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刘静宇  崔玉福  许萌  何红艳  尹欢  王钰 《航空学报》2018,39(Z1):722230-722230
随着遥感卫星成像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微振动对空间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已不能忽视。本文主要针对微振动影响下的时间延迟积分电荷耦合器件(TDICCD)图像的复原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成像器件与目标存在相对运动时的曝光成像规律和TDICCD相机成像原理,建立了微振动下TDICCD相机的成像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得到退化图像。然后,对面阵图像复原方法进行了介绍。最后,将面阵复原方法改进推广至TDICCD图像复原,提出了一种微振动影响下的TDICCD相机图像复原方法,并进行了仿真。恢复图像各指标均有一定提升,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风洞稳速压模糊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西北工业大学NF-3低速翼型风洞稳速压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和特点,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模糊控制技术,传感器实时校准和变系数程控技术,解决了速压系统津自动调节,带压过程参数变化自适应和测量,控制,数据处理一本化等技术关键,使风洞速压控制达到高效和品质性能。  相似文献   

3.
居建国  张仁  江瑜 《推进技术》1988,9(2):57-62,97,98
本文研究了HTPB固化交联体系对其推进剂燃速的影响。实验发现,在固化交联体系中含MAPO的推进剂燃速要比用已三醇交联的推进剂燃速高18.4%。应用热分析、中止燃烧、电子扫描显微镜等实验方法,对其作用机理作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4.
几种双核二茂铁衍生物挥发迁移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比较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双核二茂铁衍生物与单核二茂铁衍生物的挥发迁移性能与迁移对燃速的影响.结果表明迁移较之挥发是一种主要的影响.双核二茂铁衍生物比单核的迁移慢,在包复层中的共容增塑量低,但它迁移至包复层中的实际铁含量比单核的高.当推进剂中铁含量相同时,双核二茂铁衍生物的燃速催化效能比单核的高.从迁移性能与燃速催化效能来看,双核二茂铁衍生物中以DPFB为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两种复合推进剂(聚氨脂、丁羟)燃烧特性的高速摄影研究方法。通过测定和计算,得出了侵蚀比与中心气流速度系数及压力的关系式。结果表明,燃速低的推进剂比燃速高的推进剂对中心气流速度和压力更敏感,即侵燃更严重。两种推进剂的侵蚀界限速度都随压力的上升而下降。在相同压力下,燃速低的推进剂的界限速度值比燃速高的推进剂更容易发生侵燃。  相似文献   

6.
阐明了利用单片机技术对飞机电路开关器件进行特性测试的基本原理,讨论了接触电阻,三相同步性,吸合释放时间,自动保险电门特性等的测量及硬件,软件的实现方法,最后给出研制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仪器“导爆索、雷管爆速校准仪”的过程中,引入可编程逻辑器件来处理超过单片机处理能力范围的高速信号,并开发了一套有效结合单片机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燃烧室结构固液火箭发动机进行了二维轴对称一体化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燃速随前燃室的增长而增大,增幅越来越小,特征速度和真空比冲随前燃室的增长先增大后趋于平稳.后燃室的长度对燃速没有影响,特征速度和真空比冲随后燃室的增长而增大.相同氧化剂质量流率下,药柱长径比不影响燃速沿轴向分布,平均燃速随药柱长径比的增大而增大,增幅越来越小,最终趋于平稳,特征速度随药柱长径比的增大先增大再减小,在长径比为10.0附近达到最大值.相同理论氧燃比下,燃速随长径比的增大而增大,但不影响燃速的分布趋势;燃烧效率随着长径比的增大先减小再增大;实际氧燃比随长径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且变化趋势逐渐缓慢.   相似文献   

9.
介绍导弹弹体性振动型的概念,结合一种新型的无陀螺加速度计组合自动驾驶仪设计,它分析它对惯性器件输出值的影响,进而对自动驾驶仪稳定回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机器人钻铆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机器人具有成本低、灵活性高、安装空间小及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对工件的适应性好,且可以通过扩展轴长距离移动,能完成多个区域的钻铆,而无需移动工件,比传统的自动钻铆方式效率高。借助专用编程软件,可以实现自动加工程序的离线编程和模拟加工。机器人钻铆技术突破了自动钻铆机等设备对加工位置和加工灵活性的局限,将自动钻铆技术推向一个更高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史耀耀  阎龙  何晓东 《航空学报》2010,31(6):1294-1298
 非连续带材缠绕是布带缠绕的一种,广泛地应用于复合材料成型中,在大拉伸比缠绕时更能突显其优势。针对非连续带材的缠绕,在认真分析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过程和可能存在的技术难点的基础上,对影响缠绕制品质量的张力、布带拉伸比、布带自动续接及自动纠偏等因素的控制方法及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设计出了切实可行的机械装置和控制方案。经应用验证,该方案既实现了非连续带材缠绕成型过程的自动化,又保证了缠绕制品的质量,解决了非连续带材成型过程的关键控制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对干扰前不同图像质量的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干扰效果问题。从干扰前SAR图像质量指标积分旁瓣比(ISLR)入手,提出等效信干比的概念,建立积分旁瓣比与等效信干比的关系,分析等效信干比与发现概率、错误概率的关系,最后确定不同图像质量所对应的所需信干比。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是信息的数字化,但数字化的视频数据量是非常巨大的。为了使数字化的视频信号更有效地传输,对其进行压缩势在必行。应用MAP-CA这个DSP芯片可以对视频图像进行MPEG-4标准的压缩,压缩比可以达到1000:1。在公用电话线上就可以连续传输视频,并能保持图像的质量,最高图像清晰度为768×576,可以达到接近DVD的画面效果。  相似文献   

