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吉林陨石(H5)的冲击压缩线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二级轻气炮动高压装置上运用电探针技术测量了具有H群球粒陨石典型代表性的吉林陨石冲击压缩线。当冲击压力>~70GPa时,吉林陨石发生相变,其高压相零压密度为4.425g/cm~3,硅酸盐部分高压相零压密度为4.068g/cm~3。吉林陨石冲击压缩性质的研究结果与地球形成的星子堆积模型(IAB铁陨石+H群球粒陨石)一致。此外,根据陨石或其类似物的冲击压缩线,用阻抗匹配原理计算了主要类型陨石中重要冲击特征形成的最小碰撞速度,揭示了陨石冲击效应形成的动力学条件与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2.
吉林陨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吉林陨石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我们对吉林陨石的形成演化过程作了如下讨论:(1)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根据吉林陨石的凝聚和固化年龄和矿物的组合,探讨了太阳星云凝聚的过程;(2)吉林陨石母体的热变质过程:从稀有气体的丢失,全岩化学成分的特征,稀土元素的自纯化过程和橄榄石、斜方辉石成分的稳定性,讨论了热变质过程的特征;(3)吉林陨石母体的冷却过程:根据镍纹石的镍含量和宽度,还根据矿物中Ar和裂变径迹的保存性,分析了吉林陨石母体的冷却史;(4)吉林陨石母体的破碎和宇宙线照射历史:根据对宇宙成因He3、Ne20,21,22、Ar38、Na22、Al26、Mn54、Mn53和Co60的测定结果,提出了吉林陨石的两阶段照射历史的模式。第一阶段的吉林陨石母体,年龄10—11my,r=10m,确定了各样品在母体中的相对位置;第二阶段的吉林陨石母体,年龄0.3—0.5my,r=80—90cm确定了各样品的埋藏深度及通过大气层后的烧失量;(5)吉林陨石的降落过程:讨论了吉林陨星在太阳系空间和大气层中的轨道及降落过程。   相似文献   

3.
程畅 《飞碟探索》2012,(11):46-46
提辛特火星陨石(Tissint,简称提辛特)击中地球大气层之后,炸裂成数百个微小的碎片(其中之一重3.4克)。冲击产生的巨大热量使其最终形成一种被称为“熔壳”的表面,还有一些小片陨石从“熔壳”中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4.
SMM卫星上γ射线谱仪(GRS)于1980年2月至1982年12月间,观测到103个强硬X射线爆发。根据它们的时间轮廓图,发现其中的24个事件含有变化幅度大,时间轮廓平滑的简单脉冲峰。24个峰在54-100keV能道的统计结果显示,时间轮廓的上相斜率与下降相斜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80,且上升相斜率略大于下降相斜率,平均值比值约为1.37,为了定理比较,根据它们斜率的平均值构造成了一个  相似文献   

5.
赵前 《国际太空》1995,(6):9-10
印度第一颗自行研制的遥感卫星IRS-1A于1988年3月17日,用前苏联的东方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IRS-1A运行在高度为904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卫星过降交点的时刻为上午10:25,为研究不同地区的地球资源,提供了相同的光照条件。卫星星下点轨迹的重复周期为22天。IRS-1A的有效载荷为两种:第1种是以推扫方式工作的线性成像自扫描遥感器(LISS)。其CCD探测器采用2048像元的线阵。单台的LISS-1提供的图像地面幅宽为148千米,空间分辨率为72.5米;第二种成像遥感器有两台:LISS…  相似文献   

6.
极区中层惯性重力波的VHF雷达观测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采用SOUSYVHF雷达1987年6月在挪威Andopva(69°N,10°E)的观测数据,研究中层惯性重力波的传播特征.几个周期为数小时的准单色波例子,在垂直方向上有确定的相位移动,表明它们是惯性内重力波.通过分析波相关的流体速度东向和北向分量的变化,获得水平传播矢量的大小和方向,它们与中层高度上典型的观测值一致.同时还观察到三个等相面上行的惯性重力波,其速度偏振椭圆是逆时针旋转的.波相关的扰动速度为15-40m/s,说明在中层存在强烈的向下的能量传输.估算出它的运动学参量,周期为数小时,垂直相速度在0.l—0.6m/s之间,垂直波长约为6.0km.  相似文献   

