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高分辨率卫星在轨成像过程中,由于微振动影响造成相机内部敏感光学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图像质量的退化。为了准确测量微振动对高分辨率卫星成像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靶标图像的空间相机微振动测量方法。文章首先对微振动中影响图像质量的不同因素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在图像上直接测量像移的方法,分析了微振动对空间相机成像的影响,得到像移偏差的准确数值,为卫星成像质量的影响分析及最终修正以提升卫星成像质量提供依据。最后,以某空间相机为研究对象,对此相机在整星条件下的微振动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微振动在相机焦面产生的像移,研究了微振动对高分辨率卫星成像的影响。研究实例证明了文章提出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改进设计、隔振和抑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机器人实现自动装配过程中,为吸收系统中存在的位置和角度误差,促进装配过程的顺利进行,常采用柔顺装置,在该装置中,弹性件是关键元件。本文采用金属和非金属相结合,制成一种弹性杆,可作为该装置的弹性件。文中介绍了该弹性杆的层压型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分析了该杆的轴向压缩弹簧刚度和横向剪切弹簧刚度的计算方法,讨论了影响该杆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应用该弹性杆组成了柔顺装配工作台,经性能测定和装配试验,效果良好。最后,介绍了该工作台主要性能参数的测定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3.
微型仿生扑翼飞行器是一种新概念的微型飞行器。但它不是对传统飞行器的简单几何缩小,当其特征尺度缩小到一定尺度时,系统内各种因素的相对影响将产生质的变化。针对微型仿生扑翼飞行器的机械扑翼系统,包括微驱动器、仿生翅、运动系统和动力源等,本文进行了尺度效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尺寸减小时,仿生飞行更容易实现:通过共振能实现高频运动,微静电、电磁和压电驱动器都能满足扑翼系统功率需求。这为设计和研制微型仿生扑翼飞行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旋翼不平衡是造成直升机振动的重要原因,而传统旋翼平衡调整是一种定期维护方法,耗时长且无法长时间保持维护后的振动水平。本文研制了一套基于智能变距拉杆的旋翼平衡实时调整(In flight tuning,IFT)系统,可以根据计算机发出的数字指令控制智能变距拉杆长度实现桨叶变距输入,进而完成旋翼动平衡调整。试验发现智能变距拉杆杆端位移量对旋翼转频振动分量的影响呈线性规律,由此确定拉杆调整系数矩阵。当获取旋翼不平衡振动信息后,根据相位选择相应拉杆作为调整器,根据振幅在调整矢量方向投影的大小关系设计了调整策略,得到拉杆完成平衡调整所需的位移量。通过旋翼塔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直升机飞行过程中实时降低旋翼振动水平,有效提高了旋翼动平衡调整效率。  相似文献   

5.
电磁式激振器在定电流时的运动方程本质上是非线性的,[1]文列出了电磁式激振器的振动方程,[2]文用图解法求解电磁式激振器的方程,本文在略去高阶小量后推导了电磁式激振器的振动方程,得到了变参数的振动方程,并用摄动法及渐近法求得了电磁式激振器的一次近似非共振,主共振,二次超谐波共振及二分之一次次谐波共振的稳定周期运动方程,以及稳定周期运动的条件。电磁式激振器的交流电流及直流电流会引起系统的等效刚度系数的变化,本文引入了刚度减小系数β及弹性阻力的概念。并且得出了电磁式激振器的激振条件:β<1电磁式激振器总是存在失真度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失真度的因素,提出了减小失真度的办法,提供了操作及设计电磁式激振器的依据。文中还分析了影响静位移及最大位移的因素,提供了设计电磁式激振器的气隙δ时必须注意的问题。文末附有计算例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奇异摄动与神经网络的柔性臂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拉格朗日法建立了臂杆柔性的机械臂的动力学方程。为解决柔性臂末端位置的跟踪及克服柔性臂在运动中的振动问题。运用奇异摄动法将系统分解成快、慢两个子系统,设计混合控制器。通过设计神经网络控制器线性化慢系统。使其轨迹跟踪期望值。用线性状态反馈配置极点稳定快系统,抑制振动。一个单杆柔性机械臂的仿真算例表明,本文的控制方法保证了柔性臂刚性运动的精确跟踪,同时消除了弹性振动,避免了零动力学不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7.
由于高频涡流的作用,飞机局部复合材料构件承受面外气动冲击载荷,产生累积疲劳损伤.本文通过在复合材料壁板表面粘贴压电驱动器,采用传感器测量构件在气动冲击下的响应,应用自适应振动前馈原理,控制驱动器的驱动应变,从而抑制其动态响应,达到减小累积疲劳损伤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主要模态的应变幅值能够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8.
螺旋弹簧多用于动力系统且常易发生疲劳破坏。为了避免弹簧的疲劳破坏,设计者应对弹簧由振动所引起的动力影响加以考虑。 本文对承受反复运动的螺旋弹簧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与试验。直接把均匀杆纵向振动的数学模型用于弹簧的动力分析。给出了力的传递比和动弹簧模量公式,便于设计者估算弹簧所允许的工作频率范围。  相似文献   

