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Kerberos的票据框架和公钥扩展协议,提出一种把PKINIT的原理应用于B/S框架的身份认证方案,并对该协议进行了适当的改进,最后给出了该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分簇广播认证协议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证机制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机制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给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层簇式结构,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广播认证协议。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分簇的广播认证机制N-μTESLA方案,设计了广播和组播认证协议。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与μTESLA方案相比,可以减少节点的能量消耗,使网络的生存周期延长。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民航气象数据库远程用户的需求入手,介绍了民航成都气象中心推出的一种基于民航气象数据库的远程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并对这种称之为Phone line-Modem拨号上网的远程气象信息服务方案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将CAS应用到数字校园的单点登录中,采用基于LDAP和CA相结合,实现了统一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实现了基于反向代理和PLUG—IN的两种应用接入方式,实现了不同业务系统的应用集成,采用基于用户、权限、角色的方式,实现了统一权限管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对照“电路设计与仿真技术”教学大纲的课程目标,以八路抢答器实验项目为例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项目开发与实践的教学尝试,阐述了该课程培养学生电路设计和软件操作能力形成过程及其评价过程,从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规范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电路设计与仿真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使该课程教学的能力形成过程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为该课程的能力形成过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网格技术作为下一代Internet技术,已逐渐成为计算机领域研究的重心之一。作为网格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认证是一重要环节。因此,在客观分析了GSI(Globus security infrastructure)认证结构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用了移动代理技术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双重(Two-step mobile agent based,TSMAB)网格认证体系结构。该结构通过移动代理技术实现了初级认证和高级认证两个阶段。通过对模型的设计与分析得出:TSMAB认证体系结构提高了原有GSI认证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作者在DOS上开发的多任务远程通讯系统,它可以实现微机之间的远程数据传送、命令控制、定时收发等功能。该程序常驻内存,在后台进行数据通讯。在数据传送期间用户仍可执行DOS命令或继续执行程序,在DOS上实现了多任务的并发。该系统具有与程序员和用户的两套接口,用户通过命令调用其功能,而程序员可在汇编,C,FOXBASE等语言源程序中实现后台数据通讯。  相似文献   

8.
基于可移动代理的RPC实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超大规模分布计算和可移动计算模式在数据量大、网络带宽较窄、且延迟较大的情况下,难以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本文提出了基于可移动智能代理的RPC实现机制,即基于可移动代理技术的三种方案:MIA并行执行方案、MIA携带服务器列表串行“移动-执行”方案、MIA自适应“移动-执行”方案,并给出了查找网络中各服务器上运用用户情况的RPO例程。  相似文献   

9.
根据可信第三方(Trusted third part,TTP)参与通信的方式,安全协议可以分为在线TTP型和离线TTP型两类。分析了两类协议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复合型安全协议,在同一协议中结合了两种方式,方式的选择由消息发送方和接收方共同决定。该协议由4条规则组成。为了描述协议的动态运行过程,对SVO逻辑系统进行了扩充,增加了3条公理,用于刻划消息接收者的不可否认性。基于扩充后的SVO逻辑系统对复合型安全协议进行了形式化描述,证明了该协议具有不可否认性。  相似文献   

10.
专业认证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专业认证标准和教育理念,提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路径:基于专业认证教育理念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专业国家标准全面推进质量目标标准建设;基于PDCA循环理论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于循环保障体系持续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对专业认证视域下教学质量的建设提供一定理论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双线性函数,提出了一个存储最优的传感器网络密钥共享方法,指出了当前密钥管理协议在传感器网络中的不适用性。并对该共享方法的安全性和性能(存储、计算、通信)进行了分析。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存储最优,只要求每个节点保存一个密钥和H ash函数,存储量与网络规模无关;(2)网络是确定连通的;(3)具有节点鉴别能力。因此,该方法能在较低耗费的前提下实现安全的、存储最优的、确定连通的传感器网络密钥共享。  相似文献   

12.
Energy efficiency(EE)of downlink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DAS)with multiple receive antennas is investigated over composite Rayleigh fading channel that takes the path loss and lognormal shadow fading into account.Our aim is to maximize EE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transmission rate to the total consumed power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the maximum transmit power of each remote antenna.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EE,the optimized objective function is formulated with the help of Lagrangian method.By using the Karush-KuhnTucker(KKT)conditions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considering both the static and dynamic circuit power consumptions,an adaptive energy efficient power allocation(PA)scheme is derived.This scheme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nventional iterative PA schemes based on EE maximization since it can provide closed-form expression of PA coefficients.Moreover,it can obtain the EE performance close to the conventional iterative scheme and exhaustive search method while reducing the computation complexity greatly.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cheme.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遥感卫星高频谱效率数据传输模型,根据遥感卫星高速数据传输链路余量预留较大的特点,充分利用自由空间损耗变化和雨衰预留余量,在满足信道误码率要求条件下,通过信道估计以最大数据传输量为目标实时调整卫星编码调制方案,可较大程度解决目前遥感卫星高速数据传输遇到的硬件资源和频率资源瓶颈问题,适用于各类轨道遥感卫星的星地通信和星星通信,具有较好工程应用价值。通过对多类卫星数据传输场景的效能分析,表明其相对传统低频谱效率技术可明显提高数据传输量。  相似文献   

14.
对一类带波动算子的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进行了数值分析,提出了一个含参数的二阶守恒差分格式,根据参数选取的差异,该格式既可隐式计算也可显式计算。对初值条件进行了中心差分离散,使其具有二阶精度,从而与守恒格式的精度一致。利用矩阵理论证明了差分解的存在惟一性,并利用一个重要的不等式在先验估计的基础上,运用能量估计的方法证明了该格式按无穷范数以二阶精度收敛到真实解。数值实验表明该格式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5.
对一类带波动算子的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进行了数值分析,提出了一个含参数的二阶守恒差分格式,根据参数选取的差异,该格式既可隐式计算也可显式计算。对初值条件进行了中心差分离散,使其具有二阶精度,从而与守恒格式的精度一致。利用矩阵理论证明了差分解的存在惟一性,并利用一个重要的不等式在先验估计的基础上,运用能量估计的方法证明了该格式按无穷范数以二阶精度收敛到真实解。数值实验表明该格式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6.
对一类带波动算子的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进行了数值分析,提出了一个含参数的二阶守恒差分格式,根据参数选取的差异,该格式既可隐式计算也可显式计算.对初值条件进行了中心差分离散,使其具有二阶精度,从而与守恒格式的精度一致.利用矩阵理论证明了差分解的存在惟一性,并利用一个重要的不等式在先验估计的基础上,运用能量估计的方法证明了该格式按无穷范数以二阶精度收敛到真实解.数值实验表明该格式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