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熔炼焊剂中的氟化钙。用氢氧化钾钠混合熔剂熔融、分离沉淀。以柠檬酸钠作离子强度缓冲溶液,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量,锰、铁、铝、磷等离子不干扰测定。方法简便易于掌握,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采用标准硝酸银溶液直接滴定法测定废水中氰化物的含量,并对干扰测定的离子进行掩蔽。  相似文献   

3.
离子性氟电极问世以来、测定氟的报道不断出现,但是在高含量的硫酸、硝酸、氢氟酸及杂质铬、铁、镍等存在下,测定氟的报道至今未见。现就采用氟电极测定硫酸、硝酸、铬、铁、镍等存在下的氢氟酸的方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测定酸洗槽液中NO_3~-离子。比较八种离子强度缓冲液,得到0.2M Na_2SO_4-0.025M EDTA-0.1M NaH_2PO_4的离子强度缓冲液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在50ml溶液中F~-,SO_4~2,PO_4~(3-),SO_3~(2-),A1~(3-),乌洛托平在20mg时没有干扰,而NO_3~-1mg和C_rO_4~(2-)1.5mg以下也没有干扰。大量铬,镍,铁及钛用NaOH分离。此时作标准曲线得到了斜率为56my/PNO_3~-,能获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课题根据离子浮选原理,通过试验着重研究了含铬、铜、锌离子的航天电镀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工艺参数的选择。其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浮选法处理含铬、铜、锌离子的电镀,废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可以将废水中的三种离子经处理达到GB(8978—88)的国家排放标准。本课题通过研究还提出了镀件先经干洗剂和表面活性剂清洗、直接回收电镀液95%的研究结果,可供电镀工业中工件清洗选用,可以降低电镀的成本并减轻电镀废水处理工段的负荷。  相似文献   

6.
N2O-C2H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纯镍中硅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光荣 《上海航天》2006,23(3):61-64
为简化纯镍中硅含量的测定过程,提高测量精度,研究了一种N2O-C2H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用于检测。介绍了方法的原理、工作参数和测定条件,并确定最佳工作条件,讨论了燃烧温度、共存离子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法的灵敏度高、干扰小、选择性和重现性好,操作简单,分析周期短。其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标准加入回收率大于97.0%(样本数n=6),可满足实验室仪器分析质量与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实现利用电渗析合成离子液体[BMIM][CH3COO]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离子的竞争迁移问题。本文分别考察了操作电压、初始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对离子迁移速率的干扰与特点。最后得出,将均相离子交换膜置于初始液浓度是100mmol/L、电压设置是4V的条件下3h,那么杂质离子和目标离子的分离结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和应用在七十年代分析化学领域中是发展较快的一门新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矿物、冶金、化工、水质监测、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等一切与溶液化学相关的领域。本文简单地叙述与此项技术有关的一些问题及其在工厂实验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研制了一种新型液体推进剂自动分析仪,可完成液体推进剂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以及对溶液pH值、电位、电流的测定。本文介绍了液体推进剂自动分析仪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0.
硫酸阳极氧化槽液中铜杂质的快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环已酮草酰双腙(简写作BCO)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阳极氧化槽液中的铜离子含量。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及分析步骤,探讨了测量波长、酸度、BCO的浓度、发色温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波长600nm,浓度0~1.4μg/mL范围内测定了吸光度与铜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遵守比耳定律,探讨了干扰元素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研究离子液体推力器发射阵列几何结构参数对推力器性能的影响。建立单个发射极粒子网格法仿真模型,模拟获得了单个发射极束流分布及推力、比冲等性能参数曲线;通过改变电极间距及引出极孔径获得了单个发射极平均推力和角向效率的变化曲线,分析了电极间距及引出极孔径对推力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离子被引出极拦截前,推力器角向效率与电极间距成正比,与引出极孔径成反比;在不考虑发射离子数量和比例改变情况下,推力器推力随电极间距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一定范围内随引出极孔径的减小而增大,但过小的引出极孔径会造成严重的推力损失与栅极侵蚀。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离子液体推力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上海航天》2015,32(4)
对不同电解质和正负极材料的锂系热电池电化学体系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三元全锂电解质(LiF-LiCl-LiBr)因离子电导率高,在工作温度超过450℃时放电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电解质;CoS2内阻低,放电电压精度和实际利用率均优于FeS2;LiB合金理论电容量高、电极电位低,利用率可大于90%,远高于LiSi合金。  相似文献   

