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VXI总线的某嵌入式计算机测试系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分析了某嵌入式计算机主要技术指标,介绍了其测试系统的设计,测试系统采用基于VXI总线技术的标准模块配置,软件采用LabWindows/CVI工具编写。该测试系统工作稳定,满足某嵌入式计算机对模拟前端一致性测试、模拟前端隔离度测试、AD转换精度测试、DA转换精度测试、离散量测试等多项特殊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2.
多线程机制在导弹模拟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与某型通用测试系统配套的采用多线程机制设计的导弹模拟器的硬件结构及软件流程,重点阐述了Lab Windows/CVI多线程编程原理及其在模拟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三轴气浮陀螺稳定平台地面测试用电子模拟器的设计方法。针对气浮平台地面测试的应用特点进行数学建模,采用以单片机为核心进行模拟器综合设计,解决了气浮平台地面测试过程中各种输出信号的实时模拟问题。实际应用表明:这种电子模拟器具有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寿命长的特点,能够代替气浮平台参与系统综合测试,不仅减少了平台使用寿命的消耗,而且显著降低了系统测试过程中故障复现与排除试验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飞机任务系统训练模拟器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PC/104嵌入式计算机的飞机惯导模拟器的研制方案,给出了模拟系统的硬件电路框图和软件程序结构图,并与飞机任务系统训练模拟器进行了组网导航训练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模拟系统性能稳定,简单可靠,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用常见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成高速 A/D 变换器。同时又利用了它的并行传输数字量的速度大大于它本身变换速度的特点,设计了两路在时序上采用相差半个周期来对输入模拟信号交替采样,使 A/D 变换器变换速度达到1MHz 以上。线路实验证明该设计是正确的,实验结果是理想的。并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惯导系统对模数转换电路的使用要求,明确了制约A/D转换电路在惯导系统中应用的瓶颈是零位稳定性,分析了A/D转换电路零位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方法。并设计出一款A/D转换电路,该电路的测试结果表明解决方法有效,可将零位提高2个数量级,与传统V/F转换电路相当。证明采用A/D转换芯片的模数转换电路能够满足惯导系统的精度要求,同时相比V/F、I/F具有高采样率和高分辨率的优势,技术指标可以满足高精度加速度测量系统等实际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7.
飞机电气系统参数测试标准实施中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本标准宣贯、研讨会上所提供的信息,分析了飞机电气系统参数测试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瞬态电压和频率调制率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根据在飞机发动机参数模拟系统中使用PC-104总线技术的经验,介绍了在工程中如何合理使用有限的PC-104资源,通过软、硬件巧妙的设计实现多种测量与激励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逼真度反映飞行模拟器与真实飞机特性的一致性程度。 客观评估是一种通过模拟器与系统实际行为的测试比较来评估逼真度的工程方法。 飞行模拟器分为工程模拟器和训练模拟器。 用于飞行训练的训练模拟器构型很少变化,其测试用例由适航标准指导,而用于设计验证的工程模拟器,根据飞机研制进展经常需要升级或更改,其测试用例也会随之变化。 在当今民用飞机技术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亟需高效方法开展这一类型模拟器的逼真度客观评估测试。 在实验框架和系统实体结构和模型库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测试的方法,在工程模拟器的客观评估的应用中,该方法可以实现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和执行,工作效率提升,流程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有助于在研飞机的定型或取证。  相似文献   

