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理人online     
<正>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所长翟力军先生电火花加工专用装备及工艺解决方案集大成者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隶属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集科研、开发、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六家股份公司、三大产业基地、北京精密特种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精密特种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超硬材料加工技术研究实验室、北京市微纳特种加工高技术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我所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急需的特种加工领域研究专  相似文献   

2.
高博特资讯     
军工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交流会在沪召开2007军工精密及特种加工技术交流会于2月24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国兵工学会特种加工专业委员会、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精密加工制造技术中心共同主办。军工企业及研究院所的一百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3.
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国防工业的技术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将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列为国防关键技术,制定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本期特别邀请了几位精密与特种加工领域的专家学者就行业现状、技术特点、发展趋势等相关内容发表观点。  相似文献   

4.
军工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交流会2007年7月24-26日由航空超精密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兵工学会特种加工分会主办的将在“军工精密及特种加工技术交流会”苏州(暂定)举办。  相似文献   

5.
《航空制造技术》2020,63(4):60-61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11月由教育部批复立项,2007年7月通过教育部验收后被批准对国内外开放。实验室定位于先进制造领域中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应用基础研究,面向机械制造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发展需求,聚焦高性能零件精密制造,重点围绕精密/超精密加工理论与技术、特种加工及复合加工技术、精密测量与加工过程数字化控制技术、微系统与微制造技术等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以F—22战斗机为例,综合分析了第四代战斗机机载设备中一些关键产品的主要制造技术。如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航空微电子制造技术、光电及微型传感器制造技术、新型特种材料构件制造技术以及精密复杂零件的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从中反映了美国发展这些关键制造技术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技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宗旨为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制造技术发展中的新设备、新工艺、新经验和新的测试方法,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整个精密制造行业的技术进步。专业内容涉及精密加工、机床制造、电子工艺、自动化技术、特种加工、产品性能测试、环境试验、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与热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惯性仪表制造中对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要求,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已经应用的几种加工方法,如超精密车削、镗削、磨削等,以及精密数控计算机技术、各种特种加工方法在精密和超精密加工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是精密特种加工技术的重要设备之一,对航空航天、军工、精密机械、汽车、微电子等行业的精密零件和精密工模具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电火花技术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特种加工领域中电火花技术目前已成为一种成熟可靠广泛应用的先进技术。特别是近20年来,与CNC技术、精密机床的结合,使电火花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高水平的特种精密加工工艺。它不仅已成为加工各类精密模具的主要手段,而且必将成为各种高精尖产品难加工工件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金刚石超精密切削刀具技术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国内外金刚石超精密切削刀具技术的发展概况,并从金刚石超精密切削刀具的精度控制、金刚石超精密切削刀具的选择以及金刚石超精密切削刀具的制造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贺旭照  周正  倪鸿礼 《推进技术》2012,33(4):510-521
采用特征线方法设计了具有直线初始激波、内收缩段消除激波反射、出口参数均匀可控的基准内锥流场。基于密切内锥(Osculating Inward turning Cone,OIC)乘波体设计方法,发展了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Os-culating Inward turning Cone Waverider Inlet,OICWI)一体化设计技术。基于基准内锥流场和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技术,设计了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采用数值方法对设计的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无粘流场结构和基准内锥流场吻合,无粘模拟结果和理论设计结果吻合。粘性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一体化进气道具有较高的流量捕获率及总压恢复特性,进气道出口流场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3.
翼伞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精确空投系统研究为背景,综合运用运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知识,建立了翼伞系统6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包括3自由度沿系统质心的平动和3自由度绕系统质心的转动.根据此模型分析了翼伞系统的整体运动特性(包括运动轨迹和姿态等),并进行了常值风场对翼伞系统飞行特性的影响研究,得出了翼伞系统在滑翔、转弯和雀降模态下的主要飞行参数,从而为翼伞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空中交通流量的持续增加对中、短期飞行冲突探测的精度与处理大量目标的能力的要求更高,提出基于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的冲突探测算法。首先,对飞机冲突过程建模,收集飞行样本;其次,提取飞机当前位置、速度矢量、向前看时间、待转弯时刻和转角为特征量,训练基本分类器,获得元数据集;然后,以支持向量机为二级分类器,元数据集为新的特征量,训练Stacking元分类器(meta classifier),分类阶段通过Sigmoid函数概率映射法输出冲突概率;最后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集成学习的冲突探测算法对冲突探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使得虚警概率大幅下降,且适用于转弯飞行。  相似文献   

15.
王海涛 《飞行力学》1996,14(2):12-16
以F-15战斗机为例,研究了失速及推力矢量对飞机瞬时转弯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了迎角、推力、推力矢量角及气动力等的变化对飞机瞬时转弯性能的影响。通过与无推力矢量及非失速情况的比较,推出了推力矢量和失速机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一种乘波前体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特征线方法设计了具有直线初始激波、内收缩段消除激波反射、出口参数均匀可控的基准内锥流场.基于密切内锥(osculating inward turning cone,OIC)乘波体设计方法,发展了一体化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osculating inward turning cone waverider inlet,OICWI)设计技术.基于一体化基准内锥流场和前体进气道设计技术,设计了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采用数值软件对设计的乘波前体进气道进行了仿真分析,结论如下:①OICWI的设计是遵循气动原理的.②一体化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的前缘形状、内收缩比及出口参数可以根据需求定量准确设计.③理论设计结果和模拟结果吻合一致,证明设计方法是正确可靠的.④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一体化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具有较好的出口流场均匀度及较高的流量捕获率和较高的总压恢复特性.   相似文献   

17.
航空发动机机匣同轴度的测量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排除航空发动机振动故障,从某型航空发动机机匣同轴度检测原理入手,研究机匣同轴度的检测机理,针对机匣同轴度不合格故障提出调整与解决措施。制定出选配偏心环、机匣安装边位移铰孔及车削机匣安装边等多种故障修复方法,通过机匣位移铰孔、调整选配偏心环、增设自动化电动测具等改进措施,达到提高机匣同轴度测量精度,保证发动机装配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类水滴进口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设计及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压升规律可控的轴对称基准流场,结合流线追踪及截面渐变等技术设计了类水滴进口转圆形出口高超内收缩进气道构型,在设计点和接力点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和设计参数相同的矩形转圆形内收缩进气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设计点和接力点两者总体性能相当,类水滴进口进气道出口流场较均匀,并且具有更好的起动性能.此外,类水滴进口的几何非对称性造成了进气道整个流场结构的非对称.   相似文献   

19.
对影响NC车削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相关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并运用矢量叠加方法综合考虑了全部影响因素对最终加工精度的作用结果,运用Access建立相关参数的数据库,并确定此模块与虚拟车削系统平台的接口。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n the effects of tool and turning parameters on surface integrity and fatigue behavior in turning c-Ti Al alloy. The wear of inserts surface, cutting forces, and surface roughness were studied to optimize PVD-coated carbide inserts.Surface topography, residual stresses, microhardness, and microstructure were analyzed to characterize the surfaces layer under different turning parameters. Surface integrity and fatigue life tests of c-Ti Al alloy were conducted under turning and turning-polishing proces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to CNMG120412-MF4, CNMG120408-SM is more suitable because it obtained low cutting force, surface roughness, and tool wear. With increasing the cutting speed and depth, the depths of the compressive residual stress layer, hardening layer,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layer increased. For turning and turning-polishing specimens, the compressive residual stress was relaxed by less than 20%–30% after 10~7 cycles. The fatigue life of a turning-polishing specimen with R_a= 0.15 mm has increased 3 times from that of a turning specimen with R_a= 0.43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