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冗余度柔性机器人动态响应主动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具有压电作动器与应变传感器的冗余度柔性机器人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建立了该离散时变动力学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根据离散量小值原理设计了LQR最优控制律,并提出了一种状态估计的近似方法。平面3R冗余度柔性机器人的仿真算例表明,采用这种主动控制方法可使冗余度柔性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得到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空间机器人系统的重复运动控制方案。用一组完整约束来逼近非完整约束,并将该完整约束用于空间机器人逆运动学的计算,这样即可以满足关节空间重复运动的要求,又可以大大减少控制载体运动所需的燃料和避免安装在载体上的反作用轮达到饱和。仿真结果证实了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抑制因减速器和丝杠–螺母副等传动误差及弹性变形等因素引起的跟随误差,提高混联机器人的末端动态精度,利用安装在摆角头减速器输出侧和并联机构从动关节上的高精度光栅传感器,研究混联机器人的动态精度控制策略。在PID+前馈体系架构下,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出基于光栅传感器和伺服电机编码器位置反馈的控制律,据此构建出混联机器人的动态精度补偿器。以天津大学自主研发的TriMule-200混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半闭环位置控制,所设计的动态精度补偿器能够大幅提高混联机器人的末端动态精度,动态误差的最大降幅达到82.88%,由此验证了所提出基于光栅传感器反馈的动态精度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空间机器人捕获漂浮目标的抓取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魏承  赵阳  田浩 《航空学报》2010,31(3):632-637
提出了动态抓取域用于空间机器人捕获漂浮目标的抓取控制。空间机器人捕获漂浮目标时,由于机械臂与基体的动力学耦合、抓取时的碰撞激振等非线性特性使得抓取控制变得复杂而重要。首先建立了空间机器人及漂浮目标的动力学模型,而后引入了末端装置抓取目标时的碰撞模型,并提出了"动态抓取域"用于机械臂抓取目标时的控制,同时应用关节主动阻尼控制,以减小抓取碰撞激振对空间机器人冲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抓取时间下,加速抓取明显优于匀速抓取,碰撞力振幅减小至匀速抓取时的20%,对空间机器人的激振冲击明显消除,仅在抓取结束前有小幅激振。这对空间机器人的抓取控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为炳 《航空学报》1990,11(7):360-368
 本文研究了多个机器人完成某物体的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主辅型”控制策略。这种控制策略具有自组织性质,它自动地解决了机器人系统控制的不唯一性、自相矛盾的可能性,保证了各机器人间的合作与谐调。仿真结果表明跟gr误差极小。  相似文献   

6.
具有不等式约束的非线性离散动态系统DISOPE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具有状态和控制不等式约束的非线性离散动态系统DISOPE算法 ,该算法能在存在模型 -实际差异的情况下 ,从模型出发 ,通过迭代运算获得实际系统的真实最优解。仿真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电子经纬仪动态测角系统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了电子经纬仪独特的度盘系统、读数系统、竖轴倾斜自动改正原理以及为提高测量精度所采取的校准测量和电机转速控制技术。比较详细地介绍了T2000电子经纬汉的动态测角原理。  相似文献   

