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电能表表号区域的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能表表号可以唯一标识一块电能表的身份,针对当前对电能表表号识别研究比较少,研究了一种定位电能表表号区域的方法。由于电能表表面存在字符的区域比较多,定位电能表表号区域相对比较困难,结合了电能表表号数字区域的特征,通过对图片进行Canny边缘检测、数学形态学运算和区域限定,最后成功实现了电能表表号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精度、多功能电能表在线检测技术进行研究,优选最佳方案,研制了一套性能稳定可靠的电能表在线检测装置,填补了智能型电能表的检测技术空白.本文介绍了电能表在线检测装置的技术要求、结构及计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精度、多功能电能表在线检测技术进行研究,优选最佳方案,研制了一套性能稳定可靠的电能表在线检测装置,填补了智能型电能表的检测技术空白。本文介绍了电能表在线检测装置的技术要求、结构及计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避免用传统误差体系的概念表示测量结果可能引起的不足,近年来在国内外科技文献中,讨论测量结果的误差时都已采用了测量不确定度来表示。根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方法,通过对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的各项误差源的分析,对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对0.02级三相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5.
电能表温度影响试验自动测试系统是运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对恒温恒湿室的温度进行自动控制,在恒温恒湿室的各个恒定温度点分别对被检电能表的误差进行自动检验,最终自动计算出电能表的基本误差随外界温度改变的变化率。自动测试系统不仅可以大大延长有效试验时间、提高设备使用率,还可以达到减少人工、减少人为差错的目的,更能提升整个温度影响试验过程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提出自动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要求后分别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最佳测量能力的有关定义,对电子式电能表在常规校准时的扩展不确定度评定过程和最佳测量能力的评定过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结构动力模型修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丕骞  张凌霞 《航空学报》1992,13(9):472-475
本文基于灵敏度分析和Taylor级数展开式提出了一种参数型结构模型修改方法。为了改进模型修改精度,本文从能量的观点出发引入一权矩阵,并给出模型修改方程的加权最小二乘解。数字算例表明本文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度,并且在利用结构模态试验数据进行修改方面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研究某型燃气轮机封严盘均压孔裂纹故障,达到提高疲劳寿命的目的,进行了封严盘故障机理和局部结构修改分析.建立封严盘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封严盘振动应力分布特点和共振特性,结果表明:均压孔孔边应力水平高是疲劳裂纹的主要原因,针对该原因提出了改进方向.在装配状态下,针对原结构以及均压孔部位进行局部修改的几种情况进行了结构强度对比分析,最终提出了某型燃气轮机封严盘局部结构修改方案,修改后均压孔孔边的应力水平降低16%,屈服强度储备系数由0.891提高到1.069.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采用机床夹具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对采用机床夹具经济评价中的临界产量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改和对比分析,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阐明了修改临界产量计算公式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波音公司在1999年年初曾对参加竞争的JSF设计布局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将原设计的三角机翼改为梯形机翼,主要为了减轻飞机的重量,最近宣布将再次对该机的设计进行部分修改。第一项是修改机翼后缘。修改前的机翼后缘从翼根到机翼折翼处为后掠的,然后到翼尖处又变为前掠;新机翼后缘则改为从翼根到翼尖均为后掠。据称,这种修改不仅能够改进该机的机动性能,还能改进其隐身性能。由于采用了非折线形机翼后缘,机翼翼尖被向外外延,增加了总的机翼表面积,它所带来的直接效益是降低了JSF海军舰载型的着舰速度。但是,上述的修改…  相似文献   

