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六角晶系铁氧体吸收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Zn_(1-x)Co_x)_2-W 型六角晶系铁氧体吸收剂在 X 波段的复数磁导率(?)_r=μ_r′-jμ_r″、复介电常数(?)_r=ε_r′-jε_r″进行了扫频测试。讨论了(?)_r,(?)_r 随频率 f、Co~(2 )含量 x、吸收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以及球磨时间长短(吸收剂粒度变化)变化的规律。在吸收剂:石蜡=5∶1(吸收剂重量百分含量83.3%)时,(?)_(rmax)(8.2GHz)=1.94∠-26.3°、(?)_r=5.78∠-1.3°其|μ_r|较大,具有较好的频率特性,同时|ε_r|合适,有利于获得宽带吸收,经航空航天部621所、703所应用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已通过机电部电科院鉴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初步研究了热作模具钢5CrMnMo的压缩超塑性。探讨了在5CrMnMo钢压缩超塑变形的稳态区内,温度T、应变速率ε对其超塑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5CrMnMo钢经790℃三次连续循环淬火,25℃低温回火的超细化处理后,在680~720℃,ε=4.85×10~(-4)~3.3-×10~(-3)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超塑性。  相似文献   

3.
等温锻造FGH96合金超塑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等温锻造FGH96合金的超塑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FGH96合金在变形温度为1050℃和1100℃,初始应变速率ε0为1×10-2s-1~1×10-3s-1的拉伸变形条件下,均呈现出较好的超塑延性.在变形温度为1050℃,初始应变速率为1.67×10-3s-1时,合金超塑延伸率均可以达到825%.微观组织分析表明,FGH96合金超塑拉伸的断裂主要原因是空洞的长大和连接.  相似文献   

4.
采用金相(OM)及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对一种Al-Cu-Li合金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对于该合金普通热轧板及超塑性预处理后的细晶板材进行高温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该合金普通的热轧板经过快速再结晶退火延伸率可达94%~130%的高温塑性变形仍以晶内变形为主.经超塑性预处理的细晶板材当T=490℃,ε=10-3s-1时,延伸率为630%,其中时效24h的样品在较低温度下成形为晶内变形和晶界变形的混合模式,而时效48h的样品则在400~500℃都表现为晶界变形为主的超塑性变形模式.未经过再结晶退火比经过再结晶退火的样品具有更高的超塑性.  相似文献   

5.
 测试了Ti-10V-2Fe-3Al合金在β区850℃~950℃、ε=5×10~(-3)~10s~(-1)条件下的压缩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研究了变形组织。结果表明:在850℃~950℃、ε=10~(-1)~10s~(-1)范围内变形,动态回复是主要软化机制,其σ-ε曲线为动态回复型,变形后的组织为拉长晶粒。对所得的σ-ε曲线进行了数学分析,得出了流变应力模型。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TA15合金超塑拉伸试验,在温度920℃和应变速率5.25×104s-1时,TA15合金的最大延伸率约为1100%,其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约为0.57.在较佳超塑变形条件930℃和应变速率5.25×10-4s-1附近,TA15合金的超塑本构方程为σ=949(ε) 0.55.对TA15四层板结构超塑成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获得了压力p-时间t曲线.在T =930℃和应变速率5.25×10-4s-1下,成功进行了TA15四层板结构SPF/DB成形试验,试验件的整体质量良好,无沟槽等缺陷,金相组织观测表明,TA15四层SPF/DB试验件扩散连接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7.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40%SiC_P/Al-Cu复合材料进行压缩实验,研究其在温度为350~5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由实验得出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采用加工硬化率处理方法对应力-应变数据进行处理,结合lnθ-ε曲线的拐点和(-α(lnθ)/αε)-ε曲线最小值的判据,研究该复合材料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结果表明:40%SiC_P/Al-Cu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主要以动态再结晶软化机制为特征,峰值应力(σ_p)随变形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加;该材料的lnθ-ε曲线出现拐点,(-α(lnθ)/αε)-ε曲线出现最小值;临界应变(ε_c)随变形温度的升高与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且临界应变与峰值应变(εp)之间具有相关性,即ε_c=0.528εp;临界应变与Zener-Hollomon参数(Z)之间的函数关系为ε_c=4.58×10~(-3)Z~(0.09)。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应变为0.06时(变形温度为400℃,应变速率为10 s~(-1))已经发生动态再结晶,应变为0.2时,动态再结晶晶粒充分长大。  相似文献   

