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刚  廖瑛 《上海航天》2006,23(5):50-54
研究了某导弹引战系统数学仿真中破片式战斗部仿真的实现。根据目标易损性,用蒙特卡罗法计算了战斗部对空中目标的杀伤作用,给出了炸点定位、破片飞行动力学系数、易损舱覆盖面积、杀伤区参数、破片对易损舱作用和易损舱杀伤概率的计算模型,并由此获得了目标杀伤概率和导弹单发杀伤概率。介绍了设计的引战系统数学仿真模型。该模型的作用和有效性在该导弹的闭合回路靶试中获得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周英  闫野  谭丽芬  唐国金 《航天控制》2011,29(4):23-26,31
针对空间平台发射非制导毁伤单元对近程高速非合作目标进行拦截防御的射击诸元快速解算问题,建立了命中方程,并基于命中方程的一阶解,给出了2种解析算法确定发射时刻、发射速度矢量与提前点坐标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了计算命中时刻、发射速度矢量与发射时刻间函数关系的二分数值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分析了算法的方法误差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重要特点是信息化和精确打击。先进的全球一体化信息系统与精确打击武器的结合将改变战争进程,成为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新概念武器,动能武器采用硬杀伤方式,通过其核心——动能杀伤飞行器(KKV)直接碰撞毁伤目标,是继核弹头、破片弹头之后的第三代反导、反卫星武器,具有有效防御敌方精确打击武器、  相似文献   

4.
空中目标在形状、大小和速度上是千变万化的,对付这些目标时,要选择不同的战斗部。本文将讨论战斗部对空中目标的杀伤效应问题并扼要介绍几种人们感兴趣的战斗部的研制情况。直接命中和非直接命中效应摧毁空中目标基本上有两种形式——直接命中和间接命中。所谓间接命中是指战斗部与目标有一定的脱靶距离,但脱靶量应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一般来说,小口径武器靠直接命中来杀伤目标,所以它们一般都不  相似文献   

5.
破片速度对碳纤维层合板冲击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升战斗部破片对航空复合材料结构的毁伤效果,采用空气炮冲击、数值仿真、战斗部静爆试验等手段,研究了层合板冲击损伤类型和分层面积随破片速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损伤机理。研究表明:层合板冲击损伤类型、机理和程度,与破片速度和层合板冲击临界速度(即冲击物穿透层合板的最小速度)的相对大小有关。在本文试验速度范围内,当破片速度小于层合板冲击临界速度时,造成背面裂缝型损伤,分层面积随破片速度增大而增大;当破片速度略大于层合板冲击临界速度时,造成背面炸裂型损伤,分层损伤范围最大;而更高的破片速度则造成切孔型损伤,分层损伤面积随破片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并趋近于切孔面积。为提高对复合材料结构的毁伤效果,应使破片着靶速度略大于层合板的冲击临界速度。  相似文献   

6.
在对地精确制导武器的实际使用中,不仅要求脱靶量最小,而且希望能以一定的落角命中目标,从而可以充分发挥战斗部效能,取得最佳毁伤效果。传统的比例导引律不能满足该要求,为此本文建立了含有落角约束的最优控制模型,并依据施瓦兹不等式原理进行了推导,最终得到了含有落角约束的最优导引律的表达形式。仿真结果表明:该导引律可以使导弹以期望的落角命中目标,且具有实现简单、结果最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巡飞弹姿态约束条件下引战配合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炜  王正杰  范宁军 《宇航学报》2008,29(1):188-191
多模EFP弹药是各国正在努力发展的新型弹药,这种弹药的最大特点就是战斗部毁伤元素具有射束性,这就对引信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巡飞弹作为多模EFP战斗部应用的典型系统,其动态特性将会直接影响引战配合效率和引信的启动规律。为了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巡飞弹姿态约束对于引战配合影响的问题,首先简要分析了巡飞弹的动态特性,引入目标命中函数的概念来分析巡飞弹姿态对于弹着点的影响。目标命中函数可以直观地表明姿态角对于EFP弹丸弹着点的影响。在评估目标毁伤概率的时候,需要考虑姿态角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破片杀伤战斗部的破片动态相对飞散密度函数作为设计变元,得到单枚导弹战斗部对空中目标的杀伤概率泛函。于是,对防空导弹引战配合的设计就转化为求解相应的变分问题(VP)。通过里兹法对此进行了近似求解,求解结果与实际的引战配合情况完全符合。这说明防空导弹引战配合设计的变分法是可行的,从而为现代防空导弹引战配合在更广泛的类型中寻求最佳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指定入射角的飞航导弹末段俯冲弹道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证飞航导弹末段的突防效果,提高战斗部的杀伤威力,要求导弹在 末段进行跃起俯冲并以一定的弹道倾角命中目标。根据惯导、高度表和雷达提 供的信息,设计了以弹道倾角为被控对象的导引规律,实现了以上目标。对于跃 起俯冲的高度与距离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 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仿真技术进行统计模拟打靶是向军方提供对舰导弹向真实目标射击条件下单发命中概率的唯一途径。射击精确度仿真模型是进行统计模拟打靶的基础模型,为了保证统计模拟打靶与导弹实际射击过程之间的相似性,首要问题是应该利用导弹飞行试验结果对射击精确度仿真模型进行检验。本文一般介绍了射击精确度仿真模型及其检验问题,并对弹道仿真模型的检验进行重点讨论。利用从典型弹道和基准弹道仿真检验逐步过渡到实际弹道仿真检验的作法,可以完整地检验弹道仿真模型并满足射击精确度仿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无人机实时监控与驾驶员模拟训练系统的三维可视化子系统具有计算无人机与其他物体 (包括山脉、树木、建筑物等 )碰撞可能性、具体碰撞点、碰撞方向和碰撞力量的功能。但无人机测控系统中的三维场景可视面积很大 ,场景中的物体数量庞大 ,至使碰撞检测的运算量很大 ,因而会大幅度降低三维场景的实时性。因此 ,设计快速有效的碰撞检查算法十分必要。作者设计的快速算法快速有效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移频干扰在动目标检测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由两天线SAR的干涉图像对地面动目标进行检测的原理,根据线性调频信号的时频强耦合性及目标回波的特点,在接收到的雷达发射信号上进行距离和方位向移频处理,继而转发。经仿真分析,在干扰能量较大的情况下,在假目标基础上进行的移频干扰可以产生假的动目标,进行欺骗干扰。在雷达发射信号上进行随机时延、频移及相移可使得真实动目标丢失或者检测出现错误,产生遮盖性干扰。  相似文献   

