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捷联惯导系统内杆臂补偿方法及试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际捷联惯组中,三只加速度计的比力测量对应于不同的点位置,如果直接作为捷联惯导算法的输入,角运动条件下会引起导航误差。对于加速度计非正交安装情形,在常规静态标定模型基础上,推导了考虑内杆臂效应后的动态标定模型。以导航速度为观测量,建立了加计组合内杆臂补偿的一般模型方程。针对激光捷联惯性组合,设计了简便的试验方法用于辨识内杆臂参数,高强度的摇摆试验表明内杆臂补偿有效地提高了导航精度,速度误差降低达77%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HRG平台惯导系统的自主导航精度,利用旋转平均技术组建了HRG旋转式平台惯导系统.针对旋转式平台惯导系统在导航过程中台体绕台体轴的往复旋转会引起加速度计尺寸效应误差的问题,在对加速度计尺寸效应误差的产生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旋转式平台惯导系统的特性,提出将坐标变换矩阵完整的旋转矢量表达式代入速度和位置更新方程,建立了加速度计尺寸效应的高精度补偿算法,并讨论了减小加速度计尺寸效应所引起的发散的位置误差的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算法能够有效减小加速度计尺寸效应引起的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从而验证了文中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及所建立的补偿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光学陀螺捷联惯导系统(SINS)中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相对光学陀螺仪低频输出相位特性不一致引起的时延问题,研究了一种加速度计时间延迟参数标定方法。在滚转角运动环境下,对影响导航速度的初始对准误差、加速度计测量误差和陀螺仪测量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建立了各个误差源与导航速度误差的关系式;结合50型激光捷联惯导系统的精度指标和滚转轴“指北”条件,对导航速度误差方程进行优化,实现时间延迟参数的标定和补偿。通过数学仿真校验了标定方案的可行性,作为后续深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激光捷联惯导减振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在地面动态导航测试中圆概率误差偏大的现象,要求给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设计出性能优良的减振系统。分析激光惯导的振动模型,结合对比原有惯导减振系统提出双层减振。在对双层减振系统的分析中,把整个安装支架作为减振系统的一部分,充分考虑弹载设备的可安装性,应用有限元法设计出动态性能良好的安装支架和减振器来改善减振效果。通过地面大量振动试验的验证以及反复对支架和减振器参数的优化设计,使得新构建的减振系统的谐振频率避开激光陀螺的机抖频率以及其它需要减振的频率段,减振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可以在飞行器上使用。  相似文献   

5.
弹性机翼对机载导弹子惯导系统导航精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弹性机翼的振动及杆臂效应会引起机载导弹加速度计输出中的附加干扰加速度,从而引起导弹子惯导系统的导航参数误差。本文通过建立机翼弹性振动模型及惯导误差传播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机翼弹性振动及杆臂效应对子惯导系统导航精度的影响,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混合式惯导技术起源与发展、工作原理、误差抑制机理以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对弹载环境的特点及其在弹载应用中关注的导航策略、动态响应特性以及稳定控制技术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为后续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双捷联冗余技术在长征二号丁(CZ-2D)运载火箭上的研发与实践。阐述了采用双八表惯组和光纤惯组的必要性,以及激光/光纤双捷联惯组的优势。给出了基于采用主从冗余设计的激光/光纤双捷联控制系统的组成,以及突破的故障诊断与决策、全方位发射、组合导航、方位瞄准及参数测量、三CPU冗余计算机等关键技术。飞行试验验证了双捷联冗余技术总体设计的正确性。展望了运载火箭惯导技术中二度故障重构率提高、组合导航改进、双捷联主备份互换、大角度空中滚转定向、十表惯组应用等的后续发展。双捷联冗余控制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全箭飞行可靠性和任务适应性,以及入轨精度,减轻了火箭末子级的质量,增大了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为光纤惯组在运载火箭中的应用积累了成功子样。  相似文献   

