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713型气象雷达主要用于探测400公里范围内的暴雨、大范围降水及其他空间气象目标、警戒冰雹和台风等灾害天气,并可以在200公里范围内测定雨区的降水强度和强度的空间分布,以及测定降水云体的发展高度等,所以,该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本单位在保证飞行安全的气象信息服务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引言青岛夏季南方暖湿空气活跃,北方冷空气南下频繁.两者在此交汇常常出现强烈发展的对流云团,引发强度大、时间短的降水天气.造成严重灾害.因此对青岛的暴雨进行个例研究.总结预报规律是十分有意义的。耿敏等对青岛历年暴雨进行了统计分析,将青岛暴雨过程分为多个类型,作了大量的分析,并总结了关于台风暴雨、气旋暴雨和冷锋暴雨等类型暴雨过程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3.
台风是自然界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世界气象组织专家统计表明:威胁人类生存的10大自然灾害中.台风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它的破坏力主要是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我国自1990年以来因台风影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260亿元人民币,自1988年以来因台风影响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平均每年达453人。温州机场地处东海之滨,每年都会受到台风的侵袭,侵袭期间往往会带来大风、  相似文献   

4.
通过处理1989~2018年台风路径数据,对登陆海南的台风源地、移动路径以及登陆台风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然后结合测控天线抗风力等级和测控任务要求,提出了海南地区卫星测控天线系统防御台风的具体措施。研究表明:(1)登陆海南的台风源地为菲律宾以东洋面和南海海域,登陆时间集中在6~10月,登陆地点集中在海南的东部和南部;(2)登陆海南的台风风力在8级以上的数量占89.13%,按照测控天线“8级风保精度,14级风不破坏”的抗风力等级要求,遇有台风正面登陆且监测风速大于17.2m/s时应申请退出航天测控网,对天线进行收藏和插锁;(3)针对台风降雨引起的卫星下行信号衰减问题,需要采取去衰减的应急操作,提高跟踪信号的AGC电压,确保测控天线满足自跟踪条件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17,(6):167-171
高分三号(GF-3)卫星具有的全天时、全天候、多模式观测能力,既能够采用宽幅成像模式获取台风风场、台风路径的信息,也能够采用高分辨率模式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对台风登陆区域进行精细观测,可以为台风监测、预报及台风灾害评估提供有效数据支撑。文章介绍了2017年7月以来,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首次利用高分三号卫星对中国附近海域台风进行监测情况。论述了台风监测流程及台风监测专题产品生产方法,可为今后雷达卫星台风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引言 台风是影响航班正常飞行和安全的一种最重要天气现象之一。2007年第13号强台风“韦帕(WIPHA)”于9月17日10时在浙江省西南方向大约880公里的西太平洋洋面上,未来向西北方向移动。18日06时发展为超强台风,此后韦帕一直以每小时10km/h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至19日02时30分在浙江苍南县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4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4级,经浙东南沿海进入东海,韦帕强度强,范围大,路径多变,受其影响,浙江、福建普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沿海出现12级强风。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三亚知名度的扩大,国内外旅客不断增多,航班量大增,加之今年天气复杂,台风较多,给三亚的空中交通管制带来很大的压力。为给飞越三亚飞行情报区国际航班和进出风凰国际机场航班提供安全、顺畅、优质、高效的空中交通服务,每当台风来临,三亚空管站都扎扎实实地做好防台工作。一是气象台严密监视台风动态,准确分析预报,定时将台风信息以短信方式发至二级机构以上干部,同时以其他方式发往机场、航空公司等相关单位,确保信息到位;二是组织二级机构以上干部学习气象知识培训,分析台风对三亚空中交通管制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层层动员部署防台风工作,确保思想到位;三是修订完善防台风应急预案,确保措施到位;四是加强对雷达、通信导航、油机、车辆等设备的检查维护,确保检查到位;五是备足备齐防台抗台物质和各种重要设备配件,确保物质到位;六是坚持值班领导制度,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员值班,确保人员到位;七是成立防台风应急领导小组,确保组织到位。面对台风,空管站干部职工都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把台风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空中交通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气象卫星在我国暴雨研究与预报中的应用叶惠明Abstract:SevererainweatherisakindofmainnaturaldisastersinChina.Overyearsmanystudieshavebeenmadeonitbased...  相似文献   