14.
根据示温漆(TIP)图像特征及相关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FCM)聚类的示温漆图像分割算法。该算法以FCM聚类算法为核心,应用双边滤波器平滑图像,提高图像分割质量。通过颜色空间转换,提高图像聚类的迭代效率。实验表明:该算法增强了示温漆温度判读需要的特征信息,可以提取人眼无法识别的等温线,同时消除了等温线崎岖等现象,测温误差为±10℃。算法应用效果良好,满足工程要求,已用于示温漆自动判读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15.
刘洌  卫强  梁国柱 《推进技术》2021,42(7):1652-1661
为研究液体姿轨控发动机自动增压方法,在理论分析自动增压系统性能的基础上,搭建了以孔板为控制元件的自动增压实验系统,采用仿人智能控制策略,开展了基于冷流实验的自动增压性能实验,并通过发动机试验验证,实现了发动机贮箱良好的平稳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研究表明,在增压系统结构和增压气体介质给定的情况下,孔板节流面积、孔板出入口压力比、贮箱初始气垫体积决定了自动增压系统性能;根据发动机试验的推进剂流量需求,分别按推进剂体积流量60%,30%,10%的比例选取3个不同节流面积的增压气体孔板组成并联进气孔板组,同时保证进气孔板组可提供的增压气体最大临界体积流量大于推进剂体积流量(推荐二者比值为1~2.5)、孔板出入口增压气体压力比近似等于临界压力比(对氮气约为0.50~0.60)、贮箱初始气垫体积大于贮箱总容积的1/4,并在贮箱上设置流量为增压气体最大临界体积流量105%的排气孔板,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按照仿人智能控制策略自动组配孔板,可有效地提高自动增压性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立伟  宋清华  秦丽华  肖军 《航空学报》2015,36(12):3991-4000
为保证自动铺丝成型构件的性能,实现对成型构件表面质量的高效检测,本文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自行研发自动铺丝成型构件表面缺陷检测闭环控制系统,使自动铺丝过程中预浸纱之间的间隙或重叠在允许范围内,从而保证铺丝精度。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铺丝成型构件表面图像提取与缺陷检测,检测数据传输,运动轴反馈控制,实现在自动铺丝过程中对成型构件表面缺陷检测实时闭环控制。针对电荷耦合相机采集到的预浸纱图像存在运动模糊和信噪比低等问题,将图像预处理划分为图像复原和降噪两大功能,根据不同类型的噪声采用对应滤波法进行降噪处理,提高了图像的信噪比,为后续检测提供高质量图像;预浸纱缺陷主要由其边缘直线这一几何特征进行表征,因此通过对预浸纱边缘检测实现缺陷识别;利用工控机向图像采集控制器发送命令实现图像采集,同时通过工控机与运动控制器之间信息流和数据流的交换实现检测数据的传输。探讨模糊控制理论用于闭环控制的研究,在反模糊化环节后面,加入自适应参数调节,以适应加工过程的突变,并成功地应用到自动铺丝缺陷检测闭环控制系统中,提高了伺服跟踪精度和跟踪实时性,从而提高铺丝精度。  相似文献   

17.
We address the question of design and optimal control of a class of dual-spacecraft interferometric imaging formations. The first main contribution is that we combine two ideas introduced separately in the literature and propose a maneuver that offers improved imaging performance. We then formulate an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to minimize fuel consumption and maximize image quality by minimizing the relative speed, which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of the reconstructed image. We show that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are also sufficient and that the resulting optimal control is unique. Finally, we apply a continuation method to solve for the unique optimal trajectory.  相似文献   

18.
在虹膜识别系统中,质量较差的虹膜图像可能被系统拒识,导致身份识别或身份认证的失败.因此有必要在虹膜图像的采集端引入质量评价环节,从虹膜图像采集仪输出的视频序列中挑选出符合识别系统要求的虹膜图像.为了减少序列图像质量评价的时间,根据图像的性质,对输入的序列图像进行步进式质量评价,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门限,只有满足要求的图像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评价,这样将大大减少进行全部步骤评价的图像数量,能有效缩短序列图像评价的时间,保证了选取图像的质量和速度.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选择符合质量要求的虹膜图像.  相似文献   

19.
刘海峰  杨兴根 《推进技术》2001,22(4):345-348
详细介绍了利用工业CT进行固体火箭发动机无损检测中,提高图像质量方面的几点尝试-光轴对准、提高系统的信噪比、提高探测器效率、采用合适的硬滤手段和选用适当的图像滤波函数。给出了测试数据和处理前后的图像比较。上述几点尝度收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