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苏珊·巴斯内特文化翻译理论为依据,结合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会展资料中桂林文化特色词,分析探讨了在翻译这类文化负载词语时,多采用音译加注解、直译、直译加注解和意译的翻译方法,旨在把具有桂林地方文化特色词所蕴含的信息准确地传递出去,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桂林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向外国友人介绍桂林旅游文化时,不免涉及旅游文本的翻译。以《魅力桂林》为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总结翻译桂林旅游文本时可采用的几种翻译策略,以期为翻译相关旅游文本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中英广告差异为基础,在翻译目的论的关照下,以个案分析为模式,加以对比赏析,试图证明目的论之于广告翻译的实践效力。本文认为,结合广告翻译以"文"图"钱"的特有目的,以目的论为理论背景,在广告翻译过程中可以摆脱原文的羁绊,重组、增删、变通、改写广告原文,实现广告的诱导功能。  相似文献   

4.
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专业要求,纪录片的字幕翻译需要遵循简洁性和易读性等原则。而不同语言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会对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构成巨大的约束。论文以RoylockeCallula所译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二集《脚步》的英文字幕为例,评析译者在纪录片字幕翻译中对文化负载词和英汉思维方式差异的处理态度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原经济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公示语翻译的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河南省公示语翻译现状,从语言生态维度和文化生态维度提出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的视角对作家隗静为小说《A1机场,一个美丽的传说》所作英译本中体现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并得出启示。通过文本分析总结出三种翻译策略及技巧,包括增译、省译及异化,得出译者要能把控翻译目的、具备良好的跨文化素养及扎实语言功底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英文译著为西方读者描绘了一幅幅完整的中国人民生活面貌之愿景,成功完成跨文化语际的交流,这与其倡导的"行文心理"翻译论密不可分。本文从林语堂的"多元文化观"出发,通过对其英文著作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内中华传统经典文本的英译研究,探讨"行文心理"翻译论在文化外译中的指导性作用,并对其"译创"手段加以分析,总结出林语堂模式对中华文化跨语际传播的借鉴意义,以期觅得中华文化跨语际传播之有效范式。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英汉语言中的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空缺现象反映了语言的民族性。在跨文化交际中,词汇空缺会给交际带来障碍,造成语用失误,甚至导致交际失败,论文就词语的空缺现象与跨文化差异中的翻译策略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了仿拟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与翻译方法,英语广告的翻译应以汉语受众的接受心理为基础,追求功能对等的翻译效果,为产品赢得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你吃饭了吗?"的翻译为例,探讨在翻译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或句子时应如何实现功能对等.本文认为,译者应以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为目标,在翻译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或句子时根据不同读者群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大胆选择异化翻译法以保留原文的文化特征,这样的翻译策略不仅能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功能对等,而且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