9.
运行控制中心是航空公司组织飞行的核心机构。普遍采用集中签派、放行和运行监控。台风不仅仅是飞行危险天气.也成为大面积航班延误和旅客滞留的一个主要原因:台风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长时间的强风、降水强且集中、生命史长。对台风天气进行精细的气象信息服务,可以使运行控制决策更加具有科学性,提前合理安排、调整航班,使大量旅客得以顺利出行。从而显著地提高经济效益和航空公司形象。本文重点分析了上航在两次集中运行控制防台风的决策实例。阐述了气象信息精细服务对基地航空公司运行控制科学防台风决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GPS暴雨观测试验”取得了大量的与气象试验同步的观测数据。经过大量的数据处理,算法试验与模型研究。发现可降雨量的高值时段与降雨过程高度相关;大的降雨过程,在降雨前,可降雨量一般都有一段递增过程,在降雨结束的过程中,可降雨量一般都有一个递减过程,在突发暴雨事件发生前往往发生可降雨量突然大幅度递增现象;在大暴雨事故发生前,存在一个长时间的十分明显的孕育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一、台风演变过程及影响 (一)演变过程 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于8月4日凌晨02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生成后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逐渐向台湾东部海面靠近,分别于5日凌晨2时和5日下午14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和台风。  相似文献   

12.
引言 0716号台风“罗莎”于2007年10月5—7曰先后三次在台湾和浙江登陆,是建国以来登陆浙江最迟的台风。“罗莎”移动路径复杂多变.虽然整体上为抛物线转向路径,但是移动过程中出现了打转和几次明显的900转向现象。给台风预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通过对天气图、卫星云图、气象自动站和数值预报等资料的分析。初步揭示了“罗莎”路径异常的原因.为今后台风预报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引言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是造成我国夏季暴雨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我国学者对中国及其周边地区MCSs做了大量的研究。根据马禹等对中国及邻近地区1993~1995年三年夏季MCS的天气气候的普查和研究发现:华南西部及高原东侧、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都是MαCS多发区。从MaCS和MβCS散布图(图略)还可看到:陕西南部(以下简称陕南)也有少量的MCS发生,虽然数量不多,但相对西北地区,是一个高发区。由于陕南暴雨具有强度大,局地性和骤发性强,  相似文献   

14.
7月17日,重庆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暴雨袭击,部分城区最大降雨量达226毫米,16小时内出现炸雷41672次,致使22个区县272万人受灾,连续降水使重庆市抗洪救灾形势日益严峻。  相似文献   

15.
2003年4月1日,湖北、浙江、湖南部分地区遭受冰雹、暴雨袭击。湖北省出现入春以来的第一场暴雨,巴东县一些地区发生了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造成民房倒塌。1日凌晨2点到3点,湖南张家界部分地区也遭受了狂风和冰雹袭击,中心地带风力达10级,许多房屋被刮坏,通信和电力一度中断。在浙江东阳市,从1日下午4点20分左右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6.
刘斐 《中国航天》2012,(9):13-14
8月20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抓总研制的风云二号F星在轨正式交付,气象部门未来对台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测将更加准确。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总装备部副部长牛红光、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局长胡亚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出席交付仪式。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第一代地球静止轨  相似文献   

17.
7月21日的北京暴雨滂沱,位于重灾区房山区的磁家务变电站受到山洪的侵袭。这里的交通已经中断,变电站全站瘫痪,6000多户居民用电受到影响。当晚11点,此前与北京市电力  相似文献   

18.
据腾讯网报道,2016年7月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与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紧密合作,利用"高分四号"卫星对台风"尼伯特"进行应急成像,持续观测台风天气过程演变,服务气象灾害应急,有效提升我国台风应急气象服务能力。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中央气象台的专家表示,"高分四号"卫星探测到了台风眼区精细化环流特征,准确获取了台风中心位置,提高了台风灾害影响范围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同时,还进一步揭示了台风云系  相似文献   

19.
沈阳地区的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据统计,7、8月份的强降水占全部强降水数的95.7%。夏季暴雨是危及桃仙机场飞行和地面设施安全的灾害性天气之一,飞机在降水中飞行时能见度急剧转坏,还可能发生飞机积冰严重时危及飞行安全。降水后跑道湿滑尤其在发生强降水后,飞机易发生滑水现象而影响飞机的起飞和降落。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一次罕见的春末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3日.在500hPa上南支短波低槽以及850hPa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下,武汉市爆发了一次罕见的大暴雨天气过程。卫星云图显示强降水云团于3日14时(北京时间,下同)左右在鄂西的宜昌附近形成.而后逐渐自西向东移动并不断发展,最终造成了包括武汉在内的江汉平原及鄂东部分地区的暴雨或大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