8.
铝青铜 QAl 10—3—1.5合金超塑性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铝青铜 QAl 10-3-1.5合金经超细化预处理工艺后,在830℃以初始应变速率(?)=1.67×10~(-3)s(-1)拉伸,得最高延伸率823%,流动应力23.67MPa。合金在拉伸变形时,其组织由α β δ三相构成;α相较硬,晶粒始终保持微细等轴状,其等轴比在1.01~1.36范围内。显微组织参数恰是微细晶粒超塑性所要求的组织条件。试样的断裂是由于在变形后期,因空洞长大连接所致。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喷射沉积再经过热变形处理的 5 0 83Al Mg合金的超塑性。喷射沉积 5 0 83Al Mg合金的微观组织是由平均尺寸 15 μm的等轴晶组成 ,组织中的气孔率为 0 1% 5 % (体积百分数 )。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热变形处理工艺 (TMP)来闭合气孔和细化晶粒 :先挤压后轧制和直接轧制。采用先挤压后轧制工艺处理的合金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超塑性 ,最大超塑延伸率可达 4 6 5 % ,而采用直接轧制工艺处理的合金最大超塑延伸率为 2 95 %。两种工艺处理后的合金表现出了相似的应力 -应变行为和应变速率敏感因子 ,应变速率敏感因子取值范围为 0 3 0 5。超塑延伸率的差异可能是由闭合气孔导致的变形过程中空洞的形核能力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模具形式对V型结构复合材料固化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合材料在热压罐成型过程中由于发生不可避免的物理化学变化,将会发生固化回弹变形导致尺寸偏差。V型结构普遍用于飞机外表面,研究模具形式对V型结构复合材料固化变形的影响,可有效保证复合材料成型精度,减少装配难度。本文通过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以及设计典型结构试验件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模具形式对V型结构复合材料固化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预测与试验结果误差在5%内,V型复合材料阳模成型比阴模成型的变形要大10%~15%,其变形回弹量趋势与拐角角度、制件厚度成反比,阳模成型时其回弹与拐角半径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超塑变形过程中的空洞及其对变形后室温机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经任何预先处理的半硬态黄铜H62和铝合金LY12CZ超塑变形过程中的空洞及其对变形后室温机械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①同一材料,在不同的超塑变形条件下变形,如果其空洞化程度随应变增加得越慢,则其超塑性越好;②超塑变形后材料的室温机械性能随所经受过的超塑变形量的增加而下降,当超塑变形后材料中空洞的面积百分数达到4%左右时,其室温弹性模量E、屈服强度σs、极限强度σb以及冲击韧性开始显著地下降,而此时的室温断面收缩率φ已下降了相当大的程度;③随着空洞化程度的提高,超塑变形后的材料也由韧性材料逐渐变成脆性材料。  相似文献   

12.
某型两叶螺旋桨的设计及风洞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电动飞机的航时,研究了高效率螺旋桨设计及风洞试验技术,介绍了高效率螺旋桨设计方法。采用高效率螺旋桨设计方法设计了某型双座电动飞机的两叶螺旋桨,获得了螺旋桨弦长和桨叶角沿径向的分布,制造了两叶的木质螺旋桨。通过螺旋桨风洞试验获得了拉力、功率、效率等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巡航状态(V=30 m/s,n=1 900 r/min)时,螺旋桨效率为78%;爬升状态(V=30 m/s,n=2 200 r/min)时,螺旋桨效率为76%。  相似文献   

