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沉井依靠自重消除刃脚阻力和外壁摩擦力下沉,本文对该项工艺的下沉、纠偏、挖土、封底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初制导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跃青 《上海航天》2011,28(4):33-37
对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的初制导进行了定性研究。根据期望前置角,讨论了导弹发射出筒后的侧向力控制方案,给出了发射时下沉的补偿措施。分析了俄制针式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初制导系统的控制律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一、充分了解天气背景和发展趋势(一)降雪前首都机场天气背景从2010年3月12日05时(UTC)时开始,首都机场一直维持东南风,风向在110°~140°之间,风速在3~5米/秒之间。同时,云量也在逐步增加,云层不断下沉增厚,到了13日的19:40时以后,首都机场已经是漫天层积云,云底高1200米,且相对湿度也在明显上升。由于云层的夜间保温效应,降雪前,本场地面气温较前几日明显偏高(在2℃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江淮地区1961-2013年逐日逐月气象资料,统计发现该地区2013年夏季平均气温为53年历史同期最高值,降水量却为最少值,40个站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研究其天气气候成因: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导致高空辐合、低层辐散,以下沉气流为主;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偏少,冷空气南下较弱,不易交汇降水;中纬西太平洋海温偏高有利于副高北抬及其稳定维持。并与历史同期干旱年份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副高及西风带系统与江淮夏季高温干旱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无控火箭发射时,箭架系统耦合振动使得半约束期发射扰动引起的火箭偏转角速度变化和下沉量加剧,成为影响火箭落点散布的关键因素。以某型火箭发射系统为基础,采用物理模型和软件分析方法研究发射装置液压缸振动、发射仰角和箭架配合间隙等因素对出轨扰动的影响。根据液压缸压力变化结果,计算出燃气流作用下箭架系统的扰动频率,进而计算出燃气流扰动下火箭在半约束状态下受牵连运动影响的初始扰动值。理论计算结果显示,箭架振动幅值约占整个扰动角速度的1/5。计算和试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分析结果对火箭精度、箭架结构匹配性分析和发射装置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雨水 《航天》2011,(4):62-63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是中国航天测控网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各类航天器的测控、回收、在轨管理和航天员的搜索救援任务,目前下辖测控技术部、活动测控回收部、渭南站、南宁站、喀什站、厦门站、青岛站、佳木斯站、三亚站等测控部站,可对不同轨道、频段、种类的国内外航天器提供测控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航技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是集团的四大主营业务板块之一。经营范围包括民航机场、空管、航空公司专用设备的国际国内招标、进出口、租赁、维修等业务,并从事与此相关的产品展览、服务,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培训等,开展合资经营、合作生产、加工装配以及多种形式的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8.
刘洁 《中国航天》2008,(5):19-20
由中国宇航学会与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国际航天发展高峰论坛”4月23~2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挪威、马来西亚、加拿大、马来西亚和韩国共15个国家的航天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界和学术界共150名代表出席会议。举办此次论坛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国际航天界的对话,探讨政府间开展国际航天合作的框架以及如何在多边航天合作中达成共识,以促进全球空间探索活动的协调开展。  相似文献   

9.
兰州管制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区,区域范围横跨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及内蒙古、新疆、西藏、四川和陕西部分地区,东西长约1400km,南北宽约1200km,总面积150余万平方公里,按照地理面积是我国第二大高空、中低空管制区。其高空管制区与北京、内蒙、西安、成都、拉萨、乌鲁木齐管制区相邻,中低空管制区与呼和浩特、西安、成都、阿克苏、乌鲁木  相似文献   

10.
一、学科概况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将自动化、电子、计算机、控制工程、信息处理等多种学科、多种技术融合为一体并综合运用的复合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各领域自动化装备及生产自动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运载火箭三级无动力飞行段晃动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存芸 《上海航天》2004,21(4):29-33
对某运载火箭三级无动力飞行段偏航通道晃动的不稳定现象进行了研究。在贮箱内推进剂沉底的条件下,采用等效弹簧.质量晃动模型,通过晃动方程的推导,证明了液体晃动只与火箭飞行中的惯性力有关,而与重力无关。由此认为偏航通道晃动不稳定是虚假的,适当修改偏航通道晃动方程形式,就可以解决偏航通道晃动不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用多维模态理论分析航天器贮箱液体有限幅晃动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首次将多维模态理论应用到求解航天工程中常见的圆柱贮箱液体非线性晃动问题中。针对贮箱作水平横向运动,根据Narirrmnov-Moiseev的三阶渐近假设关系,通过选取主导模态以及确定它们的阶次关系,将一般形式的无穷维模态系统降为5维渐近模态系统。在模态系统基础之上,推导出了液体作用于贮箱壁的力的简洁表达式。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线性晃动理论结果,有限幅晃动液体将对贮箱壁产生更大的横向作用力,同时对贮箱底部还作用有明显的纵向力。可将此公式应用于工程实际问题中部分充液贮箱液体有限幅晃动力的估算。  相似文献   