7.
印度于1994年10月15日首次成功地发射了一枚PSLV火箭(极轨道卫星运载火箭),并将一颗一吨重的地球观测卫星──IRS-P2成像卫星精确地送入了高825千米、倾角98.6度的太阳同步轨道。从此,印度跨入了具有中/重型运载能力的航天大国行列。PSLV火箭由150多家印度公司和实验室联合研制,采用了多种新材料、新型推进剂和试验设施。其起飞重量可达283吨;它将使印度能够发射先进的民用和军用卫星。PSLV火箭还将被改进为地球同步轨道运载火箭(GSLV),用于发射重2500千克的通信卫星。PSLV为…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1982年12月30日太阳视面上S10W20处伴随耀斑产生的日浪形态,并给出其速度场随时间演变的特征.光谱观测结果表明,日浪上升过程中有旋转运动,速度为20—30km/s,旋转速度随时间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现有亚暴的中性线模型其源区在赤疲乏面上离地球太远;以GEOS-2的观测资料为依据,提出了亚暴膨胀相的一个近地触发模型-气球模不稳定性模型,该模型认为,在增长相期间到达R≈(6-10)RE的近地等离子体片内边缘区,出现指向地球方向的离子压强梯度,越尾电流强度增大,磁力线向磁尾拉伸。当等离子体片变薄,电子沉降增强,极光带电离层电导率骤增时,气球模不稳定性在近地等离子体片内边缘区被激发,场向电流  相似文献   

10.
1997年 1月 10日磁暴期间, Geotail卫星在向阳侧的磁鞘中观测到了磁层氧离子突增事件.这些氧离子的出现和磁鞘中存在很强的南向行星际磁场有关.事件期间向阳面发生了准静态的磁重联,氧离子流存在由北向南的速度分量.通量突增过程具有逆向和正向能量色散现象,磁层内部只有氧离子有可能被梯度漂移输送到重联区,所以只有氧离子在磁鞘中持续地被观测到.估计氧离子的逃逸速率为 0.61× 1023/s,大约为环电流氧离子输入率的 33%.大量的环电流氧离子由磁层跑到了磁鞘,导致环电流指数 ASY-H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赤道地区和中纬度地区扩展F的触发机制间的联系,发现相同的触发机制在不同纬度的条件下所演化出的结构形态不相同,因此观测上会有所不同;研究了西向电场在赤道地区的作用,发现在适合的电离层参数组合下会产生观测到的电离层F区顶部扰动出现率高于底部扰动出现率的状况;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中纬度地区电波散射的模型,用以解释观测到的中纬度地区电波散射的出现率高于线性理论预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信息和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当今信息时代里与之密切相关的理论-熵,分析了不同学科中的熵的概念,熵与信息的关系和功能等,并把滴论用于生命,社会,市场和决策中,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信息革命将引起的经济世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从图像、图形和符号化测量的角度对航空航天仪表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智能航空航天仪表的一种设计思想,以解决困扰航空航天仪表板总体设计数十年的难题:要求仪表显示的参数越来越多、驾驶员负担越来越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首先讨论Ada软件测试与认证模型,然后描述根据上述模型建立的Ada软件测试与认证活动的支持系统,并介绍该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双星/GIS组合定位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快速高精度定位和简短报文通信的功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满足特殊用户需要,文中提出了由双星和道路地理信息系统组合定位的新方法,并做了计算机仿真试验,进行了组合定位精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明显提高双星定位精度,在适当条件下组合定位均方差小于10m。  相似文献   

16.
三级倒立摆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了由单电机控制的三级倒立摆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性。通过对单电机控制的三级倒立摆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在平衡位置附近线性化,得到线性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可控性和可观性判据,得出该系统完全可控和完全可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测试性分配和预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测试性设计是电子系统和设备设计的重要内容,测试性指标的分配和预计又是测试性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尚未见到实用的分配和预计方法。对测试性定量参数的定义进行了讨论,根据定义和工程需要导出测试性指标的分配和预计的数学模型,给出实用的分配和预计方法并用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谭辉 《空间科学学报》2000,20(4):373-379
对重庆(29.5,106.6)与兰州(36,103.9)f0Es>5MHz的Es出现率和E层临界频率f0E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此两地Es出现率的变化特征显著.白天重庆高于兰州;晚上则正相反.(2)出现率的这种变化与Es环境电离密度的变化趋势十分一致.(3)上述特征的形成,除了此两地纬度上的差异外,与兰州地处地磁Sq电流系的焦点很有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无线电掩星和激光雷达观测结果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简要阐述了激光雷达和GPS掩星探测大气的基本原理,并利用1996年10月14日1625 UT时 B本 TMU钠和瑞利散射激光雷B(39.23°E、 35.37°N)资#,反演得到 30-55 km高度范围内大气密度和温度的观测结果,与此同时通过激光雷达上空的 GPS掩星观测到的掩星切点处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获得测出的密度廓线符合得很好;温度廓线的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但在某些高度上有较大的偏离.文中最后对比较结果作了简要分析,讨论了重力波对大气密度和温度廓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多品种小批量是适应当今市场需求的生产方式,由于顾客需求的多性性和层次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能灵活适应市场需求、便于更新换代的多品种小批量柔性高效生产方式已成为提高生产率和增加企业竞争能力所追求的一种生产形态主流。本文阐述了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技术,生产组织的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