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世界军事格局发生深刻变革,战争日益由传统以人为主体的作战模式转换到无人参与的作战模式,因此各国均把速度更快、机动能力更强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近年,国外临近空间飞行器技术发展迅速,美国X-51A计划和"兵力运用与本土发射"(FALCON)高超声速飞行器计划取得显著成果1引言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作为新一代进攻型武器,是美国全球快速打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临近空间武器为代表的全球快速打击武器成为支撑美国新"三位一体"战略中"非核远程打击"的重要选择。临近空间武器将在未来作战中充当"开路先  相似文献   

2.
□□在军事需求的牵引下,近几年美国军方对近太空展开了初步的概念研究,一批具有军方背景的近太空项目相继上马,自2002年开始掀起了一股开发利用近太空的热潮。但从文献计量统计来看,这两年又逐渐趋于平静,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更需要我们抱以冷静的态度。分析美军近太空的发展背景和现状,研究其在美国军方整个发展思路中的定位,以及与其他计划的相互关系,笔者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供有关部门参考。1近太空存在巨大军事潜力,但有待进一步演示验证从目前美国军方进行的概念研究和太空军事演习来看,近太空领域存在巨大的军事潜力。近太空飞行器不…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最近提出和制定的"凤凰计划",旨在将沦为太空垃圾的报废卫星进行回收并再利用,以降低太空开发的成本,但从军事角度讲,"凤凰计划"隐含着美国未来太空战略。2012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启动了一个名为"凤凰计划"的项目,并组建了一支由美国顶级航天专家组成的项目研发团队。  相似文献   

4.
航天领域发展近太空飞行器的前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野 《国际太空》2006,(7):28-32
□□近太空是一个空中盲区,可以说是有飞行器涉猎但尚未真正开发的处女地.美国空间作战实验室和空军国家能力的战场应用部门对近太空可能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以图确定可能的近太空实用系统.  相似文献   

5.
<正>太空对接美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器太空首次对接任务,该任务由"双子座"8号飞船和"阿金纳"目标飞行器的对接来完成。"双子座"8号飞船由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驾驶,"阿金纳"目标飞行器为无人飞行器。(左图:阿姆斯特朗(左)和斯科特在一起;右图:阿姆斯特朗在驾驶飞船)。  相似文献   

6.
正美军一直致力于确保在太空领域的绝对优势,以太空作战理论为基础支撑,优化太空作战指挥体系,壮大太空作战部队,大力研究和部署太空作战装备,努力发展太空支持系统,不断提升太空作战能力,持续改进太空作战样式。1引言随着战争形态的转变,从过去有形的战争演变到将来无形的战争,太空日益成为军事大国战略竞争新的制高点。美国一直将太空战略视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谋求自由进出太空、利用太空进而完全  相似文献   

