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电气和东芝公司正试制用于航天器间交会的激光雷达部件,这是两家公司从1986年开始接受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提出的“交会雷达研究”的一部分。日本电气公司主要负责试制收发两用的光学系统部件和雷达感光放大器,东芝则试制扫描镜用角度编码器。激光雷达是实现航天器交会对接自动化所不可缺少的主要技术之一。激光雷达的特点是当航天器相互间在数十公里以内接近时,由它计  相似文献   

2.
2015年全球航天器发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按发射所属国家的数据统计 2015年86次发射中,俄罗斯发射29次3(其中1次发射失败,2次发射部分成功),搭载航天器38个;美国发射20次(其中2次发射失败),搭载航天器119个;中国发射19次,搭载航天器45个;欧洲发射8次,搭载航天器14个;印度发射5次,搭载航天器20个;日本发射4次,搭载航天器22个;伊朗发射1次,搭载航天器1个.  相似文献   

3.
1997年1~6月世界各国共进行了31次成功的发射,入轨航天器共50个。其中俄罗斯11次为本国发射航天器14个,为美国发射8个;美国12次,为本国发射了航天器14个,为日本和西班牙共发射3个;阿里安空间公司5次,为美国、阿根廷、泰国、日本、印度、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共发射航天器8个;中国2次发射本国航天器2个;日本1次发射本国航天器1个。  相似文献   

4.
1997年7~12月世界各国共进行了55次成功的发射,入轨航天器共100个。其中俄罗斯16次为本国发射航天器14个,为其他国家和组织发射10个;美国25次为本国发射53个,为日本发射1个;阿里安空间公司8次共发射各国航天器13个;中国4次为其他国家和组织发射航天器共6个:日本1次发射本国航天器1个,和美国、日本合作计划航天器1个;印度1次为本国发射1个。 1997年全年各国共发射成功86次,入轨航天器共150个。其中俄罗斯27次,为本国发射航天器28个,为其  相似文献   

5.
朱毅麟 《太空探索》2004,(11):28-31
运行,具有一定功能并执行一定任务的飞行器,称为航天器。航天器包括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和空间探测器(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等)。航天器的名字通常由二、三个字组成,却往往包含丰富的文化蕴涵,可从一个侧面映射出某种民族传统和特色。  相似文献   

6.
刘豪 《国际太空》2012,(2):48-55
2011年度全球共进行84次运载火箭发射活动,共发射各类航天器142个(含发射失败),发射数量比2010年明显增多,但发射失败和在轨发生故障的航天器也显著增加。全年国外共发生航天器故障事件74次,涉及58个航天器,其中发生I类故障(导致航天器全损或任务失败的重大故障)的航天器有15个,发生II类故障(导致航天器部分功能丧失或寿命显著减少的重要故障)的航天器有25个。  相似文献   

7.
朱鲁青 《太空探索》2003,(4):i001-i004
2001年1~12月世界各国和组织共进行了58次成功发射,入轨航天器84个。其中俄罗斯25次,美国21次,阿里安空间公司8次,中国1次,印度2次,日本1次。在入轨的84个航天器中,俄罗斯29个,美国32个,其他国家和组织发射和拥有的共23个。 截至2001年底世界各国共进行了4189次成功发射,入轨航天器5459个。其中俄罗斯3134个,美国1714个,其他国家和组织611个。(朱鲁青供稿)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自主研制的KM8空间环境模拟器正式完成有载调试工作,这标志着该部天津大型航天器AIT中心(简称天津AIT中心)全面建成。天津AIT中心是未来我国新一代大型航天器完成总装、集成、测试的"主阵地"。该中心建设项目总师闫荣鑫说:"若将天津AIT中心比作我国新一代大型航天器的‘产房’,空间站等大型航  相似文献   

9.
<正>12月31日中国"风云"气象卫星的成功发射,为2014年全球航天发射活动画上句号。2014年共进行航天器发射活动92次,发射航天器数量293个,发射次数和发射航天器数量都超过2013年,尤其在发射航天器数量方面,刷新了2013年创下的214个的历史最高记录。1 2014年发射航天器数据统计2014年,全球共完成92次发射任务,其中88次发射成功,2次部分失败,2次发射失败。全年发射航天器293个,入轨航天器262个(含发射部分失败的3个),因发射故障导致31个航天器损毁。  相似文献   

10.
张小琳 《国际太空》2006,(10):22-24
2006年7月12日,俄罗斯"第聂伯"火箭携带首个可膨胀试验航天器起源-1(Genesis-1)发射升空,并在太空成功充分扩展,还向地面发回了多张照片.它是美国未来太空旅馆的试验舱,由美国私人企业比格罗公司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运输居住舱"(TransHab)的技术成果基础上建造.  相似文献   

