机任务,并分别在“和平”号空间站及国际空间站长期工作。在飞行任务期间,他执行过4次太空行走任务,太空飞行时间总计375天,成为人类载人航天史上最有飞行经验的航天员之一,也是一位在NASA颇受尊敬的航天员。  相似文献   

4.
《航天员》2008,(3):16-19
招募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法国航天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等单位拟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联合开展60天头低位卧床实验。该实验旨在模拟中长期航天飞行任务中失重对人体产生的生理影响,并研究相关的防护对抗方法。本次实验周期共为90天,被试者提前15天入住卧床实验室以熟悉实验室环境和实验程序。头低位-6。卧床60天,卧床实验期间,除大便外其他活动均在床上进行;卧床后观察恢复15天。实验周期内进行心血管和骨骼功能的检测。现向全国招募25名志愿者,欢迎30岁到45岁、热爱祖国、热爱航天事业、无心血管及骨代谢疾病史的健康男性报名参加。报名截止日期:2007年8月25日。  相似文献   

5.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08,(1):4-9
中国CHINA我国60天头低位卧床实验进展顺利本刊记者日前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获悉,由该中心组织、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香港中文大学参与的60天头低位卧床实验进展顺利。此次参与实验任务的科研人员多达100余名,涉及航天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21名志愿者经社会公开招募选拔而来,  相似文献   

6.
《航天员》2008,(3):30-31
实验志2实验进程15-30天实验日期2007年12月13日-28日实验白描:卧床前15天是人体生理反应的急性适应期,但随着卧床实验时间继续延长,志愿者的生理不适逐渐消失,单调乏味的生活,限制活动等因素成为主要应激源。这个阶段,工作人员必须丰富志愿者的日常生活,充实他们的精神力量。本阶段的实验要求是在不出现严重生理及心理反应的基础上,实现95%的志愿者完成30天卧床实验。  相似文献   

7.
《航天员》2011,(6):8-8
据NASA网站10月14日报道,NASA、国家侦查办公室(NRO)和美国空军(USAF)于本周签署协议,为国防航天任务和民用航天任务中的商用运载火箭提供商建立清晰的认证标准。  相似文献   

8.
7月15日至8月15日,位于北京航天城内的中国航天员中心开展了女性头低位卧床实验。这是我国首次组织以女性在模拟失重环境下的生理变化特点为研究目标的卧床实验。研究者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获得女性在太空失重环境中生理活动的基本变化情况,并验证相应防护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此次实验为探索我国交会对接任务女性在轨失重生理效应的规律特点,研究女性在轨防护措施应用原则及评估防护效果提供了实验数据。参加本研究的所有志愿者均为北京市各高校的在校女大学生。在近百名的报名者中,经过初筛、复查等数轮包括各种生理和心理测试后,共有22名志愿者进入最后的卧床实验。实验中,所有志愿者均需在床上完成吃、喝、拉、撒等各种日常活动。本次实验的顺利完成将加强对女性在太空中生理变化特点的认识,为我国首次将女性航天员送入太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2010,(4):12-13
据NASA网站8月19日报道.NASA正在向美国公众征集航天飞机预定任务的“唤醒之歌”.目的是以此“唤醒”美国航天员。  相似文献   

10.
《航天员》2010,(4):8-8
据NASA网站7月13日报道,在今年夏天,NASA已经为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筛选出了由7所学校的学生设计出的9项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11.
《航天员》2013,(1):40-40
据NASA网站2012年12月下旬报道,ESA公布了航天员从地下带回的一种新物种——会游泳的土鳖虫。2012年9月7日,由6名航天员组成的国际乘组,于开始执行为期6天的地下寻找生命任务“CAVES”。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9,(6):46-46
据《航天》网站4月29日报道,为保证能按期于2015年3月首飞.NASA已决定将其新型“奥利安”飞船上的座椅数量从6个减至4个。该局是在当月早些时候做出这项决定的。在决定减少乘员数量之前.该局准备让新飞船采用两种设计.其中6人型用于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人员.4人型用于在2020年前送宇航员重返月球。不过,NASA“星座”项目计划经理汉利称,NASA并没放弃“奥利安”乘坐6人的能力.有朝一日还将需要这一能力.但“初期还不需要这样做”。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工程》2012,21(3):47-47
据NASA网站2012年4月9日报道,NASA正为发射一个深空原子钟(DSAC)演示验证而做准备。它使用单向导航技术——通过实现航天器实时估算自己的授时与导航数据,可对目前使用的双向导航系统做出改进。在双向导航系统中,信息要送回地面,需要地面小组评估授时与导航,然后再传回航天器。在执行时间起到关键作用的事件时,星载实时导航能力是提高NASA能力的关键,例如在行星着陆或行星飞越期间,对地面与航天器互动而言,信号延迟太长。在未来NASA任务中使用深空原子钟,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工程》2010,(4):116-117
据美国NASA网站2010年6月29日报道,NASA发布广泛机构公告(BAA),寻求议案和工业界进行重型运载系统概念与推进技术的研究。NASA寻求创新性途径进行载人太空探索。本次可用总经费为800万美元。子任务包括评估多种重型运载器和太空运载器结构;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12月11日,据NASA网站报道,来自NASA"奥西里斯·雷克斯"(OSIRIS-REx)任务的数据显示,在小行星"班努"的粘土中发现了水。在2018年8月中旬至12月初的任务接近阶段,探测器从地球出发,飞行了2 200 000km,于12月3日抵达距离"班努"19km的位置。在这段时间里,地球上的科学团队将探测器上的3个仪器对准了"班努",开始对这颗小行星进行首次科学观测。OSIRIS-REx是NASA首个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工程》2012,21(2):129-129
据NASA网站2012年2月8日报道,NASA2011年《衍生产品(Spinoff)报告》中,有44项创新技术上榜。这些技术源自NASA的任务和项目,并转化成实用商品,造福社会。NASA的衍生产品已经证实能为医疗保健、运输、公共安全、生活消费品、能源,以及环境、信息技术等产业带来利益,能刺激消费,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和商业机会。  相似文献   

17.
《航天员》2010,(6):10-11
据NASA网站12月10日报道,NASA已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份潜在价值1.71亿美元的合同。支持国际空间站货运服务。该合同将为由国际合作伙伴和商业货运飞船执行的空间站货运任务提供规划、协调支援,并为标准化的货运舱准备与封装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据Spacedaily网站2012年8月14日信息,NASA在近期太空生物研究公告中公布了15项获得资助的实验,其中有10项在"国际空间站"上实验,其余5项是地面实验。  相似文献   

19.
[据飞行现在时网站2007年1月25日报道]由NASA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运营的孪生卫星STEREO(日地关系观测卫星)是NASA第3项日地探测计划任务。STEREO是首次利用月球引力改变多个航天器轨道的任务,这两颗卫星由一枚火箭送入各自轨道。卫星轨道和绕月变轨机动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任务设计工程师们设  相似文献   

20.
《航天员》2010,(6):7-8
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10月19日报道,如果载人航天探索想要到达月球以远天体甚至火星,人类需要开发许多新技术。NASA阿姆斯研究中心主任西蒙·沃登在参加一次活动时概括了NASA正在开发的应用于未来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