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法国计划中的 SA-90地空导弹和SAN-速导弹和17公里远的亚音速导弹; Aster3090舰空导弹现已改称为Aster。现在正在研 助推器较长,射程也较远,用于拦截飞机。制两种陆基型:Aster15和Aster30。Aster15 舰用Aster的拦截sit离为10公里。的助推器较短,据称能拦截10公里远的超音法国的Aster面空导弹~~  相似文献   

2.
英国行将与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签署一项联合研制新一代舰防御中程防空反导弹导弹系统的协议.装备该导弹系统的舰只能具有自身防御和保卫舰队其它舰只的能力.该系统将以“未来而空系列武器”(FSAF)为基础.FSAF目前正由法、意联合研制,不久还将包括西班牙.它使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和“阿斯特”(Aster)两级垂直发射导弹.  相似文献   

3.
《飞行》1983年2月5日报道:法国战略地地机动导弹SX(也称SSB-X)导弹,现仍处于确定最佳基地方式以及有效载荷和射程水平的阶段。法国打算用SX陆基武器来替代目前设在地下井内的S3地地弹道导弹。这种新的武器是两级固体机动导弹,可能使用M4潜地弹道导弹的制导系统。  相似文献   

4.
对高机动旋转导弹双通道鸭式控制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双通道控制原理,分析了双通道控制的过载能力强,理论上对最低转速无要求,驾驶仪设计复杂度小,利于工程实现等相对单通道控制的优点。讨论了双通道控制考虑两对鸭舵滚转不对称、鸭舵下洗和气动非定常时的气动设计,以及转速设计中零转速、与弹体纵向响应频率和大机动转速变化对控制系统的影响的要点。研究认为高机动旋转导弹采用鸭式双通道控制可行。  相似文献   

5.
对一种高机动鸭式布局导弹的旋转三通道转速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两对舵面布局的导弹滚转控制特性,发现鸭舵差动可产生相应的滚转控制力矩,4片舵面同时差动的滚转控制效率在不同滚转位置处的一致性较好。给出了双鸭舵实现纵侧向过载指令跟踪同时进行转速稳定的控制策略,以解决转速变化给导弹纵侧向控制带来不利影响的问题。考虑鸭舵滚转控制不确定性大,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的转速稳定控制回路。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和稳态跟踪精度,能解决旋转导弹转速控制面临的不确定性难题。研究对高机动旋转导弹的发展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导弹纵向机动飞行鲁棒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非线性无源方法,用于导弹纵向机动飞行控制,并通过H_∞控制器补偿系统的不确定性。此方法设计的控制器,能保证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将此方法用于导弹地形跟踪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在导弹纵向机动飞行中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和禁避飞区规避能力,提出在一级段偏离传统射面,后面级再修正射面以命中目标的变射面空间"M"形弹道。设计了基于级间非连续点火的导弹纵横向适应性飞行程序模型,并采用免疫粒子群与内点牛顿相结合的串联混合优化算法对弹道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变射面弹道能有效增大主动段飞行时间,压缩被动段射程,提高导弹的中段机动能力。优化算法收敛速度快,精度高。  相似文献   

8.
直接侧向力控制导弹的自适应模糊变结构末制导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宇  董朝阳  王青  张明廉 《宇航学报》2006,27(5):984-989
针对采用直接侧向力控制的敏捷性导弹,提出了一种适州于拦截大机动目标的自适应模糊变结构末制导律。由于采用了直接侧向力控制方式,提高导弹末段机动过载和快速响应能力的同时,也使得系统具有高度耦合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采用所设计的制导律在制导系统中不确定性函数为未知的情况下,利用自适应模糊系统的万能逼近能力以任意精度进行逼近,由此克服了模型小确定性和外界干扰对制导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引入目标最大机动加速度自适应算法,使得这种制导律中的变结构项具有变增益能力,能够适应目标各类机动的情况。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对大机动目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并对各类机动目标均有较高的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9.
法国航空空间公司正在研究机动弹道导弹的可行性。该导弹编名SSBS-X,简称SX,是一种固体导弹,射程4,000公里,很可能装一枚15万吨当量的热核弹头。这项计划的目标是:使SX导弹能在载重20吨的半  相似文献   

10.
按计划意法两国要于1988年10月份签订联合研制阿斯特(Aster)面空武器系统的谅解备忘录。 预计该导弹的舰载型号将于90年代中期用于反导弹/反飞机的防御。首批阿斯特导弹将要部署在法国海军的核动力航空母舰戴高乐号上,随后将要交付陆基型号的阿斯特导弹。这两种型  相似文献   

