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太阳黑子(日斑)周期可能是更长的太阳活动周期的一部分.”一位美国空军部队的科学家瑞恰德·阿特洛克如是说.他曾在美国沙克莱曼托山顶的国家太阳天文台进行过观察研究,并说“连续的太阳循环周期会有部分交迭”.阿特洛克在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根据1990年的数据资料得出了他的结论.这项研究表明,一次完全的太阳循环周期可能延长到接近20年.而且,除可见的太阳黑子之外还包括其他形式的磁性活动.  相似文献   

2.
尹怀勤 《太空探索》2009,(12):45-47
2009年6月30日,美国航宇局和欧空局分别发表声明说,美欧合作研制和发射的尤利西斯号太阳探测器在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已于当日结束了为期18年多的探测使命,相关科学家都以难以弃舍的心情不得不与其告别。  相似文献   

3.
航天简讯     
美国再次考虑太空发电计划据法新社华盛顿10月26日电,美国航宇局正在重新考虑向太空轨道发射太阳能发电卫星,以满足世界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其有两个卫星计划设计蓝图,20年后可付诸实施。一个名为“太阳塔”,它由一组在距赤道上空约12000km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构成,每颗卫星发电功率为200~400MW;另一个名为“太阳圆盘”,它由一组轨道高度高得多的卫星组成,虽形状与“太阳塔”卫星相似,但成本比“太阳塔”卫星高,每颗卫星发电功率500MW。这些卫星将把能量输送回地面。加拿大、德国和法国的科学家正在研究用无线电传输能源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们说,一颗有着大而深的凹坑的小行星,可能是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围绕太阳运行的成千上万颗小行星的发源地。科学家首次在哈勃太空望远镜最近拍摄的灶神星的照片上,看出一个宽459千米、深13千米的巨大的环形山,这个环形山的宽度与灶神星531千米的直径几乎相...  相似文献   

5.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2,(4):6-7
【2012年2月22日】 [天文]如果美国科学家最近进行的黑洞合并电脑模拟所呈现的景象在现实中出现,那么银河系周围可能存在数百个“流浪黑洞”,每个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数千倍。  相似文献   

6.
2013年北京时间9月13日凌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官网宣布:美国旅行者-1(Voyager 1)正式成为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旅行者”项目首席科学家斯通(Stone)说,“旅行者-1已经离开太阳风层,在宇宙海洋各恒星间遨游。”这个飞行了36年的空间探测器目前距离太阳大约为1.9×1010km(截至2013年9月9日,约126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为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108km)。其实,新的数据显示,旅行者-1已于2012年就进入了星际空间。虽然它仍受太阳引力等影响,但美国权威专家认为进入星际空间是历史性飞跃,其意义堪比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或阿姆斯特朗首次载人登月。  相似文献   

7.
1999年4月15日将成为天文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这一天宣布,他们第一个发现太阳系以外的一颗恒星,有多个行星围绕其运转。这是人类首次获得直接证据,证明太阳系在宇宙不是“孤家寡人”。参与此次研究的黛布拉·费希尔说:此次发现表明,银河系2000亿颗恒星中可能有不少会有多颗行星。曾几何时,人类把地球封为宇宙的中心,认为其他天体都在绕着地球转。后来哥白尼、伽利略发现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于是提出太阳中心说。但现在一般人都知道,太阳也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好汉”阿凡提…  相似文献   

8.
乔明 《飞碟探索》2001,(6):36-36
玛雅文化是人类天文学的摇篮,但造成玛雅文化没落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玛雅人最崇拜的太阳。因为最近发现,尤卡坦半岛长达200年的干旱与太阳的光照有关。玛雅文化是西方最发达的文化之一。玛雅人在公元2世纪就开始在中美洲修建大城市和金字塔,但到了公元9世纪,玛雅的光辉开始陨落。佛罗里达大学的科学家们对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中北部的契恰卡那湖的沉淀物进行研究后发现,在干旱时期增加的硫酸钙层在湖底以特殊的方式沉积。1995年,科学家确定干旱时期与太阳活动有某种联系,现在他们证明太阳周期与玛雅文化开始衰落的时间一致。…  相似文献   