13.
TC4-DT钛合金高温热变形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TC4-DT损伤容限型钛合金在温度850℃~1000℃、应变速率0.01~10s-1、变形程度为40%~70%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分析了该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并建立了本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TC4-DT合金在950℃以下的较低温度变形时应力软化现象非常明显,变形机制和热变形激活能不同于950℃以上的较高温度变形机制;在950℃以上高温度变形时,低应变速率(如ε=0.01s-1)促进了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发生,而在较高的应变速率(如ε=10s-1)时,一般只发生动态回复现象,动态再结晶行为受抑制。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TiBw/TA15复合材料板材在900~960℃、5×10-4~10-2s-1条件下的超塑变形行为。结果表明,TiBw/TA15复合材料流变应力随拉伸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减小而降低,在940℃、5×10-3s-1变形条件下获得的最大超塑性伸长率为439%。利用Zener-Hollomn参数和Arrhenius方程所建立的峰值应力本构方程为ε·=3.55×108[sinh(2.0×10-2σ)]1.99×exp(-6.381×105/RT),其变形激活能Q=638.1kJ/mol。复合材料超塑性变形组织与拉伸温度和应变速率密切相关。高温低应变速率有利于基体α相的动态再结晶以及晶须与基体处孔洞的愈合,低温高应变速率下,孔洞更易萌生于增强相与基体结合界面的端部。动态再结晶对复合材料超塑性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二甲基硅烷(PDMS)和二茂铁合成了聚铁碳硅烷(PFCS),PFCS高温烧成可制成磁性纳米Fe3Si/SiC复合陶瓷吸收剂。研究了铁含量、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因素对吸收剂电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铁含量增加、烧成温度提高和保温时间延长,吸收剂的复介电常数的ε'、ε″和εr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冷轧态5B70合金超塑性行为,利用高温拉伸试验对冷轧板材在不同参数下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应变速率为5×10~(-4)~1×10~(-2) s~(-1)和拉伸温度为450~500℃范围内,冷轧5B70合金板材具有良好的超塑性;500℃为合金的最佳超塑性变形温度,1×10~(-3) s~(-1)为最佳初始应变速率,在最佳超塑性条件下合金的最大延伸率达到了670%,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为0.43;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由于动态再结晶作用,原始纤维组织逐渐转变为等轴晶,并且晶粒明显细化;合金的超塑性变形是再结晶辅助下晶界滑移为主的变形机理,表现出了明显的晶间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17.
Al-Li-Cu-Mg-Zr合金的超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1.91Li-1.25Cu-0.46Mg-0.21Zr合金超塑性变形结果表明,最佳的时效工艺是400℃8h;冷轧工艺得到了比温轧(550%)更高的超塑性延伸率(630%);最佳超塑性变形工艺是T=500℃,(?)_i=3.33×10~(-3)s~(-1)(起始拉伸速度)。研究指出,Al-1.91Li-1.25Cu-0.46Mg-0.21Zr合金的超塑性预处理的时效工艺和轧制工艺影响了合金超塑变形初期的应变诱发再结晶,从而影响超塑性性能。超塑变形中的动态回变和动态再结晶是晶界滑动的重要协调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高马赫数V字形钝化前缘平板表面压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三维内转式进气道V字形唇口下游面临的严酷压力载荷问题,将唇口简化为V字形钝化前缘平板,在来流马赫数为6的条件下,采用数值模拟结合激波风洞压敏涂料测量方法,研究了半径比R/r = 0 ~ 20(V字形根部倒圆半径R与前缘钝化半径r之比)的平板表面压力演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R/r增大,V字形钝化前缘产生的三维波系结构发生变化,引起下游平板表面压力演变出4种类型。R/r较小时,V字形钝化前缘激波干扰产生的大范围流动分离,诱导形成了偏离中心线较远的分叉状高压区(Type Ⅰ,分叉型);随着R/r增大,流动分离减弱,分叉状高压区逐渐消失,由透射激波扫掠壁面所形成的条带状高压和超声速射流对撞所形成的中心线高压区逐渐显露,依次出现过渡型(Type Ⅱ)、严酷型(Type Ⅲ)和渐匀型(Type Ⅳ)压力分布。平板上分叉型和过渡型的压力最大值仅为4.3 ~ 7.2p∞(p∞为来流静压),但V字形钝化前缘处的流场品质恶劣;严酷型的压力最大值,随着射流对撞强度的增强而增大,最高可达19p∞;渐匀型的压力最大值,随着射流对撞强度的减弱,逐渐趋近于二维钝前缘平板产生的压力最大值4p∞。  相似文献   

19.
介绍最大m值超塑性变形的试验方法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TC11钛合金采用该方法的超塑性变形特点。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细化处理的TC11钛合金,在900℃时恒应变速率试验的最大延伸率为1260%,采用最大m值变形方式可以获得异常高的超塑性,延伸率为2300%。TC11超塑性变形以晶界滑移为主,并伴随晶内位错滑移,最大m值法超塑性变形能够使动态再结晶充分发生,是提高钛合金塑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铝-6%镁合金超塑性研究的情况。通过对工业铝合金LF6进行材料细化处理,使其具有超塑性,并研究了对超塑变形有影响的各种因素,经测试获得了与超塑性有关的各种参数。另外对该材料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如晶粒度、位错、空洞、晶界滑移及其变化规律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成形方面制作了四种不同形状的零件,质量均很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