11.
非比例阻尼系统动力修改的摄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久厚  朱德懋 《航空学报》1994,15(12):1486-1489
讨论了对非比例阻尼振动系统作小修改时,其复频率和复振型的摄动分析方法。当振动系统的质量矩阵、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有较小修改时,不重复求解大型复广义特征问题,在已知初始系统复模态参数的基础上进行复模态坐标变换,用矩阵摄动法给出修改系统的频率、阻尼比和复振型。算例表明,将这种方法用于非比例阻尼振动系统的动力修改,计算简单,费用经济,精度较高,因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平行区域导航航路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韩松臣  裴成功  隋东  左凌 《航空学报》2006,27(6):1023-1027
空域容量不足是导致对空域结构进行修改的决定因素之一。修改空域结构又需要一系列技术分析和论证工作,而对修改后的空域进行安全性评估是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总结Reich模型和相关文献基础上,完善了在雷达间隔条件下的碰撞风险模型,提出了有雷达管制间隔分别无非侵入区和有非侵入区条件下出现飞行冲突需要管制员干预的计算模型。在上述模型基础上,对现有京沪单航路结构增加了一条平行航路,从而构成平行区域导航航路并对其航路间隔大小进行了分析论证,评估其安全性,同时分析了管制员的干预情况,也为进一步的空域扇区结构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回厂电能表表盘数字的自动识别技术,它是回厂电表数字识别系统的关键所在。识别工作在利用CCD镜头进行图像采集后,利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自动定位分割图像中的数字区域并实现单个数字的切分,最后实现了电度表显示值快速自动识别。针对500帧现场采集的回厂电表图像,该研究获得了单字正确识别率99.8%和整表正确识别率98.4%的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柳勇 《试飞研究》2001,(3):19-23
本文用资料说明空军研究试验实验证Calspan提出的非线性驾驶员诱发振荡(PIO)判据的一项研究计划,该判据与新近采集的PIO趋势非线性原因试飞数据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初由Calspan提出的判据不能令人满意地与试飞结果相匹配,因此,对判据进行了修改以改进它对这种特殊数据库的有效性,本文给出与原判据的比较结果,进行的修改和修改后的判据的结果,同时讨论该判据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InternationalRegulationsRedefineV1美国联邦航空条例和欧洲联合航空局要求最近把V1速度的定义修改为飞行机组安全中断起飞必须采取第一个措施的最大空速。其他修改包括要把驾驶员采取中断起飞措施的反应时间计算在内;要求加速一停止数据根据飞机的减速板的不同展开度而定要求飞机飞行手册中有湿跑道起飞性能数据。1998年2月,联邦航空局新的联邦航空条例重新为V1速度下定义并修改了运输机某些起飞性能的标准。代表欧洲29个国家的联合航空局在欧洲联合航空要求中也进行了相同的修改。联邦航空局说,以前V1速度的定义可能会引起混淆,因…  相似文献   

16.
数字CAD在快速模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CAD技术对零件设计的修改、模具设计和EDM设计都是在数字环境下进行的,修改的结果可直接用于FEM分析和快速原型制造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航空产品夹具设计中元件设计几何修改繁琐的问题,提出了夹具设计智能自适应的实现方法。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构建了元件类、元件类属性、元件参数和元件规则,用以描述夹具元件之间的设计知识。利用XML自定义标记语言封装知识脚本并给出了脚本解析算法。构建模型几何快照算法用以捕获元件设计所发生的修改,构建模型修改定位算法用以找到并修改被影响位置。  相似文献   

18.
会议简讯     
▲1979年2月17日在北京召开了《微型驱动电机名词术语及代号》国家标准审定会。会议对报审稿进行了认真讨论和修改,一致同意经修改后作为报批稿报国家标准总局审批。会议委托我部万里机电厂于会后整理出标准报批篙及有关附件。  相似文献   

19.
高速电路板信号完整性设计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雒勇  南秀娟 《航空计算技术》2010,40(2):111-113,116
在高速电路设计过程中,信号完整性问题是影响设计能否成功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建立仿真模型,设计者可以在设计阶段就发现信号完整性问题,及时采取合理的方法修改设计,避免了由于信号完整性带来的系统失效。对常见的信号完整性问题进行分析,重点描述了反射和串扰,并结合仿真技术给出相应的修改措施,尽量减小信号完整性产生的问题,通过提前进行设计仿真,设计者可以减少设计失误,提高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以汽车发电机冷却风扇为对象,针对其修改叶片分布角度前后的旋转噪声预测问题,提出一套较精确且节约计算机时的预测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声类比法和矢量合成方法,首先,用大涡模拟(LES)和Ffowcs-Williams和Hawkings(FW-H)方程相结合的声类比方法对原风扇总噪声和主要阶次旋转噪声幅值进行预测;然后,针对只改变叶片分布角度情况下,提出一种矢量合成方法,用于对修改叶片分布前后主要阶次旋转噪声变化量的预测;最后,得到修改后主要阶次旋转噪声的幅值.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原风扇总噪声最大预测误差4.3dB,第12阶和第18阶主要阶次旋转噪声幅值预测误差为1.24dB和4.26dB;修改后风扇第12阶和第18阶主要阶次旋转噪声分别变小了9.3dB和10.5dB,其变化量预测误差分别为0.36dB和0.43dB.结果表明,这一整套对修改前后风扇旋转噪声进行预测的方法是可行的,且大大节省计算时间,为风扇叶片周向分布角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