9.
天地间的事物奇妙地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谁能想到一个相隔遥远、炽热无比的太阳也像地球一样会定期爆发台风?众所周知,地球上的台风是有一定周期性的。在北半球,每年夏天,太阳光照北移。赤道以北有些海洋地区,受热辐射较多,热气上升,从而形成低气压区。洋面可形成一股强大的旋转上升气流,形成台风或称强热带风暴。这种台风直径往往可达几百千米。无独有偶,太阳也像地球一样,也会定期地爆发“台风”。科学家早已发现太阳光球层的温度可达6000℃,光球层上常有一种气体活动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叫“太阳黑子”。其实黑子并不黑,…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NASA太空研究学院的科学家,利用电脑模型来预测温室气体的散发和臭氧消耗的相互作用。他们发现北极的臭氧洞,因为温室气体积聚的关系,会不断变大和恶化,最坏的情况会在2010年~2019年出现,直至2020年才会慢慢恢复过来。根据美国NASA人造卫星的测量报告,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臭氧的损失增加得非常快,尤其是在1997年底,损失更是空前的大。臭氧是很薄的一层,存在在最上大气层,它能吸收从太阳放射出来的有害紫外光,臭氧的消耗,会导致更多人患上皮肤癌。当最上大气层有云在两极形成,臭氧…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航宇局3月12日宣布,通过"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探测结果,在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木卫三的冰盖下有一片咸水海洋。这一发现不仅增大了木卫三上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而且再次为科学家们拓宽了视野,使探寻太阳系宜居星球的努力更进一步。木星直径14万多千米,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距太阳77800万千米,是地日距离的5倍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们推测,太阳亮度的微妙变化激发了尤卡坦半岛灾难性的气候变化,从而可能触发了玛雅文明的毁灭。这项新研究用淤泥湖底的岩芯证实:当地遭受几千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时,正是玛雅文明衰落开始加速之际。太阳的活动有一个“200年震荡”,不同的研究给出的周期在206年~208年之间。这一周期活动被记录在由宇宙射线产生并残留在树的年轮里的碳14同位素的含量分布中,科学家们认为这与太阳黑子数目的变化和太阳的亮度具有对应的关系。新的纪录是来自墨西哥茨汉博湖底的、具有非常好的年代测定和高分辨的岩芯。沉积在湖底的石膏含…  相似文献   

13.
曲笑 《太空探索》2003,(7):40-40
50年前月球表面的一次神秘闪光,可能是一块直径20米的陨石撞击月球表面所致。美国科学家近日宣称他们已在月球上找到了相对应的陨石坑。  相似文献   

14.
空间扫描     
价值10亿美元的“太阳观测卫星”(SOHO)于6月25日失控科学家已失去和SOHO的所有通信联系。该卫星是1995年12月2日升空的,设计寿命2年。其上的仪器能以几种不同光谱及波长的光对太阳进行拍摄,还可以测量和分析由太阳产生的粒子和磁场,是人类有史...  相似文献   

15.
守候超新星     
北辰 《飞碟探索》2007,(3):40-41
对于天文学家来说,1987年2月23日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们发现了一颗超新星.这就是超新星1987A,它出现在大麦哲伦星云内.现在,科学家基本可以肯定,爆发之前的1987A是一颗蓝超巨星,它有20个太阳的质量,光度是太阳的15倍,半径有40个太阳那么大.1987A在爆发的短短几个月里,释放出了超过1亿个太阳的能量,这使它拥有极为可观的亮度,是400余年来最亮的一颗.它出现在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成了当年最惹人注目的天体.  相似文献   

16.
10月25日,美国航宇局两颗“立体”(STEREO,全称“日地关系观测台”)卫星由德尔它2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这两颗几乎完全桕同的卫星将像一投入晦一样从地球运行轨道外的两个有利位置上观测太阳,从而首次实现对太阳的三维研究。每颗卫星重620千克,预计工作寿命为两年。科学家希望本次任务能使他们深入地认识日冕质量抛射(CME)等太阳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在30年前,人类尚不知道太阳系外还有没有行星存在。直到1991年,天文学家才检测到一个围绕着脉冲星旋转的行星。4年后,又有科学家发现了一颗围绕着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转的行星,将其命名为飞马座51b。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如何研究太阳? 数百年来,科学家们利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来研究太阳。在17世纪初望远镜出现的几年后,天文学家伽利略就利用望远镜研究太阳。随着技术的发展,望远镜变得越来越完善,后来为了防止天文学家们在观察太阳时损伤他们的眼睛,又在望远镜前端安装了滤光片。  相似文献   

19.
“尤利西斯”1990年由航天飞机发射,是研究太阳两极上下空间环境的首个探测器,全部探测任务由欧空局和美国航宇局联手实施。它传回的大量数据永久改变了科学家对太阳及其周围空间影响的看法。到目前为止,“尤利西斯”服役时间已达到预期寿命的近4倍,可能将在一两个月内因再也无法耐受恶劣的环境而“退出历史舞台”。它处在绕太阳运行、周期6年的轨道上,最远处达到木星轨道。  相似文献   

20.
<正>第一颗太阳探测卫星——先驱者5号卫星自从人类进入航天时代以来,科学家们就一直运用卫星探测器来研究探索太阳的内部和外部情况。由美国宇航局研制的先驱者5号,是一颗自旋稳定卫星,重量43千克,结构由直径0.66米的球体外加四个边长1.4米的太阳帆板组成。它于1960年3月11日发射,它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地球与金星之间太阳耀斑对磁场的影响。它是人类第一次实现了行星际探测的飞行器,首次验证了行星际磁场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