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层流边界层C型失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在平板层流边界层中,一个二维基本波和一对三维亚谐斜波的非线性作用,利用修正的弱非线性理论求出这些波的幅值、幅角的演化方程。文中主要观点是:高次谐波的能量不能瞬时被激发,而是由低次谐波通过非线性作用逐步产生的。本文积分有关方程,计算出基本波和亚谐斜波的参数,得到一段扰动演化曲线,与实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混合层中由次谐波导致的失稳过程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拟谱方法对随时间发展的二维混合层流场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给出了高雷诺数下在Kelvin-Helmholtz波卷起后存在的限振幅次振波地大尺度拟序结构进一步的失稳演变过程,包括大涡的配对,撕裂以及二次配对,同时探讨了初始的次谐波强度,雷诺数相位差等对大涡配对和合并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提出用抛物化稳定性方程(PSE)新方法,研究非平行边界层从层流向湍流转捩的C型失稳的演化过程,特别是非线性演化问题。研究了至关重要的初始条件,包括各扰动谐波的初始解、初始站均流变形的模拟、以及通过对线性 PSE 的求解获得 TS波和C型亚谐扰动的初始站值等。发展了高精度的数值方法,满足PSE的关键性正规化条件,实现非线性抛物化稳定性方程的有效求解和稳定推进。算例展示了Blasius边界层的C型失稳的非线性演化过程,与典型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用主动柔顺壁运动控制边界层转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主动柔顺壁运动抑制平板边界层内扰动的增长和推迟边界层转捩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边界转捩过程中的扰动即使已发展到非线性阶段,也能被主动柔顺壁的运动所控制。通过控制柔顺壁下方空腔内的输入声激励强度所产生的控制扰动,可以明显地抑制边界层内扰动的非线性增长率和推迟边界层转捩过程。改变控制扰动与初始扰动间的相位差,对于二维初始扰动,可以明显地提前和推迟边界层转捩过程,但对三维初始扰动,发迹相位差对边界层转  相似文献   

5.
层状固体结构表面性质的非线性兰姆波定征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明晰 《航空学报》2006,27(4):713-719
提出用非线性兰姆波方法定征层状固体结构的表面性质,分析了层状固体结构表面性质变化对兰姆波二次谐波发生效应产生的影响。基于Ritec-SNAP系统建立了非线性兰姆波实验系统,当表面的覆层面积和覆层厚度发生变化时,在兰姆波具有强烈非线性效应的条件下,测量了兰姆波的基波及二次谐波的幅频曲线,结果显示表面性质的微小变化将显著地影响到兰姆波的二次谐波发生效率。借鉴声-超声技术中的应力波因子方法,定义了兰姆波应力波因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兰姆波二次谐波的应力波因子可对层状固体结构表面性质的变化情况进行准确定征。  相似文献   

6.
在边界层壁面上,设计局部抽吸结构,采用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稳定的三维基本流.在此基础上,研究稳定及最不稳定的二维扰动T-S波的时、空演化机制;进一步探讨了局部抽吸的形式、强度大小及分布结构对二维T-S波的非线性演化影响及其对增长率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局部抽吸结构诱导产生的三维基本流是扰动波得以快速增长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这是由于平均流剖面的改变及展向速度的出现,增强了流体运动中的不稳定性、扩大了中性曲线的不稳定区域范围.在最不稳定的二维扰动T-S波的非线性演化过程中,由于非线性作用的不断增强,逐渐激发产生出三维扰动波及高次谐波,其三维扰动波的流向波数和频率与二维扰动波的流向波数和频率相同;同时展向速度的大小对二维扰动波的增长、流动的失稳、流向涡的形成等方面都起着激励的作用.随着时、空的不断发展和非线性作用的迅速加强,正、负相间的流向涡逐渐形成,强度逐渐增大,流向涡的影响区域也在不断扩大,涡的形状逐渐拉伸变长,并出现强的剪切层,流动开始失稳等其它机制;这些结论与文献[4、5]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在流动过程中由脉动引起的噪声问题在自然界和工业界中广泛存在,研究流动过程中不稳定波的发声机制对于理解、预测并最终控制气动噪声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二维 Blasius 相似性解作为基本流场,以超声速混合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扰动方程(NLDE)研究超声速混合层不稳定波的近场动力学特性与远场声辐射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不同类型的对流马赫数,分别研究对流马赫数 Mc =0.5(<1)和 Mc =1.2(≥1)两种情况下的扰动发声机制,结果表明:当对流马赫数 Mc <1时,流场中的发声机制主要由大尺度结构的涡条发声,且基本波与亚谐波之间的非线性作用能增强辐射强度;当对流马赫数 Mc ≥1时,根据扰动相速度是相对于上层还是下层自由流速度为超声速,可以进一步分为快慢两种模态,分别对快慢两种模态以及其相互作用模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得到流场中的发声机制是以马赫波形式辐射向远场,即马赫波辐射,其辐角的计算结果与理论值相符。  相似文献   