10.
加速度计是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部件,通常加速度计的输出信号为模拟电流,为便于导航计算机对采集数据解算处理,需经过I/F(电流/频率)转换电路。为满足某惯导系统对大比例系数加速度信号采集转换的要求,在经典I/F电路的基础上结合FPGA+A/D设计了一种比例系数大于90000脉冲/(s·mA),量程为6mA的电流频率转换电路,同时转换电路支持串口输出。通过对该大比例系数I/F转换电路的温度特性、线性度、零位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表明该电路性能良好,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是现代检测与控制技术的核心,工业控制领域对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设计了一种可拓展通道数目的高精度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系统采用一主多从的模式,整个控制系统由CAN总线构成通讯网络,中央控制器负责整体调度各节点控制器的工作,节点控制器有3路高精度A/D和6路高精度D/A资源,负责各节点信号采集与控制。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电子控制器具有模块化程度高、可靠性好、维护方便、全寿命周期成本低等特点,是未来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器的发展方向之一。基于自主开发的TTP/C总线构建了1个拥有3个智能节点的开放式电子控制器,实现了主机控制器与TTP/C总线控制器的接口设计,以及转速信号和油针位置信号的采集及其闭环控制和转速闭环控制功能,利用FADEC系统接口模拟器开展了HIL仿真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基于TTP/C总线构建的开放式电子控制器的各智能节点能协调可靠地实现发动机的控制功能,同时具有实时性好、安全性高、开发维护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陈建  刘冬冬  张天宏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12):2936-2941
基于自主设计的TTP/C(时间触发协议)总线控制器,提出了开放式DEEC(发动机数字式电子控制器)的冗余架构,将其划分为输入、核心计算及输出3种智能节点,并制定了各个智能节点的任务调度规划图.设计了基于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智能节点硬件平台,在此基础上完成各智能节点的软件设计.最后构建了开放式DEEC的PIL(process in the loop)仿真测试平台,以发动机模型为控制对象,展开了状态调节试验和总线故障注入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该开放式DEEC是可行的,并具有良好的重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开放式FADEC系统的数据总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容错数据总线这个从集中式向开放式架构过渡的关键技术.在深入研究确定性、一致性、开放性、拓扑结构、调度策略、容错机制和传输带宽等开放式FADEC(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数据总线关键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总线数据传输的时间不确定性问题.从性能、可靠性和可用性的角度深入研究了TTP/C(time-triggered protocol/automotive class C),ARINC659,TTCAN(time-triggered controller area network)和FlexRay这4种时间触发架构数据总线的关键特征.研究结果表明:TTP/C总线是开放式FADEC的最佳选择,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TTP/C总线的航空发动机模块化DEEC(digital electronic engine controller)硬件架构.   相似文献   

15.
基于FPGA的PC104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机载产品小型化研发中,简化硬件电路设计从而缩小PCB板尺寸是一个设计重点。本文针对采用PC104构建计算机系统的机载产品,提出了采用FPGA代替专用芯片进行总线接口电路设计的方法;重点介绍了通过软件设计由FPGA来实现PC104总线数据传输控制;通过试验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个在PC/104总线基础上采用数字闭环技术实现的交、直流精密程控电源,详述了组成数字闭环的硬件原理框图和PID控制算法。该程控电源轻便,可完成电压表、电流表的现场检定,也可配合其他标准设备完成电测仪器的检定。  相似文献   

17.
基于PC/104总线的交流信号采集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查光东 《航空计算技术》2004,34(1):102-105,108
介绍了一种用DIAMOND-MM-16-AT采集卡构建的基于PC 104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采集交流信号的方法,详细说明了采集卡的设置及初始化方法、变量定义及利用多线程、双缓冲区技术实现数据的高速采集和存储的方法,最后给出了滤波和计算交流有效值的算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特定某种机载设备ARINC429总线通信状态的监测需求,设计了一种便携式检测设备。为了减小体积与重量,达到设计目标要求,该系统以PC/104嵌入式工业控制计算机结合ZHHK429-PC104-Plus429通信板卡为核心实现。文章描述了系统硬件的组成及原理,分析了软件结构及板卡的初始化、总线数据接收及发送的方法。经测试,该系统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可有效满足特定机载设备的状态监测及维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基于PC/104总线的飞机电源产品综合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一套基于PC/104总线和虚拟仪器技术的飞机电源产品综合测试系统的功能和软硬件实现原理。阐述了测试系统的设计原理,最后结合整个系统设计介绍了在LabVIEW环境下测试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