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陈琦 《飞碟探索》1994,(3):16-17
值此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的曙光穿过穹苍抵达我们地球的前夕,人们不禁要问,20世纪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将留下了什么?诚然,20世纪确实经历过许多重大事件:两次世界大战,前苏联的诞生及崩溃以及被誉为“世纪工程”的英吉利海峡隧道等等,但真正要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的将不是它们,而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空间在宇宙的延展.20世纪是人类“上天揽月”的世纪,是人类进军太空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我们孩童时常问的话题。人类其实也像个孩童,一直在探究着人类的起源。人类祖先到底是谁?科学家们给出的不同答案会让人们感到莫名其妙,但科学家们却说得振振有词。  相似文献   

3.
统一探索的利器刘岩每当我们眺望夜晚的星空,总会被自然界的深遂与广阔所震憾。也许正是这种心灵的震憾,使人类产生了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于是,渡过蛮荒时代的人类逐渐开始认识支配自然界运动的规律,并于17世纪步入自然科学的殿堂。继伽利略的划时代巨著《两大世...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当你回首往事时,你可以想想在22岁时你在做什么?也许你刚刚大学毕业?也许你找到了你的第一份工作?也许你正在为谋生而不得不干着你本不喜欢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掉进黑洞,你可能觉得会一命呜呼。但也许你会开始一段更为奇妙的旅程。谁都有可能碰上这种事:也许你正在太空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新行星,也许你在地球上走着走着突然滑倒了。不管是什么情况,在某个时刻我们都会面对这样一个古老的问题:如果掉进黑洞会发生什么?你觉得也许会被压死,也许会被撕成碎片,但事实会更  相似文献   

6.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地球轨道之外人类最容易涉足的一个去处。突然间,重返月球的呼声高涨,人人部想上月球,可问题是到月球上干什么? 100个人会有100个想法。对于追求“小资”情调的年轻人来说,最风光的事也许是到月球饭店度周末;对于追求高额利润的商人来说,未来最适合淘金的地方应该是月球;对于科学家来说,最佳的科研场所便是月球。 当我们聚焦月球时,我们会发现,人类并未经营好这块家门口的“自留地”,虽然人类已登上了月球,但留下了太多悬念。长期以来,月球甚至没有火星热,当一个个探测器飞向火星之际,我们是不是应该留意一下月球,也许月球是下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7.
正每当抬头仰望星空,人们总被浩瀚的宇宙所吸引。灿烂的群星总是以无与伦比的深邃和静谧,向人类展示着神秘而和谐的宇宙图景。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飞向太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今天人类终于研制出了宇宙飞船,实现了"飞  相似文献   

8.
奇点在心灵与物质深处刘宇晖当我们回顾人类认识自然的漫长历程,不难发现,每当我们的思维陷入困境时,总是和“有限—无限”、“心灵—物质”、“悖论”、“自我相关”这些观念上的疑难息息相通。在哲学发展史和自然科学的历史上,每一次新的进展也和这些主题在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9.
杨抑 《飞碟探索》2008,(8):F0002-F0002
火星一直让人们对它充满幻想,从动画片中的火星人,到《宇宙威龙》对火星作为人类第二星球的描述,无不表现了人类对于火星的期待。人类对于火星的观测,在古代就有详细的记录。通过现代航天手段的探测,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对于探索火星.也许没有科学家会清晰地告诉我们,这种探索的结果会是什么,但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也很难想象,他们探索新航道的行为会意外地改变人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探求的曙光     
当我们以期盼的目光环视苍穹时,我们的心情也仿佛那充满神秘的宇宙般布满了疑问.的确,自人类第一次对不明飞行物进行大规模调查以来.对于不明飞机物的探索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然而,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半个世纪对于漫长的宇宙演化仅仅是沧海一粟,但是.对于每一个有限生命而言,却又是那么的漫长.也许.有那么一个早晨,当我们从睡梦中醒来.会发现神秘的面纱已被揭开,会惊讶那曾令我们惊悸、恐惧、疑惑或神往的不过如此时,不知我们该处于一种怎样的心态呢?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个月,中东和平蒙上了战争的阴影,巴以流血冲突不断,人们在哭泣,人们在祈祷,何日暴力结束?何日圣地归于宁祥?也许有一个答案来自天上。  相似文献   

