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美国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临近空间高超飞行器的战略意义和目标特性.根据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对防御系统预警能力时间性、高速机动目标精确探测、拦截弹机动过载和高精度制导控制等要求,阐述了预警探测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拦截武器系统可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吕隽  张兴有 《上海航天》2017,34(1):92-96
为有效提高武器系统的作战能力,对电子干扰条件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以ADC模型为蓝本,用分阶段加权和法对其进行扩展。根据武器系统作战过程,将其分为预警探测、指挥控制和火力拦截三个阶段分段建模。其中:预警探测阶段分为正常和非正常探测两种状态;指挥控制阶段分为正常、半正常和非正常三种状态;火力拦截阶段分为有效和无效拦截两种状态。给出了每个阶段ADC模型的可用性、可信性和能力矩阵的计算模型,根据武器系统作战过程中每个阶段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予相应的权值,用加权和法处理三阶段的效能值,获得总体的效能度量。对武器系统在有无电子干扰条件下执行战斗任务的作战效能进行了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美军未来的隐身巡航导弹防御系统主要由下一代监视和情报搜集飞机和空中作战指挥飞机承担 ,首先由这些飞机搜寻巡航导弹的发射 ,精确跟踪 ,并引导战斗机或防空武器对其进行空中拦截。应该说巡航导弹防御系统的关键是探测、发现和跟踪到巡航导弹 ,然后才是引导防空武器进行空中拦截。对于难度更大的隐身巡航导弹更是如此。在 2 0 0 2年 9月华盛顿召开的空军协会年会上 ,NorthropGrumman公司 /Raytheon公司展示了一种经过多年研制的多平台雷达技术嵌入计划(MPRTIP)雷达 ,该雷达的研制成功将①使现装备E 8“联合星”对地监视飞机的雷达性能…  相似文献   

4.
雷达传感器作为战略预警、指挥、控制、防空系统及战术导弹和以高炮为基础的防空系统的一个成员,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自越南战争结束以来,压制敌防空武器(SEAD)的任务已成为空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进攻主要集中于对付预警、战斗机的指挥和控制系统,以及中、远程防空导弹的监视雷达,利用导弹来瞄准雷达的发射机,而现在已发展到使用新一代的反辐射导弹来攻击地面部队的机动战术防空部队.其目的在于为飞机提供防短程地面火力的措施,以此来提高攻击力和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新型空天威胁目标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预警探测、拦截打击方面分析了新型空天威胁目标的防御难点。针对这些难点,结合防御武器系统发展现状,提出了通过组网提高探测概率,运用新概念武器和通过网电空间拦截提高拦截概率的对策,最后给出了基于网络的反新型空天威胁目标的综合拦截方法。  相似文献   

6.
六十年代中期,首批中程(40~60公里)地空和舰空导弹开始装备部队。这种导弹的问世结束了只使用高速火炮防空的时代,使肪空火力大为加强。但是与此同时,技术的进展和机载电子设备的更新使新型战斗机也具备了高速超低空攻击的能力,这就对防空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防空系统必须具备低空和超低空拦截能力。鉴于低空飞机可以在地形地物的掩护下接近目标,而且地面杂波干扰使雷达很难探测到低空飞机,防空系统只能在较近的距离发现低空攻击飞机。这就  相似文献   

7.
未来远程对空导弹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未来远程对空导弹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未来空战场的3种重要目标,对远程对空导弹拦截3类目标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从远程打击"侦-控-打-评"体系出发,分析了远距作战对于预警探测、指挥控制与通讯、火力打击以及效能评估的四点需求.最后分析了未来远程对空导弹的3种能力特征:防区外拦截能力、弱信息支援下的自主作战能力和...  相似文献   

8.
2020年8月,美陆军重启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指挥系统(IBCS)新一轮“有限用户测试(LUT)”,并于8月15日和20日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先后成功实施2次实弹测试,完成了此次“有限用户测试”规定的实弹测试任务。IBCS是一体化防空反导(IAMD)作战指挥系统(BCS)的首字母缩写,本身不是飞机、雷达、导弹等武器装备,而是能够使武器装备更好工作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网络。具体来说,它用于把互不兼容的陆军雷达系统、防空反导武器等连接起来,将体系内所有雷达探测到的目标数据融合生成高精度的目标航迹,并将航迹数据传递给处于最佳拦截打击位置的导弹发射装置,指挥控制兵力、兵器对来袭目标实施拦截打击。  相似文献   