11.
导弹末端机动的一体化控制模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过载控制技术,建立了反舰导弹末端机动的一体化控制模型。该模型包括两组控制信号:过载控制信号和质心控制信号。利用该模型控制导弹完成了末端跃升、蛇行、摆式和螺旋等各种机动方式。另外,使控制参数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还实现了摆式和螺旋机动的变异形式。由于导弹的机动能力受到可用过载等指标的限制,因此控制参数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取值才能保证末端机动的顺利完成。最后,举例对上述模型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倾斜转弯飞航导弹的制导与控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提高飞航导弹的侧向机动能力且保证导弹不产生较大的侧滑角 (受导弹所用发动机进气道限制 ) ,本文探讨倾斜转弯 (BTT)控制在飞航导弹控制中的有关理论与应用问题。提出了制导与控制系统控制命令生成方法。以工程应用为背景 ,采用古典控制理论与滑模控制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来设计BTT导弹自动驾驶仪 ,对所提出的制导与控制方法进行了六自由度数学仿真 ,结果表明本文方案正确、有效 ,且简单 ,工程上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3.
宋俊红  宋申民  徐胜利 《宇航学报》2016,37(12):1432-1440
针对多导弹协同拦截一个机动目标问题,基于有限时间一致性理论提出了一种带有攻击角约束的多导弹协同制导律。首先建立了带有攻击角约束的多导弹协同制导模型。其次,把协同制导律的设计过程分离为两个部分:一是基于有限时间一致性,同时结合积分滑模和自适应控制设计沿着视线方向上的加速度指令,保证所有的导弹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同时拦截机动目标;二是利用非齐次干扰观测器并运用滑模控制设计视线法向上的加速度指令来保证每枚导弹与目标间的视线角速率收敛到零和视线角收敛到期望的视线角。最后,对三枚导弹同时打击同一机动目标的情况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的带有攻击角约束的协同制导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导弹总体设计中亚跨速稳定性和超声速机动性不能兼顾的问题,对双通道控制旋转导弹舵面控制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正弦、Bang-Bang、梯形和饱和正弦等控制律的原理与特点,给出了各自的等效舵偏角及其相应等效控制力的数学模型。采用基于两对舵面配合控制方式,给出了上述4种控制律的统一表示形式。讨论了两对舵配合控制方式的影响及工程可实现性,发现两对舵面相位差固定时,其等效控制力的方向由舵面1的相位决定,大小由其最大舵面偏角和特征函数决定,在工程中易实现;两对舵面相位差可变时,等效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需由控制舵1的相位和两对舵的相位差共同决定,考虑的变量更多,设计难度大,舵机系统复杂,难以实现小型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基于两对舵面配合控制的旋转弹双通道控制方式,通过改变导弹舵面控制律,能有效提高导弹的操纵效率,在保证弹体静稳定性的同时增强导弹的机动能力,有效解决了传统旋转导弹总体设计中两者难以兼顾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精确控制导弹在有限时间内以期望攻击角度拦截机动目标,采用将导弹自动驾驶仪简化为惯性环节的方法,结合终端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带攻击角度约束的有限时间收敛制导律。为了滤除视线角速率噪声,提出一种非线性跟踪微分滤波器对噪声进行滤波,建立了考虑滤波的制导系统状态方程,基于此方程设计非齐次干扰观测器,用于目标机动不确定项的估计补偿。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制导律能达到对视线角速率有效滤波,对目标机动状态精确估计的目的,克服系统动态延迟对制导精度的不利影响,满足攻击角度和制导精度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6.
轨控式复合控制导弹制导与控制一体化反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燕军  唐硕 《宇航学报》2013,34(1):79-85
针对轨控式复合控制导弹制导与控制一体化设计问题,结合动态面反步设计和非线性干扰观测器(NDO)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制导控制一体化反步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复合控制导弹纵向通道制导控制一体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分三步设计反步控制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动态面方法,通过引入一阶低通滤波器,得到虚拟控制量的微分,避免了传统反步设计中的“计算膨胀”问题,同时采用NDO对模型不确定性进行估计并加以补偿,实现了对气动系数摄动和目标机动的鲁棒性.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所有误差信号最终一致有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复合控制导弹制导控制一体化反步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变质心控制导弹的运动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导弹变质心机动控制通过改变弹头的质心,利用气动配平力矩改变弹头飞行姿态和攻角,从而实现导弹机动控制.本文首次详细推导了基于变质心控制导弹的空间六自由度的动力学方程,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仿真系统,针对导弹在垂直平面内运动情况进行仿真,为深入探讨变质心控制弹头的控制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导弹复合控制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锐  高晓颖 《航天控制》2007,25(2):9-12
建立了具有气动力/直接侧向力混合控制的导弹动力学模型,采用反馈加前馈控制结构,设计了导弹复合控制系统,实现了气动力/直接侧向力的解耦控制。建立了导弹复合控制系统性能代价函数,并采用进化策略实现了复合控制系统参数的多目标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进化策略收敛速度快,优化以后的导弹复合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快速大机动跟踪能力,且直接力控制有效补偿了气动面控制效益低下和非最小相位系统造成的响应延迟。  相似文献   

19.
据《航空周刊》1991年6月24日报道,以色列国防部长说,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空射型武器未能有效地瞄准和攻击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机动发射架。这表明以色列必须要研制一种能摧毁导弹机动发射架的武器。 战后的分析表明,伊拉克的导弹发射架都是由多国部队的特殊地面队摧毁的。现在要研制一种能摧毁导弹机动发射架的武器系统,其关键是要研制出具有较大空中待机能力的远程遥控飞行器(RPV)。以色列已制造了几个RPV系统,  相似文献   

20.
导弹末端机动与导引一体化设计的新机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建飞  张义广  李俊峰 《宇航学报》2009,30(5):1866-1870
针对导弹末端机动与导引的一体化设计问题,给出了一种新的机动模型。通过模型参数的设计,使得机动位移、机动速度的零点周期性地出现在相同的时刻,导弹就可以在导引弹道和机动导弹之间平滑过渡。基于该模型,采用导引弹道和机动弹道同步积分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时刻开始和结束机动,可以实现末端机动与导引的一体化设计。该方法得到的一体化弹道,其制导精度仅取决于末制导律,而与具体的机动参数无关,具有较好的突防效果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