13.
研制一套硝基氧化剂废水处理装置,在一辆车上同时完成废水的中和、除氟、除磷和去除NOx。处理后的废水可达到排放标准,处理车具有自动、半自动和手动操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多领域对便携式质谱仪的需求,对微尺度质谱仪的核心部件离子源进行结构设计,并利用离子光学模拟软件SIMION进行仿真,探究电极电压、透镜结构、电极结构等对离子传输的影响并进行优化,获取相关参数研究规律,为微尺度质谱仪的研制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S-130不锈钢(铸钢)材料表面获得耐蚀性优良的钝化膜,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S-130不锈钢材料在不同钝化溶液体系中开路电位曲线、极化曲线(Tafel)、电化学阻抗谱(EIS)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不同钝化溶液体系下钝化膜的生长行为及膜层的耐蚀性。实验结果表明:S-130不锈钢在柠檬酸体系中钝化膜生长平稳且膜层致密,未出现钝化膜溶解现象;经柠檬酸体系钝化后,在3. 5%标准NaCl溶液试验下,其电荷转移电阻(261. 4Ω),明显大于HNO_3钝化溶液体系(133. 8Ω),腐蚀电流要小于HNO_3钝化溶液体系,在同等环境下腐蚀电流降低了58. 4%,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明显降低。因此,与传统的HNO_3钝化溶液相比,S-130不锈钢材料在新型环保的柠檬酸钝化溶液中具有更好的钝化效果,经钝化后的S-130不锈钢也显示出了更优良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6.
新型锂离子超级电容器用聚合物电解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新型锂离子超级电容器的含硼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OEGMA)为单体,经自由基聚合法共聚得到P(GMA-co-OEGMA),并进一步添加苯硼酸酐改性,产物为含硼聚合物电解质P(GMA-co-OEGMA)-B。理化表征和电化学测试的结果表明:P(GMA-co-OEGMA)-B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电位窗口较大,变温条件下离子电导率佳,其中常温下的离子电导率最高可达1.62×10-3 S/cm。与传统液态电解质和全固态电解质相比,合成的含硼聚合物电解质在应用中可避免漏液、易燃、易爆等安全性问题,且室温电导率较高,能满足锂离子超级电容器应用的要求。此外,该含硼聚合物电解质的安全性,宽电位窗口,较高的低温电导率在航天领域亦具备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空间材料深层充放电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电子枪发射的单能电子束、以及放射源发射的能谱结构接近空间电子环境的β射线电子,模拟试验了几种常用空间介质材料和某卫星部件的深层充电过程;结合对放电电流脉冲和电场脉冲的测量,观测了深层放电脉冲信号及其对试验电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类似实际空间强度的pA量级电子束辐照下,介质材料可以累积大量电荷,其表面电位可以达到近万V;随后发生的介质材料放电可产生高强度的放电电流脉冲和电场脉冲,放电脉冲对试验电路造成较强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发射光谱粉末分析是进行金属与合金中微量杂质测定的有效手段。粉末标样的制备一般采用粉末合成法或溶液法进行,用粉末合成法工作需先配制一最高标准,而后再与基物依次以一定比例冲淡成一整套标准。用溶液法配制是将基体金属和杂质元素分别溶解,获得适当浓度的溶液,而后按要求合成、浓缩,蒸干灼烧成氧化物,并经仔细研磨。粉末样品的激发过程经常伴随着试样飞散和弧光游移两种现象,当采取样品中加入缓冲剂,预热、或在样品表面加入某种试剂,选用不同形状的电极等措施后,能获得较稳定的激发效果。而在某种场合下,球形电弧和重叠曝光较通常的粉末填塞法能明显提高检测限。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螺旋桨受大气密度等环境变化影响,推力和效率显著下降的特点,提出将新型离子风电推进系统应用于平流层飞艇,建立动力学模型和相应推力模型,通过Simulink模块开展轨迹跟踪与定点控制仿真,并对15 km到30 km高度上螺旋桨和离子风作为平流层飞艇主动力的飞行轨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0 kW功率下,在20 km以上高度,离子风动力飞艇的飞行曲线偏移量与瞬态响应时间远小于螺旋桨动力飞艇。通过优化离子风推进器的结构,选取最佳电压和电极间隙,有可能实现离子风作为飞艇的主动力。  相似文献   

20.
GEO卫星带电环境和表面绝缘材料相互作用引起卫星表面充放电现象,导致卫星“地”电位的缓慢变化和瞬态变化,其中瞬态变化会造成电子系统特别是数字电路工作异常。文章介绍实验室相关模拟试验研究情况,包括试验原理、试验系统组成、试验参数、结果分析以及“地”电位瞬态变化对星上二次电源输出的影响,讨论了空间ESD干扰防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