13.
弹道中段微动目标宽带回波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道中段微动目标的回波中蕴含了目标的电磁特性和运动特性,为雷达目标识别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研究了中段微动目标的宽带雷达回波模拟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散射中心模型的回波模拟方法。通过对弹道中段目标的运动特性进行建模,分析了目标微动时各散射中心的位置变化规律,针对旋转对称体目标的外形特征,将目标的进动等效为二维平面内的转动,并基于物理光学法提出了一种计算散射中心遮挡效应的方法,解决了目标运动过程中姿态变化带来的遮挡问题。仿真实验与暗室测量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模拟目标微动时各姿态的回波数据,为中段目标特征提取、目标识别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樊浩  黄树彩  高美凤  韦道知 《宇航学报》2011,32(11):2380-2386
针对多传感器交叉提示多目标连续、高概率探测问题,引入动态联盟思想,提出了多传感器交叉提示多目标探测的动态联盟机制,为解决被提示传感器的选择问题建立了动态联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对每个目标形成一个动态联盟进行探测求解多个传感器动态联盟的带变异算子的离散粒子群算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得到更满意的解,优化了系统综合探测概率、总消耗以及所有目标联盟成员总数三种性能,与实际情形要求一致,从而表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金华  戴金海 《航天控制》2007,25(2):52-57
卷弧翼弹在实际的训练或作战过程中,由于系统干扰或误差的影响,会存在弹道偏差。蒙特卡罗方法(MCM)利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模拟实际系统中的随机变量,通过随机变量参与的系统的大量仿真,可以得到系统的数学期望意义下的解。通过蒙特卡罗计算机模拟打靶,得到了卷弧翼弹的弹着点散布及命中概率,从结果看,弹着点符合正态分布,其命中概率基本满足实际要求。蒙特卡罗计算机模拟打靶方法对于指导训练或作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未来战争威胁主要来自空天,超高声速武器等新型目标的发展给预警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在分析常规雷达探测技术与新型航空航天目标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就现代雷达探测新型目标的关键技术与核心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关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GPS接收机输出数据,采用3级AR模型来预测下一时刻的GPS输出值,并与实际的输出值相比较,以一定的检测门限,判断当前时刻定位信息的可用性。通过仿真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为GPS的可用性判定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两坐标警戒雷达录取终端中模拟器的设计.该模拟器对雷达真实回波进行模拟仿真,包括运动目标模拟、噪声/杂波模拟等,重点描述运动目标与噪声/杂波的生成模型与软/硬件设计.通过该模拟器可以有效检验两坐标警戒雷达的多目标检测跟踪性能与检测方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任务组合体运行与飞船返回要求,建立了升交点经度、轨道偏心率、指定时刻轨道高度及速度倾角等多目标特征参数的控制方程;根据组合体至飞船撤离准备各阶段的飞行特点,分析了近圆轨道偏心率中长期演化情况以及飞船返回双脉冲控制量随控制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通过两次组合体与飞船联合规划来满足不同约束的控制策略;根据撤离后飞船、天宫以及伴星的相对运动关系研究了结合规避控制的飞船双脉冲维持优化控制方案。最后依据神舟十一号任务的飞行过程,设计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