13.
火箭贮箱箱底瓜瓣拉深成形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辉  孙斌  丁森 《上海航天》2012,29(4):54-58
基于钣金成形仿真软件,数值模拟了火箭贮箱箱底瓜瓣零件的拉深成形,对瓜瓣拉深模具的拉延筋结构和压边力进行了优化,获得了半圆截面等效拉延筋结构的参数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4.
复燃对液体火箭返回阶段底部热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垂直起降液体火箭在返回阶段发动机反向喷流及复燃对箭体着陆支腿和底部热环境的影响,建立了尾焰复燃、流场及光谱辐射计算模型。在国内率先对垂直起降液体火箭在返回阶段的箭体底部热环境进行了数值计算,流场计算采用商业软件,复燃反应使用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采用HITRAN数据库获得喷流气体组分的光谱吸收系数、正反光线踪迹法求解辐射传递方程。利用文献实验结果,对计算进行了验证并考察了复燃对底部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燃反应对包括箭体底面、侧壁面及着陆支腿的对流和辐射热流密度均会明显升高,最高可达80%以上。因此,研究成果适用于液体火箭返回阶段底部精细化热设计,且在设计过程中有必要考虑复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固体火箭发动机失效树定量分析中确定底事件失效概率存在的困难,提出了确定底事件失效概率的工程方法——专家评分法.用此方法对某型号发动机试样阶段结构可靠性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出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牛顿-欧拉方法分析了有外力作用时多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协调操作的动力学特性。首先推导出多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协调操作的机械臂关节驱动力矩和关节角速度及角加速度间的关系,其次建立了多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和动力学计算模型,经仿真分析得到了在不同外力作用下多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的本体的位置干扰规律,验证了有外力作用下的多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涡轮盘结构模态特性及振动安全性是对其进行动力学设计的基础。首先,在模态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准确的涡轮盘结构动力学模型;其次,开展多物理场作用下涡轮盘结构模态分析,研究轮盘工作时温度场、应力场及其耦合效应对模态特性的影响规律;最后,对轮盘振动安全性进行评价,给出其振动安全裕度。研究表明,离心力的旋转“刚化”作用使得模态频率升高,温度效应引起结构刚度减小使得频率降低,气动力引起结构“软化”使得频率下降;在力热综合作用下,对前6阶模态频率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依次是转速、与温度相关的弹性模量、热应力及气动力,且气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力热载荷影响模态频率,但不影响模态振型;涡轮燃气激励起轮盘结构低阶节径模态行波耦合共振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8.
袁景阳  柳长安  李瑰贤 《宇航学报》2007,28(4):1049-1052,1070
基于多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多臂协调操使负载沿着期望的轨迹运动并且控制负载所受的内力为目的,在多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系统协调操作的动力学方程基础上,推导了各个机械臂协调操作负载按期望轨迹运动时各个机械臂关节的驱动力矩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作用在负载的内力的定义,根据关节力矩计算方法和PID反馈控制原理,建立了多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协调操作负载时的位置和内力的控制算法;讨论了所提出的控制算法的稳定性问题,得到了负载的位置误差和内力误差的约束条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控制算法能够使负载的实际位姿和内力收敛到期望的轨迹和内力。  相似文献   

19.
张萌  孙冰 《火箭推进》2020,46(1):20-27
人工粗糙度作为一种局部强化换热技术,对提高再生冷却效率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人工粗糙度对矩形冷却通道三维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以及在弯曲段与二次流的耦合作用,对有人工粗糙度的三维弯曲矩形通道进行了建模,并应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采用了能够有效准确地求解受强曲率影响的管道内及近壁区域湍流流动的RNG k-ε湍流模型。结果表明:在冷却通道底面添加人工粗糙度会使底部流动受到干扰进而导致流速中心上移,因此在弯曲段,有人工粗糙度的冷却通道中所产生迪恩涡的范围相对较小且距离底面较远,而随着二次流的产生,流速中心会向底部移动,使得该处的换热得到改善,整体对流传热系数上升;当入口质量流量分别为0.1 kg/s,0.2 kg/s,0.3 kg/s时,有人工粗糙度工况下弯曲段加热面平均对流传热系数分别增加了11.86%,13.11%,16.14%,表明添加人工粗糙度可以显著提高换热,且随着入口质量流量的增加其对换热的提高作用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