9.
微结构做到MEMS量级时,结构尺寸会缩小到微米量级甚至到更小量级,材料内部表现为非均匀性,从而影响结构的静动态力学特性以及热弹性耦合特性,此时,经典弹性理论对结构的热弹性耦合特性不能进行全面的解释。因此,本文基于微尺度理论,根据微器件的振动方程,并结合热传导方程,建立微尺度效应下结构的热弹性耦合控制方程,得到尺度效应下热弹性耦合对微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考虑剪切变形对压杆弹性屈曲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摄动法研究了压杆在轴向压力和轴向均布、载荷联合作用下的弹性屈曲问题,推导出了压杆弹性屈曲模态函数和屈曲载荷的特征方程,并讨论分析了剪切变形、轴向压力、轴向均布载荷对压杆屈曲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摄动法计算的结果与Bessel函数法计算的结果相差较小,剪切变形对压杆在轴向压力和轴向均布载荷联合作用下发生弹性屈曲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矢量喷管六分量测力试验台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用于矢量喷管试验而研制的新型六分量天平试验台选择台式天平作为测力天平设计方案、对称全弹性波纹管作为连接试验台和固定管道的引气管道 ,采用地轴单元校和地轴多元校获取天平工作公式 ,并采用试验修正消除波纹管的影响。根据天平静校和标准收敛喷管的动校检验 ,该天平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 ,说明天平的研制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钕铁硼永磁磁力吊的工作原理 ,并根据要求设计和开发了 5 0 0Kg钕铁硼永磁磁力吊。其体积小 ,性能稳定 ,安全系数高 ,克服了铝镍钴磁力吊最大起吊能力在使用过程中大幅下降的缺点。可广泛用于机械加工、模具制造、冶金等行业。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传统单处理器系统有限的数据处理能力正逐渐成为示波器整机的瓶颈,作者设计了一种基于可编程系统芯片(System on programm ablech ip,SOPC)结构,用于1 GHz采样速率数字存储示波器(Digital storageos-cilloscope,DSO)的数据处理系统。系统中,根据模数转换器特征为其设计了具有数据缓存功能的接口单元;以A ltera Nios II/f软核为基础完成了专用微处理器的设计;针对DSO数据处理特征构建了4个并行处理电路;同时,系统还实现了液晶显示屏(LCD)的硬件驱动。SOPC结构的引入,使得该系统在具备强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同时,具有低功耗和高集成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安装在旋翼桨毂上的主动式吸振器。针对该吸振器中偏心质量块的运动特点,选用直流电机作为驱动器,建立了主动式桨毂吸振器的仿真模型,对其原理进行了研究。以输出力变化幅值及电机需用功率为目标,在吸振器输出力状态改变的情况下,对其过渡阶段角速度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对一个主动式桨毂吸振器的输出力过渡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过渡过程,并且最终能够达到减小桨毂振动载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微纳米实验流体力学研究的流动特征尺度在1mm~1nm范围,处于宏观流动到分子运动的过渡区。连续介质力学与量子力学这两个经典理论的衔接,提出了诸如连续性假设适用性、边界滑移等基本理论问题。同时从微纳米尺度研究界面处液/固/气的耦合,化学、电学性质对流动的影响值得关注。微纳米实验测量仪器融入了力、电等测量手段,要求测量空间精度达到nm量级,力的测量精度达到pN,时间分辨率达到ns。本文围绕连续性假设适用性、边界滑移、微纳米粒子布朗运动及微尺度涡旋测量等问题,介绍了 Micro/Nano PIV、示踪粒子流场显示等技术应用于微纳流场观测的进展与难点。目前微纳米流动测量仍然沿着经典流体力学测量“小型化”的思路开展,而纳尺度的测量期待着新的实验方法与技术的提出。  相似文献   

16.
校金友  张铎  白宏伟 《强度与环境》2005,32(4):17-21,38
假设弹性模量为厚度的指数函数,泊松比为常数,用应力函数法求解FGM梁的弹性理论解。得到了FGM简支梁弯曲问题的解析解。考察了不同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对FGM深梁位移和应力分量的影响。为校验FGM梁、板近似理论和数值方法的有效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汽车钢板弹簧弹性衬套做疲劳试验,在国内资料中尚没有介绍过。本文介绍了我们对南京、江铃汽车制造厂弹性衬套的疲劳试验方案设计,采用了简单准确安全可靠的措施,更加完善了弹性衬套规范技术要求,通过试验,证明了弹性衬套疲劳试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生产实际问题,提出了电阻缝焊逐点电流调幅的概念及其实现方法。在分析可控硅控制角、导通角和缝焊机功率因数角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的线性控制方程。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说明了具有逐点电流调幅功能的缝焊控制箱设计思想。以8031为核心,简述了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详细讨论了逐点电流调幅的软件流程。试验和生产线考核证明,所研制的控制箱性能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双凸极永磁电机数字控制驱动系统的分析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揭示了采用斜槽转子结构的双凸极永磁电机独特的静态特性和运行原理,分析研究了新颖的控制策略和变P I参数转速调节与单极性电流滞环调节相结合的双闭环控制方案,阐述了DSP的数字实现方法,设计研制了9 kW,12/8极转子斜槽式双凸极永磁电机驱动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转子斜槽结构电机与本文控制方案的结合有效改善了齿谐波效应,提高了电机出力及运行平稳度,具有结构简单、功率密度高、效率高、起动速度快和可控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微型涡流发生器控制超临界翼型边界层分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低速风洞中研究了微型涡流发生器对超临界翼型边界层分离的控制。根据超临界翼型边界层分离特性,提出了涡流发生器的流动机理。研究了梯形涡流发生器不同高度和弦向位置对边界层分离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微型涡流发生器对超临界翼型边界层分离的控制主要起减阻作用;适宜采用微型涡流发生器对超临界翼型边界层分离进行控制,其最佳位置应在分离线前2~5日涡流发生器高度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