9.
防空导弹网络化作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防空导弹网络化作战的发展与现状,在详细阐述防空导弹网络化作战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按照网络中心战的概念,研究了由跟踪制导网、指挥控制网和拦截兵器网组成的防空导弹网络化作战C^4ISR系统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BMDS)是一种全球部署的对各种射程弹道导弹在各飞行阶段实施拦截的防御体系,目前是全球最为完善,且能力强大的导弹防御体系。BMDS主要包括导弹预警,指挥、控制、作战管理与通信(C2BMC)系统,以及各类武器系统三大部分。BMDS武器可实现"三段四层"拦截,即上升段拦截,典型装备有空军的机载激光器(ABL)、海军的"宙斯盾"及动能拦截器(KEI);中段拦截,典型装备主要是"宙斯盾"、陆军的陆基中段防御(GMD);末段分为高层  相似文献   

11.
于滨  任邵东 《航天控制》2005,23(2):8-10
空中预警与控制飞机是一种多功能、多任务的空中指挥控制平台,其情报信息系统包括多种先进的电子设备和处理软件。本文在对空中预警与控制飞机情报信息系统各功能要素进行概括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其战场情报处理、融合以及协同指挥、精确控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赵良玉  雍恩米  王波兰 《宇航学报》2020,41(10):1239-1250
为了支撑我国反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工程研制,在分析典型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飞行特性和作战任务剖面的基础上,综述了目标预警探测、轨迹跟踪预测、制导控制方法、拦截攻击策略四个方面的若干研究成果,讨论了每个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和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建议从天/临/空/地/海体系预警、红外多模复合敏感、可攻击区轨迹预测、直/气复合等先进控制、协同拦截防御等方面给予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3.
网电一体战的作战目标是破坏和控制敌方的信息基础和战略命脉,摧毁和致瘫敌方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分析了网电空间战的一般特点和军事特点,并结合网电攻击的案例分析了其对未来防空战争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作战空间由“地表维”和“垂直维”延伸至“网电维”,利用和控制网电空间将成为未来防空作战的主题,网电空间对抗成为提升未来防空作战能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防空导弹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隆魁  汤国建  余梦伦 《宇航学报》2008,29(6):1895-1900
直接力和气动力复合控制技术是先进防空导弹对付高速机动目标、兼有反导能力以 及发 展成为动能拦截弹最现实有效的技术途径。针对力矩式复合控制方法,为减小由于弹体滚动 所引起的耦合影响,建立了俯仰-偏航通道短周期运动模型;在弹体慢旋条件下给出了参考 信号状态空间模型,利用线性二次型最优跟踪控制方法设计了复合控制姿态稳定系统,并基 于分离原理设计了参考信号状态观测器。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对制导指令的响应时间小于0.1 秒,对螺旋机动弹道目标的拦截脱靶量为0.34米,说明该复合控制方法具备直接碰撞目标的 能力。〖JP〗  相似文献   

15.
根据空天一体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结构特点,建立了关于C4I系统的结构模型和指挥控制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了该模型对未来空天作战的影响。在建立的网络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编队攻击网络机构模型。运用梅特卡夫定律和组合数学相结合建立评估编队能力指数的评价标准。该算法与实际作战相结合,能较好地量化作战编队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6.
空天防御作战是指在国家最高空天防御指挥机构统一指挥下,综合运用陆基、海基、空基和天基作战力量,对航空、航天空间各类来袭目标及其武器系统实时的先制、抗击和防护作战行动.简述了美俄的导弹空天防御体系建设思路,结合空天防御的热点,总结出航天电子对抗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防空导弹制导指令抗干扰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空导弹指令线主要完成导弹截获、跟踪和发送制导指令,并引导中末制导交班或遥控引信开机,因此指令线的抗干扰性能直接决定着防空导弹武器装备对目标的拦截能力,需要在方案设计、研制、定型阶段开展指令线抗干扰试验考核工作。针对指令线面临的干扰模式和信号样式,论述了数字仿真、实验室线馈、外场空馈和检飞等抗干扰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临近空间预警平台作为战略预警体系的重要装备,在空天预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临近空间预警平台的作战特点、作战任务,探讨了临近空间预警平台在防空反导作战中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预测法量化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安德 《上海航天》1999,16(4):12-17
针对当前分析人员难于求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总体效能值,提出了一套量化系统效能中的系统能力向量C的方法。对该方法作了详细的论述,并用该方法量度了一些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总体系统效能。分析得到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从而进一步解决了如何通过较理想的效能模型,全面地预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在给定条件下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