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美国空军现任参谍长查理·迦伯列早在担任中欧盟军空军司令时,就把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要摧毁华约40个主要空军机场作为他的首要任务。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华约空军的出击率,北约的防空力量才能顶住华约的空中攻击,以等待援军的到来。可是,由于北约是一种防御性的联盟,战争何时开始决定于进攻者。对北约来说,战争的预警时间仪有几个小时,因此它所能做的只不过是使当地的部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届时,北约的机场(特别是具有核攻击能力的飞机所使用的空军基地)、武器库、防空雷达、指挥与控制中心以及地空导弹阵  相似文献   

2.
在北约轰炸南联盟期间 ,曾有 4架美空军的Predator无人机载有AN/AAS - 44 (V)激光指示器向攻击飞机指示作战目标。这是一个为装备AAS - 44激光指示器而经过 6周改装的Predator无人机系统 ,由 4架无人机 ,地面控制站和卫星通信中继组成 ,改装后立即投入东欧参战以进行作战试验评估。AN/AAS - 44 (V)红外激光检测 -测距 -跟踪设备是一种多用途热成像传感器 ,可进行远距离监视、目标获取、跟踪、测距 ,并为美军和北约的激光制导弹药 (包括Apache攻击直升机携带的Hellfire导弹 )提供激光指示信息…  相似文献   

3.
美国陆军和空军正在研制两种战术导弹(巡航式的和弹道式的),这两种导弹将使北约国家的军队能够打击苏联及华约国家目标云集的第二梯队里的装甲和防空部队。这即是在空陆一体战或2000年空陆一体战作战原则中所说的纵深打击战略。由于苏联的58000辆主战坦克的一半以上正面对着欧洲的西方军队集结,北约只有靠快速机动,迷惑手段  相似文献   

4.
自1958年12月18日美国空军发射第一颗低轨道军用通信试验卫星“斯科尔卫星”以来,国外已发展了十几个不同类型的军用通信卫星系统,用以满足远程战略通信和近程战术通信的需要。特别是美苏为了争夺空间霸权,一直在加紧部署战略、战术通信卫星网。截止1982年底,美国、苏联、英国和北约已成功地发射了350多颗试验型和实用型军用通信卫星(见表1)。目前在轨道上服役的战略战术通信卫星系统是:美国的国防通信卫星系统、空军通信卫星系统、舰队通信卫星系统,战术通信卫星系统;苏联的宇宙号军用战术通信卫星系统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地平线军、民用通信卫星系统;英国的天网卫星及北约的NATO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5.
江山 《航天》2012,(4):10-10
3月5日,执行神秘任务的美国空军X-37B无人航天飞机悄然地在地球轨道上度过了入轨一周年纪念日。据了解,第三次X-37B飞行任务有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射。目前在轨飞行的是由波音公司鬼怪工程部为空军建造的第二架X-37B,称为“轨道试验飞行器”(OTV)2,任务由空军快速能力办公室管理。它是2011年3月5日由宇宙神5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的。  相似文献   

6.
在未来的13年间,由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4国和北约制造并发射的新型军用通信卫星数量将不少于26颗。从现在起到1994年底,预计欧洲将发射12颗军用通信卫星,其中2颗是由北约发射的。在1998到2002年之间,上述4国和北约将要发射14颗替换的军用通信卫星。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将要投入巨额资金。由于不同国家的系统之间将会出现不必要的重叠,这无疑是浪费资金。为了减少总的开支,提高欧洲军用通信卫星的效率,马可尼航天系统公司在1989年10月25日举行的武装力量电子通信协会  相似文献   

7.
在 1 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的科索沃局部战争中 ,美空军的一些F - 1 6战斗机和B - 1B轰炸机首次装备了AN/ALE - 50有源拖曳式转发型诱饵 ,投入战场进行作战试验评估。据报道 ,这些诱饵成功地诱偏了南斯拉夫发射的地空导弹。由Raytheon系统公司生产的ALE - 50诱饵系统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是发射器和控制器分系统 ,投放前存放有诱饵 ,投放后向诱饵提供动力 ;二是飞行实体 ,是除电源外的自载系统 ,内装有收发讯机 ,行波管放大器和调制器。诱饵都装在投放装运箱内 ,箱内还装有电缆释放盘和拖曳线。每枚诱饵使用后需抛弃掉…  相似文献   

8.
设在华盛顿的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 (CSBA)把电子战列为科索沃之战的“赢家”。这家独立的政策研究所在其《科索沃经验教训》报告中 ,列出的“赢家”有B - 2隐身轰炸机 ,“战斧”对地攻击巡航导弹 ,精确制导武器(PGM ) ,无人机 (UAV)和电子战 (EW ) ;“输家”有战术空军和地面部队。根据“沙漠风暴”作战的经验 ,专家们注意到美空军采取了“在冲突开始阶段先摧毁敌方的防空 ,使空中相对来说没有威胁”这一作战方针。然而这一套在南斯拉夫不灵了。防御一方使用了一种“游击战”形式 ,采取了不暴露和电磁静默方式 ,妨碍了北约摧毁…  相似文献   