11.
1994年7~12月世界各国共进行了55次成功的发射,入轨的航天器共69个。其中俄罗斯发射30次,入轨的航天器共39个;美国14次,为本国发射航天器14个,为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发射1个;阿里安空间公司5次共发射航天器9个;中国4次为本国发射航天器2个,为澳大利亚和亚太卫星组织各发射1个;日本1次为本国发射航天器1个;印度1次,入轨航天器1个。 1994年世界各国共发射成功89次,入轨航天器124个。到1994年底止各国发射成功3666次,入轨航天器4628个。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12月世界各国和组织共进行了62次成功的发射,入轨航天器89个。其中俄罗斯24次,美国17次、阿里安空间公司11次、中国4次、印度1次、日本3次、以色列1次、乌克兰1次。在入轨的89个航天器中,俄罗斯18个、美国25个、其他国家和组织发射和拥有的共46个。 从1957年至2002年底,各国共进行了4251次成功的发射,入轨的航天器共计5548个。其中俄罗斯3152个、美国1739个、其他国家和组织共657个。(范嵬娜供稿)  相似文献   

13.
<正>太空对接美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器太空首次对接任务,该任务由"双子座"8号飞船和"阿金纳"目标飞行器的对接来完成。"双子座"8号飞船由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驾驶,"阿金纳"目标飞行器为无人飞行器。(左图:阿姆斯特朗(左)和斯科特在一起;右图:阿姆斯特朗在驾驶飞船)。  相似文献   

14.
1995年7~12月世界各国共进行了43次成功的发射,入轨航天器共56个。其中俄罗斯19次为本国发射航天器22个,发射1个与美国合作的航天器,为捷克和印度各发射1个;美国15次为本国发射15个,为韩国、加拿大、日本和欧空局各发射1个;阿里安空间公司7次为各国发射航天器共10个;中国2次为美国和亚洲通信卫星公司各发射1个航天器  相似文献   

15.
1996年7~12月世界各国共进行了37次成功的发射,入轨航天器共48个。其中俄罗斯14次为本国发射航天器15个,为捷克和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各发射1个;美国15次,为本国发射了航天器15个;美国15次,为本国发射了航天器15个,为欧洲通信卫星组织、国际海事卫星组织阿根廷各发射1个,阿里安空间公司4次共发射各国航天器8个,中国3次,为本国发射2个,为亚太卫星组织发射1个,日本1次为本国发射2个航天器。  相似文献   

16.
1995年1~6月世界各国共进行了31次成功的发射,入轨航天器共46个。其中俄罗斯13次为本国发射航天器15个,为瑞典和美国各搭载发射1个;美国12次为本国发射19个航天器,为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发射2个;阿里安空间公司4次为各国发射航天器5个;日本1次发射2个;以色列1次发射1个。  相似文献   

17.
1998年7-12月世界各国共进行了38次成功的发射,入轨航天器73个。其中俄罗斯12次,发射本国航天器 12个,为其他国家共发射7个;美国15次,为本国发射34个,为其他国家发射5个;中国3次,为本国发射1个, 为美国发射4个;日本1次发射本国航天器1个;阿里安空间公司7次,发射各国航天器9个。  相似文献   

18.
美国将发射一颗卫星,名为“释放与辐射综合效应卫星”(CRRES)。这颗卫星是由航宇局(NASA)和国防部(DOD)共同出资,保尔空间公司研制的。为此,它将为两家服务,为两家各自的实验项目工作。 CRRES航天器 CRRES航天器重1720公斤,高2.55米,直径1.89米,呈八角形。它有两个化学舱段,各装有8个大的4个小的准备进行化学释放实验用  相似文献   

19.
正天地往返载人航天器"联盟"号飞船苏联/俄罗斯研制的"联盟"号飞船是苏联第三代载人航天器,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最可靠的载人航天器,作为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器已经使用了半个世纪,曾经服务于"礼炮"1号至"礼炮"7号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自1967年"联盟"1号飞船(左图)使用以来,经历了多次改进,形成了"联盟"  相似文献   

20.
<正>载人航天器初期载人航天器"东方"号飞船"东方"号飞船是苏联最早期用来突破人类进入太空的载人航天器,质量约4.73吨,长约7.35米,由密封的乘员舱和非密封的设备舱两部分组成,乘员为1人。图为在厂房内将上方直径2.3米的球形乘员舱和下方的圆锥形设备舱组装在—起,成为完整的"东方"号飞船。"东方"号飞船的乘员舱比较狭小,仅能容纳一个人,舱内大气压与地面相同,舱内温度15℃~20℃,相对湿度30%~70%,电源由蓄电池提供。乘员舱有两个圆形舱门,一个是降落伞舱门,一个是弹射座椅舱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