12.
虽然我们对宇宙了解了不少,但我们仍然有许多疑惑和不解,有些难以用语言表达.比如我们为什么会存在?物质为什么会存在?我们所有的一切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模式:宇宙诞生、灭亡,再诞生、再灭亡,永恒不息地变易存在着,难道没有别的模式可以选择吗?爱因斯坦说,上帝在创造宇宙时究竟有多少种选择?在没有最终解决疑惑之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反对这样的设想成立:我们这个宇宙或许是另一个巨大无比生命体上的一个小小的细胞,我们的银河系可能就是“线粒体”、“高尔基体”之类.或者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物体上的一个小小原子、分子.可能等不到我们的最终认识时,宇宙就开始了新的变易,也许这是存在着的重演故事.  相似文献   

13.
如果外星球的先进文明来到地球上衡量地球生命的价值,那么我们人类会排列于老虎之前呢还是排列于蟑螂之后?想象一下,有一个极为先进的外星文明在每百万年进行一次的规模宏大的银河系人口普查中造访了地球,他们此举的目的在于估价和排列种类繁多的有机生命体——也许将据此来判断这些生命体被推进到更高级的进化阶段的价值.外星人会采用什么标准来进行判定呢?人类又能否排列于其他大大小小的动物之前吗?这看起来似乎不过是个幻想性的游戏,但可以告知人类很多关于他们在这个行星上所扮演的角色,广而言之,也包括他们在宇宙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正地球生命所必需的水来自何方?彗星上含水的物质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彗星也许是个适当的称谓,但"脏雪球"确实形象得多。在巨大的椭圆形轨道上运动,彗星会周期性地从太阳系的外围进入太阳系的腹地。当它们沐浴在阳光下时,就会有物质被蒸发出来,形成标志性的彗尾。几个世纪以来,敬畏和恐惧是这些宇宙流浪者所带给我们人类的感受,由此也激励着科学家们想从近处一探彗星的究竟。因为彗星是数十亿年前  相似文献   

15.
23年来,空间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种应用卫星相继从实验进入到成熟应用阶段,人类已经从空间活动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那么,今后20年情况将会是什么样子?国外将会在空间干些什么?空间技术又将会对人类带来什么好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选译了《美国1980—2000年间空间系统及其应用初步设想》一文,以专刊形式在这里发表。本文对我们了解国外1980—2000年间空间活动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空间活动的发展规划,都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期封面     
<正>一夜之间,一个奇特的图案出现在麦田里。它是谁留下的呢?它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许多麦田圈爱好者确信这是外星居民在尝试和人类沟通。因为早在17世纪时,人们便已发现了第一个麦田  相似文献   

17.
暮野幽灵     
这个世界有时让人很困惑,它的神奇时不时总会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留下印迹。哥白尼发现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过去了有多久?不会有人认为自己已经完全了解这个世界了吧?这一期开始,本刊将推出一个新的专题——"亲历",讲述普通人经历的不普通的故事。专题中刊出的每个故事——我不想称之为事件——都是当事人的亲身经历。这些故事,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来可能荒诞不经。可我要说,对事件本身,我们也许可以举出一千个理由,做出一个简单的结论;但对当事人而言,这种经历则是一种不可言说的震撼心灵的旅程。故事才刚刚开始。——编者  相似文献   

18.
在茫茫的宇宙中,还有没有像地球一样适合生物生存的星球?还有没有像人类一样的智慧生物?地外文明到底存在不存在?地外文明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如何证实他们的存在以及如何同他们联络? 远古的呼唤 在远古时代,虽然人类的文明程度还很低,但人类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对自然界已有了相当的了解。人们  相似文献   

19.
每当在夜晚我们抬头仰望星空时,看到的是满天繁星,我们感到人类是那么渺小。绚丽的星空魅力无穷,浩瀚的宇宙充满了诱惑。我们常常要问:星空的深处是什么?天空有多大?有没有边际?我们能够了解到宇宙深处的东西吗?宇宙,是广无边际的空间与存在其中的物质的总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随着科学的进步而扩展,从古代人肉眼看到的日、月、行星及邻近的恒星到银河系,再到银河系外的独立星系(如M31仙女座星系),再到星系群,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百亿光年的遥远星系了。中国古人很早就把星空分为若干个区域。在中国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里的“天宫书”…  相似文献   

20.
正当你仰望星空的时候,是否想过我们的宇宙到底有多大?它已经诞生了多少年?现在,它还在继续变大吗?将来呢?我们的宇宙会怎样终结?也许就在你想这些问题的时候,正有一位睿智的女性也同样注视着星空,试图寻找答案。她,就是温迪·劳雷·弗里德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