8.
燃速调节剂对RDX/AP/HTPB推进剂热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含不同燃速调节剂(亚铬酸铜、草酸铵、碳纤维)的RDX/AP/HTPB推进剂热分解性能,研究发现,调速剂对推进剂燃速的影响与其对推进剂主要组分(RDX、AP和HTPB)峰温、推进剂初始放热量的影响密切相关,燃烧催化剂亚铬酸铜和碳纤维使RDX,AP的分解峰温降低,使推进剂的初始分解阶段放热量增大,分解放热峰增多,故导致推进剂燃速增加,而草酸铵使RDX的分解峰温升高,使推进剂的初始分解阶段放热量降低,所以导致推进剂燃速降低。  相似文献   

9.
用抛物化稳定性方程(PSE)方法数值模拟了实验中三波共振中三维扰动的非线性作用情况,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在定量上比较相符。研究表明扰动演化的定性行为与理论描述的结果是一致的,即二维波在初始阶段和参数共振阶段按照线性指数增长,三维波在初始阶段同样按照线性指数增长。在非线性作用比较强时,三维波快速增长起来,最终作用在二维波上,使其再次增长起来,从而引起转捩。  相似文献   

10.
障碍物对激波触发爆震波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不同几何形状障碍物对激波触发爆震波的影响,对氢气/空气混合物在不同马赫数的激波作用下的爆震波触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发现,对于不同几何结构的障碍物,触发爆震波的机理不同,热点的产生可以是激波与激波的相互作用,也可以是激波与壁面的相互作用。对于堵塞比较小的障碍物,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使成功触发爆震波的激波马赫数进一步减小。  相似文献   

11.
当自由剪切层中存在多个扰动时,扰动波的相位差对大尺度相干结构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此进行了探讨,发现相位差的变化可使大尺度相干结构的演化表现为旋涡的合并或撕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剪切层动量厚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俨剀  王彤  廖明夫  王鑫 《推进技术》2021,42(9):2105-2118
盘腔积液现象在舰用燃气轮机工作过程中时有发生,汽化的滑油和水蒸气凝结形成积液。转子带动腔内的积液旋转,引发振动失稳,严重时会对发动机结构造成致命性破坏。为此,本文开展燃气轮机压气机盘腔积液的模拟实验研究,以双盘双支承的卧式柔性转子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小积液量的特点,对积液转子的动力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观测到转子的失稳现象,开展了不同积液体积、不同积液类型(水、植物油和滑油)等因素的影响规律研究,揭示了小积液的卧式转子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于积液失稳振动,存在失稳边界积液量,当积液量大于该边界值时,失稳将会发生。②失稳边界转速及恢复转速均高于临界转速。当转速高于失稳边界转速时,失稳将会发生。转速进一步增加,高于恢复转速时,失稳现象可能消失。③失稳时的振动特征为:出现幅值突增,次谐波成分也随之增加;基频和次谐波发生调制,表现出拍振特征。④随着积液体积的增加,失稳边界转速先减小后增加。⑤随着积液粘度系数增大,失稳边界转速和边界积液量均增大。  相似文献   