9.
北约防空     
北约的防空体系似乎并不完整,而且,华约部队在规模上以及装备上的明显一致对北约也是一种威胁。然而,这只是表面假象,北约防空的多样化或许正是它的长处所在。相反,华约军备虽然都是标准化的,然而部队人员的国籍、语言却很不一致。而北约国家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这一点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长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华约的武器装备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很大增长。华约与北约火炮数量之比已达到3:1,坦克数量之比为2.9:1。为了对付华约的集群坦克,1987年春季,北约初步装备了多管发射火箭系统(MLRS)。 MLRS由如下分系统组  相似文献   

11.
为西德空军与海军制造的首批车载式“罗兰特”地空导弹于1987年9月8日由MBB公司向西德空军交货.  相似文献   

12.
《空中交通管理》2010,(2):68-68
最近,欧洲航行安全组织(EUROCONTROL)已经同比利时、法国和德国签署了双边协议,正式启动了泛欧洲支持军民航绩效测定信息库(PRISMIL)服务。该协议由德国国防军空军代表、比利时空军代表、法国空军代表和EUROCONTROL的代表共同签署。  相似文献   

13.
ASRAAM近况     
在断定ASRAAM先进近程空空导弹不能按时交付使用以后,美空军正研究寻找该武器的替换物.空军提出在上月由国防部公布的1991财年财政预算中取消了ASRAAM的计划费  相似文献   

14.
<正>美空军计划到2023年能实现从C-17飞机上安装激光武器,击毁类似飞来的导弹等目标。高能激光(HEL)正由空军定向能部进行试验。美国空军首席科学家Mica Endsley称,作为推进空中发射激光武器评价工作的一部分,地面试验计划今年底开始。美空军发言人Othana Zuch称,该武器的首次地面试验将在白沙导弹试验场进行。空军官员正在继续研究固态激光制导机制,重点放在武器能持续跟踪某一特定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在轨飞行近两年后,执行代号为"轨道试验飞行器"(OTV)4任务的美国空军X-37B无人驾驶航天飞机5月7日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原航天飞机着陆跑道上返航着陆。执行本次任务的X-37B是2015年5月20日由宇宙神5火箭在佛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的。美空军在发射前曾披露说,OTV-4任务将携带由航空喷气发动机洛克达因公司研制的霍尔效应电推力器和  相似文献   

16.
“北约”在北欧和中欧部署了7,000辆主战坦克,而“华约”则拥有21,100辆。面对这种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北约”确实感到反坦克战的严重性。苏联坦克大规模强行突入西德的可能性长时间来一直困扰着“北约”中部前线的指挥官们。“北约”能否阻止苏联坦克的进攻?或迫使其放慢进攻的速度,以待“北约”援军的到来?地雷应敷设在何处?使用哪种武器最为有效?“北约”怎样部署其数量有限的反击力量才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保盟国的安全,北约现在就必须作出对付今后10~20年威胁的决策。这类威胁之一是华约的弹道导弹。由于苏联大大地提高了战术弹道导弹的精度,从而使以前的核威胁变成了常规威胁。这样就有可能在攻击初期消耗掉欧洲盟军的大部分防御武器。为此,北约必须采取大范围防空战略。 尽管30多年来,象弹道导弹这样的无人驾驶飞行器一直是华约进攻性武器的一部分,但北约至今仍然无法防御这种核和化学威胁。一个重要原因显然是由于北约很难开发那些有效而廉价的主动对抗措施所需的技术。因  相似文献   

18.
北约标准化新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北约标准化的变革背景和最新变革措施,阐明这些变革举措的意义和影响,并指出北约标准化新变革以互操作性为中心,推进了新时期北约标准化工作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间以来,美空军一直都在考虑将部分B52轰炸机改装成远距离干扰(SOJ)飞机,非官方名称叫做EB-52。现在空军的确在一项新计划下推进此想法,该计划要求研制和装备远距离雷达干扰/欺骗翼下电子吊舱。根据2005年的国防预算,空军将购买首批12个吊舱,由16架B-52H飞机使用。2005财年美空军预算里有2160万美元用于机载电子攻击(AEA)。但具体有多少金额分配给EB-52项目,还未最后敲定。  相似文献   

20.
漏洞和提出的解决方案北约选择地面发射的巡航导弹和“潘兴-Ⅱ”系统是完全合乎情理的,而且北约各国基本同意它们是符合部署需要的武器系统。但是,这些系统的数量还不足以在承受发射前的损失之后,仍能有效地执行军事反击任务。从军事角度看,系统的数量应该比北约部长们所决定的572枚多2—3倍,这还要取决于它们是如何部署的。部署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