8.
基于后退设计的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艳青  马保离 《航空学报》2007,28(2):490-494
 结合后退设计方法和自适应控制理论,对载体姿态可控的空间机器人系统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跟踪控制算法。当系统的惯性参数未知时,该算法可以保证空间机器人的手端跟踪误差渐近趋于零。和已有的算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可以消除Lyapunov函数导数表达式中的交叉项,明显改善系统的跟踪性能。对平面两关节空间机器人的仿真结果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协作机器人指的是一种能够在共享工作空间中实现物理人–机器人交互并执行协作任务的机器人系统。协作机器人正逐渐融入人类社会,与人类、其他机器人或非结构化环境等进行密切和复杂的交互。机器人–环境物理交互过程,外力感知和交互控制对于保证其安全性并提高其交互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别从外力感知、协作控制以及认知控制3个方面对协作机器人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协作机器人感知与控制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机器人柔性臂边界点的反馈控制问题,假设传感器和驱动被安置在机器人柔性臂的两个端点,着重考虑传感器和驱动的并置控制。通过在机器人柔性臂臂的末端加力和力矩控制,得到了改进的系统以及二阶发展方程和闭环系统方程。在定义了能量内积后,得出了柔性臂系统的总能量函数E(t),并且证明了柔性臂系统的总能量函数E(t)是时间t沿闭环系统的古典解的非增函数;闭环系统对Y(0)∈H有惟-mild解,对任意Y(O)∈D(A^-有惟一古典解;柔性臂系统的总能量函数E(t)沿闭环系统的古典解渐近衰减到零。即闭环系统具有全局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HYBRIDPOSITION/FORCEMANIPULATIONOFMULTIFINGEREDHANDGUANYisheng(管贻生),ZHANGQixian(张启先)(RoboticsResearchInstitute,BeijingUnivers...  相似文献   

12.
提出用大系统理论进行复杂的机器人力控制研究,介绍了与之相应的智能力/位并环控制新策略,针对力控制中未知环境约束运动的特点,详述了力控制大系统智能新策略中核心:根据腕力传感器输出的三维力,考虑摩擦力的影响,推导了动态求解机器人终端与环境接触点的法向--力控方向和切向--位控方向的公式,从而建立了基于力反馈的运动学模型,有效解决了长期遗留的未知环境约束运动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非线性动态逆系统在飞行控制系统应用中的几个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军  张明廉  屠巴宁 《航空学报》1997,18(2):238-242
对非线性动态逆方法在飞行控制系统应用中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Singh算法证明了当前两种主要设计算法的等价性;并用逆系统的方法重新给出了非线性动态逆的解耦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有利于工程上的应用和理解;在Singh算法意义下,得到了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中常用的一阶形式逆系统的定义和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对直升机操纵系统一个重要参数——动刚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模糊控制理论在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丁  于晋文  吴琪华 《航空学报》1993,14(4):145-152
对模糊控制进行了介绍。采用相平面法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将其编成微机程序,使其完成模糊控制功能。对微机完成的其他操作,亦进行了介绍,给出了微机的主流程图。进行了多次发动机台架试车,当对发动机控制系统加入小偏离的控制和干扰信号,以及大偏离信号时,发动机的稳态和加速过程都获得了良好的控制品质。表明模糊控制具有满意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6.
HIERARCHICAL APPROACH AND ITS APPLICATION TO INTEGRATED FLIGHT/PROPULSION CONTROL SYSTEMRoanHongning;ShiZhongke(DepartmentofA...  相似文献   

17.
新型动静压挤压油膜阻尼器对转子系统振动的控制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祝长生 《航空学报》1996,17(2):227-233
以改善传统的挤压油膜阻尼器 (SFD)油膜力高度非线性的不足为目的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阻尼器 ,即动静压挤压油膜阻尼器 (HSFD)。在推导出无周向回油槽深油腔 HSFD油膜力近似解的基础上 ,以小孔节流的 HSFD为例 ,对其油膜力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 ,并从理论及试验上研究了 HSFD对转子系统振动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HSFD不仅能够明显地改善 SFD油膜力的高度非线性特性 ,克服在 SFD系统中经常出现的具有极大振动的双稳态现象 ,而且还具有更有效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8.
柔性空间飞行器的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为炳  程勉  曾文陵 《航空学报》1988,9(5):274-280
 本文研究了大型柔性结构空间飞行器的控制问题。采用设定模态法,将系统化为常微分方程组所描述的系统。此系统是非线性的,被控运动是绕中心毂体的转动机动运动,并详细的讨论了变结构控制规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NONLINEARDYNAMICINVERSIONCONTROLWITHADAPTIVECOMPENSATIONFORFLIGHTCONTROLSYSTEMXuJun,ZhangMinglian,LiYouliang(DepartmentofAuto...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组合,工作原理,对火力控制系统进行了解算,并以某型飞机为例,对其飞行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及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