13.
密相、湍流、可压、气固两相流理论及在管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就密相、湍流、可压、气固两相流的基本方程用双流体模型进行了较说尽地归纳。与单相流体相比,在两相流的基本方程中,多了一个变量(体积浓度)及两相间的耦合作用,并用CDIPSA方法对可压密相上升管道湍流流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随颗粒直升的增加,使得单个颗粒脉动速度减小;但是气体及颗粒的速度差却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数值模拟扰动波在平板边界层中的传播,考察了格式对T-S波传播过程计算的精确性。本文还研究了波-波与涡-涡两种典型的非线性扰动模型,结果表明:在自由剪切层中,波-波模型能加快扰动的增长速度,并激发出了λ结构,但仍然经过了线性失稳阶段;在钝体头部的超声速边界层中,涡-涡模型通过涡-涡相互作用,产生“发卡”结构,进而出现湍流斑。在此过程中,没有线性失稳的迹象。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2):601-6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crack orientation on damage quantification using Lamb wave in plate structures.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is performed to acquire Lamb wave signal responses for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of crack orientations and crack lengths. Two Lamb wave features, namely the normalized amplitude and the phase change, are used as damage sensitive features to develop a crack size quantification model. A hypothesis based on the geometrical influence on signal features is proposed, and the crack size quantification model incorporating the orientation angle is established using the hypothesis. An index of Probability of Reliable Quantification (PRQ) i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The index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izing risk in terms of probabilities. A realistic aluminum plate is used to obtain the experimental data using piezoelectric (PZT) wafer-type sensors around a center through crack. The experimental data are used to validate the overall metho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yield reliable results for size quantification of inclined cracks.  相似文献   

16.
姚慕伟  贾伯琦  杨立军  富庆飞 《航空学报》2020,41(11):123873-123873
采用线性稳定性分析研究了处于气流速度振荡场中幂律液膜时间模式的不稳定性。振荡的气流速度导致动量方程为含有时间周期系数的希尔方程,采用Floquet理论进行求解。详细研究了不同振荡幅值和振荡频率下表观雷诺数、幂律指数及无量纲速度因子对各不稳定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振荡幅值的增加或振荡频率的减小会使液膜不稳定区域的个数增加,且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区域的最大增长率、主导波数和截止波数随振荡幅值和振荡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表观雷诺数、幂律指数和无量纲速度因子的增加增强了K-H不稳定区域内的不稳定性,使参数不稳定区域内的增长率先减小后增加;振荡幅值的变化不改变最大增长率发生转折时对应的流变参数,而当振荡频率较小时,幂律指数和无量纲速度因子的增加却使最大增长率单调增加。  相似文献   

17.
针对薄壁轴承在制造、安装过程中套圈变形引起的轴承摩擦力矩变化机理不明的问题,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理论,构建了计入套圈变形时变表征的薄壁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与摩擦力矩数学模型,研究了套圈沟曲率半径、变形相位角、半幅值及工况条件对轴承摩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沟曲率半径系数对轴承摩擦力矩的影响随转速临界值变化而发生改变,该转速值在计入套圈变形时较理想套圈会出现超前或滞后。优化配置套圈变形相位角可降低变形对摩擦力矩的作用。载荷比会影响形成轴承摩擦力矩最小的套圈变形相位角,其对套圈两瓣波相位角变化的影响小于三瓣波变形。合理控制套圈变形半振幅可降低对轴承摩擦力矩波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Wu  C.C. 《Space Science Reviews》2003,107(1-2):219-226
The magnetopause is in continuous motion and shock waves and impulsive acceleration events can occur. As an example, we show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an interplanetary shock with the bow shock can generate a shock wave that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magnetosheath can interact with the magnetopause. In fluid dynamics, when a shock wave encounters a fluid discontinuity, the interface may become unstable and form bubbles and spikes. We consider this Richtmyer-Meshkov instability in magnetohydrodynamics. At the dayside magnetopause, the instability tends to be stabilized by the magnetic field. However, the shock wave interaction can initiate magnetic field reconnection for the southward IMF, which may be important in strong interplanetary shock event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9.
激波与固体颗粒群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FAE武器、温压武器中燃料抛撒问题,在垂直激波管里进行了气-固两相流的实验研究。主要研究激波(Ma=1.96)与3种不同堆密度的石英砂颗粒群相互作用,用高速摄影仪对颗粒在抛撒过程进行图像捕捉,得到颗粒在抛撒阶段的速度。研究颗粒群在超声速气流下的运动规律以及激波对颗粒群加速的影响规律,分析激波通过颗粒群时气-固两相流中的动力学过程。定量分析颗粒堆密度对激波的影响,得出了固体颗粒群受到激波作用后抛撒过程中纵向和横向颗粒云团体积增加,颗粒云团平均浓度减少;颗粒群的堆密度与颗粒粒径、抛撒初速度、反射激波的强度都成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