7.
美国军用空间飞机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22日,美国在卡纳维拉尔角用宇宙神-5火箭发射了X-37B空间飞机的试验飞行器——轨道试验飞行器-1(OTV-1)。X-37B是有翼无人空间飞机,由美国空军快速能力办公室(RCO)管理,其任务是加强美国国防部特种作战支援和武器系统的研制与部署,增强全球的快速打击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4月14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以叙利亚化学武器攻击事件为借口,对叙利亚实施了一次联合打击行动。在这次多国联合军事行动中,天基信息系统应用贯穿了全作战任务流程,确保空袭打击行动的成功实施。事后美军称这次联合作战行动创造了多项"历史之最":打击精度历史最高,首次在战役级作战计划中深度融入天基信息对抗作战等。本文整理了叙利亚空袭事件的基本情况,对天基信息系统应用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尹睿 《国际太空》2023,(11):53-56
<正>2019年12月20日,美国天军(USSF)正式成立,成为美国第6个独立军种。天军的长远目标是成为一个“数字军种”,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天军军事能力的生成和提高创造了条件。天军的愿景是建立一支互联、创新、数字主导的部队。1政策指导天军的关键目标是保持敏捷,所有任务领域都依赖数据和分析,采用数字解决方案对于加速天军开发、部署和运营能力十分重要。天军以《太空作战部长规划指南》和《美国天军数字军种愿景》为指导,从数字总部、数字作战、数字人才、数字工程等维度建设发展,满足太空域作战环境下的需求,提高美军太空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天军(USSF)从空军(USAF)独立后,专门成立空间战分析中心(SWAC),研究如何使用兵棋推演驱动完善兵力设计。由此可见,美国太空军事力量的发展变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兵棋推演的深度运用。全面梳理兵棋推演的起源发展、历史作用,并结合"施里弗"(SW)演习等兵棋推演活动,深入挖掘太空兵棋推演对美国太空作战指挥体制、天军独立及其建设发展的推动和完善,对于认识和理解兵棋推演对兵力设计的驱动引领作用,尤其是其在太空作战、网络作战等新型作战领域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未来冲突中,太空军队可能面临各种挑战,从防御敌方系统攻击到应对迅速变化的技术和支援需求,可谓不胜枚举。美国空军把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案称为"太空作战快速响应"(ORS)计划。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美国商业航天的发展达到了历史新高度,呈现出技术创新强、商业模式新、发展速度快、覆盖领域广等特点,并且较好地契合了美军对航天系统"弹性"、太空威慑、太空作战、太空基础能力等的需求,客观上为美军提供了技术实力和力量储备。相应地,美国从加大政策扶持、设立专门机构、组建业务联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太空快速响应"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澄 《国际太空》2006,(10):14-17
1 引言 为保障在未来战争中能及时地补充和维修失效的军用卫星,以便保持太空优势,2003年3月1日,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开始实施"作战响应航天运输"(ORS)的"选择分析"(AOA)计划,其目的是寻找有效载荷的快速发射、机动、服务和回收的最优方案,以提高军事效能.  相似文献   

14.
美国空军发布近太空飞行器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泰 《国际太空》2006,(5):29-29
□□据2006年2月15日美国<每日防务>报道,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委员会(AFSAB)发布了"在近太空高度持久执行任务"(Persistence at Near Space Altitudes)研究项目的报告,提出了美国空军近期(到2010年)、中期(到2020年)和远期(2020年以后)近太空飞行器的发展和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集群作战军事需求牵引角度,指出了基于时空协同的多飞行器制导技术,是有效提高突防概率与目标打击效能的关键支撑技术。围绕飞行器集群协同制导技术发展现状,分别以时间协同约束、空间协同约束及时空协同约束为主线,介绍了国内外技术的发展思路。最后,对飞行器集群协同制导技术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正航天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巨大的战略利益使许多国家将目光投向太空,加强航天部队的建设是未来军事作战的迫切需求,太空力量也必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力量。作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美国,其在太空作战方面的优势、弱点及发展动向值得持续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主要依靠舰载战斗机完成各种作战任务,并集通讯、情报、作战信息、反潜反导装置和后勤保障为一体的大型海上移动平台。依靠航空母舰,军队可在远离国土的地方,对敌方施加军事压力或对其实施军事打击。自1918年世界上第一艘航母百眼巨人号编入英国皇家海军以来,这种海上"巨无霸"在给海军发展带来革命性变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 近年来,太空逐渐成为世界大国开展竞争的又一重要领域,地缘政治局势日益紧张,多个国家展示太空实力以达到威慑效果,并计划或已经重组太空武装部队,赋予专门的机构处理太空事务,尤其是研究太空作战方面.同时,这些大国已在发展进攻性与防御性太空技术,甚至研制太空武器,以提升太空作战的主动权和安全性.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  相似文献   

19.
《国际太空》2008,(4):3
□□虽然美国各界对太空军事任务缺乏共识,但是布什政府仍继续支持反卫星及天基武器技术的研制和部署。2009财年美国国防预算中,有关太空军事任务的投资主要包括:.“太空试验平台”。2008财年对该项目的预算申请仅为1000万美元,但遭到美国国会的否决。在2009财年美国导弹防御局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8月,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发布了《弹性和分散空间体系》(Resillency and Disagg regated Space Architectures)白皮书,在全面分析美国正在以及面临的军事航天战略环境的条件下,提出了美国未来军事航天系统发展应采取的"弹性"与"分散"策略。作为美国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与军事航天系统,GPS在美国国家安全、军事作战能力和经济发展等领域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弹性和分散空间体系》白皮书将对GPS系统的未来发展产生什么影响,GPS系统与美国军事定位、导航与授时(PNT)技术与能力将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