8.
对单通道旋转导弹惯导红外交班中的空中截获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固定视场角条件下,针对旋转导弹面对的典型目标,对空中红外截获过程中的精度链进行分配,获得惯性制导段的导航误差,并对导航误差进行分解,获得了满足红外导引头半视场角4°且落入概率84%时MEMS陀螺和加速度计的性能指标。选取相应的惯性器件,用误差分析方法获得了雷达测角误差和测距误差引起的截获误差,以及惯导在导航解算中产生的误差。对典型弹道空中截获落入概率进行了计算,结果验证了精度分配的正确性。研究为单通道旋转导弹惯导红外的空中截获技术的工程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机抖激光陀螺捷联系统中惯性器件的温度补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鹏飞  龙兴武 《宇航学报》2006,27(3):522-526
研究了机抖激光陀螺和加速度计的温度特性。通过重复性温度实验,得到了激光陀螺零偏的温度补偿模型;通过静态特性测试,得到了加速度计的补偿模型。结果表明,得到的模型可以有效补偿惯性传感器的漂移,使陀螺的精度提高了4.6倍,加速度计的漂移小于一个脉冲,并可以通过温度补偿来缩短系统的预热时间,由原来的半小时到基本不需预热;系统的精度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10.
邱东 《航天控制》2021,39(5):56-62
针对弹载惯测组合加速度计面临振动环境下测量精度超差问题,构建弹体-惯测组合的两自由度动力学分析模型,配合有限元仿真手段,从全弹结构和惯测组合内部结构两部分进行分析.研究了减振垫刚度、惯测组合内部架构固有频率特性以及加速度计布局等因素对弹载惯测组合振动响应的影响机理.提出的设计准则包括:降低减振垫刚度有利于减小加速度计的振动响应,但需要避免弹体-惯测组合两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过于接近;设计保证质心接近惯测组合减振中心,在存在质心偏心时,需减小加速度计到惯测组合减振中心在垂直于激励方向的距离;优先保证惯测组合内部架构基频高于外部激励的最高频率,如无法实现,需保证内部架构线角耦合频率高于外部主要激励的最高频率.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末制导雷达/惯导的复合导航算法,当导弹攻击慢速移动目标时,可以根据惯导输出和雷达信息,采用Calson滤波算法估计出目标的位置信息和惯导误差,从而修正目标运动和惯导误差。仿真表明,Calson滤波算法能较好地提高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12.
在战争状态下,由于导航卫星系统地面测控部分的地理位置固定,很容易遭到袭击和干扰。导航卫星系统自主导航是指导航卫星系统通过本身的测量获得信息,并对存储的导航数据进行修正和更新,能够在一定时间段内按照精度和功能要求利用自主导航算法实现系统的自主运行。  相似文献   

13.
导航星座自主导航的时间同步技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帅平  曲广吉 《宇航学报》2005,26(6):768-772
导航星座自主导航能够有效地减少地面测控站的布设数量,减少地面站至卫星的信息注入次数,降低系统维持费用,实时监测导航信息的完好性,增强系统的生存能力。卫星时间同步是实现导航星座自主导航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星载原子时钟的频率稳定性能直接影响着卫星时间同步精度。本文基于星载原子时钟频率稳定性的Allan方差表达,建立系统状态方程,并以星间双向测量伪距差作为基本观测量,组成系统测量方程。从而,可以设计适用于导航星座卫星时间同步的Kalman滤波算法。系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滤波处理星间双向测距数据,不断地更新卫星时钟参数,能够实现星座卫星自主高精度时间同步。  相似文献   

14.
一、绪言为进一步提供空域容量和运行效率,满足航空运输飞行量不断增长的需求,新航行技术--区域导航技术,正被日益广泛应用。从全球范围看,现行区域导航的技术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在捷联惯导系统中陀螺的误差存在随着时间积累而逐渐增大的缺点,提出了捷联惯导系统+星敏感器的组合导航方案,并进行了仿真及结果分析。以Kalman滤波为基础,通过将捷联惯导系统和CCD光学传感器所测得的飞行器相关姿态信息进行数据融合,估计出组合导航系统的误差状态量,进而修正捷联惯导系统的位置、速度和姿态角。详细推导了捷联惯导+星敏感器组合导航的算法,并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林金 《宇航学报》2011,32(4):829-834
从卫星导航和惯性导航的测速定位机理分析出发讨论了时间和空间理论的有关基本问题。提供了一种卫星导航的原理完备的观测方程形式,包括惯性和非惯性物理效应。着重讨论了洛伦兹一次项的效应,伽里略变换自然进化到洛伦兹变换,“同地性”的相对性自然导致“同时性”的相对性。从卫星导航的单程光(电磁)信号的特点出发讨论了爱因斯坦“往”和“返”双程光信号定义带来的困惑。指出哈勃红移是超低速度和超大距离的狭义相对论效应验证。用爱因斯坦对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等效原理的论述,论证了惯性导航的理论基础和超过 3×10 8m/s的速度测量机理。  相似文献   

17.
贺泉  韩潮 《上海航天》2007,24(6):20-23
在分析多任务导航星座中心任务和附加任务的基础上,用n 1重覆盖率评价星座对地面的覆盖性能,基于运筹图论对多任务星座设计及选星方案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由该法确定的选星方案可满足多任务星座的使命要求。  相似文献   

18.
北斗星通公司伴随着2000年我国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的成功发射而成立,以推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化发展为己任,经过近九年不懈的创新与努力.紧紧捕捉行业发展的脉搏.抓住快速发展机遇,实现了成为卫星导航定位产业领域国内领先企业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以微波雷达作为相对测量设备的追踪星与近圆轨道上运行的目标星之间的自主相对导航问题。通过对卫星相对运动方程简化得到了线性的卫星相对运动方程。采用以雷达输出确定的直角坐标系下的相对位置作为量测,避免了直接使用雷达输出作为量测时量测方程的非线性问题,并给出了间接量测噪声方差矩阵的构造方法。根据线性的相对运动方程和量测方程设计了基于标准卡尔曼滤波器的相对导航算法。根据某微波雷达的性能参数进行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采用雷达的直接输出和EKF的算法导航精度相当,然而该算法避免了求解雅可比矩阵的繁琐过程,使滤波器的设计工作得到简化。
  相似文献   

20.
王杰华 《中国航天》2008,(1):39-40,42
一、日本"准天顶"卫星导航系统 由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球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迅速扩大,发展成了一个重要产业;同时,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具有重要的军民两用价值,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防和军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